從E人轉變到I人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不是要戰誰好,誰不好,而是我發現了自己的改變,我有點不知所措。

高中參加社團後,我一直都是個很活潑的人,別人眼中的開朗女孩、少根經、不太計較、好動、熱愛嘗試新事物,大概就是那時期的代名詞。

上了大學,也更加活躍,參加很多活動,社團,總是在課業與社團中來回穿梭,馬不停蹄,持續的燃燒自己的熱情。

原以為這樣的個性,會持續到工作上,當然,一開始的時候,確實認真,而且很勇敢發問,對於老闆的問題,非常熱衷解決跟好奇。

但,讓我開始對於工作產生懷疑,是一次爬山的裝備準備,那時候的我,或許沒有太仔細思考準備的內容,而將器材清單交給了主管,但換來的是,丟向地板的器材,一次次眼神的瞪視。第一次,我默默的把地板上的器材撿起,然後坐在椅子上一段時間,那天之後,我開始做惡夢、失眠,最後,我去看了心理醫生。 醫生理所當然的照著流程問了一遍,但我發現,我彷彿已經準備好了回答,我答完了醫生想問的,但說的,卻不是真正的話語,是我自己對自己說謊了嗎?

就在這一次的工作經驗後,我開始很害怕大聲的人,特別注意別人的表情,開始會自己猜測別人的想法,但我卻提不出來自己的真實心聲。我盡量自己把自己的工作完成,不麻煩他人,在別人眼中,我就是個很獨立、很能幹的女生,但其實,我是害怕自己不做,別人會用異樣的眼光看待,而開始否定我自己的存在,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因此加班也不計較,錢很少也沒關係。

就這樣做了兩年的工作,經過朋友的引薦,我到了新公司,結果遇上了說話大聲、剁剁逼人的同事,在那日復一日被挑釁、言語攻擊後,我始終選擇了離開,最深刻的事情有兩件:一件是她指著老闆,拐彎罵了我,直接說我們做事不負責,還有一件是實體的主管直接在群組說,做人要有禮貌,請人家幫忙只能私下談,不能檯面上喬(我是不懂這是什麼道理)但,那時候我的主管跳出來護航,我很感謝他。但也因為這幾件事,讓我又回到了心理診所。

原本很開朗的我,開始懷疑社會的規則,開始『遵循』著社會的規則,有一次坐捷運,突然興起,我坐在位子上觀察了大家的臉,我發現會笑的人,好少,少到我找不到十個,那時候的我問自己:『我會成為這樣的人嗎?』現在,我想已經不用問了。

幾年前,測試MBTI時,我還是個E到不行的人,現在測出來,是只想有自己小空間的I人。開始發現我沈默、對於事情的到來沒有感受到興奮,也不敢跟人對到眼,自己獨處的時間變多,但我的不安也好像變多了點。

每一次的否定,都讓我對自我價值產生動搖,靠著朋友的安慰與陪伴,我盡量不讓自己陷入那深淵。但也因此我開始沒辦法主動的搭話,也沒什麼自信去展示自己,有的也只是分享過往的經驗,對於未來充滿著搖擺與徬徨,好像在這條人生路上遺失了『我』。


好想問,有和我一樣的人嗎?

    自22歲後,訂定『人生50個目標』,期待體驗每個神奇的瞬間,讓自己更享受生活,更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熊熊就想說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綠色生活21天』續集,最後你完成了幾樣?
    今年3月底到4月初,自發性地參加了一個網路活動『綠色生活21天』,一直都很想要了解環保的議題的我,藉由這個活動,對於自然生態保護又多了一層認識,也發現有許多品牌逐步的在向永續生活的方向前進。
    因緣際會下,與朋友參加了一次大甲媽祖遶境的體驗活動,當時的人情味與走過的風景,在我內心種下了一顆種子。
    在眾多設計的手帳中, 我選擇『自己』來做手帳本。 從個人習慣、生活風格來下手, 每年製作一本新的回憶給自己, 讓每次回顧都感動,原來,自己這麼認真生活過。
    『綠色生活21天』續集,最後你完成了幾樣?
    今年3月底到4月初,自發性地參加了一個網路活動『綠色生活21天』,一直都很想要了解環保的議題的我,藉由這個活動,對於自然生態保護又多了一層認識,也發現有許多品牌逐步的在向永續生活的方向前進。
    因緣際會下,與朋友參加了一次大甲媽祖遶境的體驗活動,當時的人情味與走過的風景,在我內心種下了一顆種子。
    在眾多設計的手帳中, 我選擇『自己』來做手帳本。 從個人習慣、生活風格來下手, 每年製作一本新的回憶給自己, 讓每次回顧都感動,原來,自己這麼認真生活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最近有一些新的覺察,邁入大學的生涯後,更加的明白,有很多的事情需要自己去體會、感受。才能找出屬於自己的最佳解。 大學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多少時間是社交,又多少時間是留給自己,是一個流動的狀態,卻是大部分會給我帶來情緒波動的主因。 最近感悟到,當我在面對與自己完全不同的人時學到了如果對方沒有主動問
    Thumbnail
    你不是過去的那個你 幸運的參與兩季的開學日,看見好久不見的大家,感覺又長大了一些。 開學了!要開始慢慢抓回自己的心,才不枉費我們每一季都這麼努力! 秋冬春季已過,夏季已開課,經過三季的洗禮,有沒有看見自己的進步? 做有意義的事情時,時間會過得很快, 但過於被動的話,是會被丟下船的。
    Thumbnail
    個性不表示會永遠不變 我自己就是如此,往往就是被迫挑選最難的事情,導致了,我的人生際遇差異很大,分數不行、人際不行,卻往往如職場後,變成一種種子選手,只因為我有身高、體格、騙人老實的臉型,產生了,永遠就是半天就還工作範圍,我待到三天就會跑掉,只因為我不是健身教練。 我的大學同學都認為跟我很熟
    哈嘍大家好~ 我又忙到一個不可思議的境界,忘了這裡好久了! 我最近認識了很多新朋友,跟原本的生活圈很不一樣的一群人,所以一直被邀請參加各種的活動。 當然也認識了一些比較自我糾結的朋友們,我覺得大家很容易被自己給困住然後開始情緒內耗,自我攻擊,但事實上可能並沒有那麼嚴重。 為什麼大家
    Thumbnail
    此篇文章表達了對於能夠自在做自己的渴望和期待。在新的環境中,作者希望能夠擁有重新定義自己的機會,不再被負面標籤所束縛。作者期待能夠展現真實的自我,並以心中喜愛的角色示人。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她的成長過程和三個關鍵性的改變。從對自己的重新認識到放下過去的負面情緒,再到重新思考自己想要的生活,作者講述了一個關於學習和痛苦改變的故事。
    生活實驗 六八○ 我已經不像我自己, 或許是目前我對自己最大的恭維, 沒有什麼比我還有很多空間改變, 更加現實的現實了。
    工作單位,有位從爛高職,幾乎是流氓學校畢業的女孩,家境很好,不愁吃穿,所以大學也沒去讀,直接在社會上晃悠過一段時間後,就來我們這邊上班了。 如何重新塑造她的人生觀?好像有點拿他人的不幸,來描繪自己多有能力!大丈夫不為也。這裡要講述的,是一段小插曲! 我成長的年代裡,未婚而住在一起,稱之為同居,現
    小時候期待趕快長大,長大了又開始懷念小時候的單純,出社會要開始面對壓力甚至開始一堆煩惱的事出現,開始學著換個心態跟角度去面對任何事情,就會變得很不一樣。 但如果不夠強大,就會開始關閉在自己的圈圈裡面,不想讓人靠近。 就好比~曾經的我是個很開朗又愛笑的女孩,喜歡認識朋友,因此對友情非常的重視。但後
    讀了《可是我偏偏不喜歡》之後,我想起了我的叛逆期。 十七歲,我第一次離家,到台北念大學,當時我第一次感受到自由,可以選自己喜歡的課,出門不用和任何人報備,玩到幾點都可以。那時我加入兩個社團,把社交活動排得滿滿的,交了男朋友,還決定暑假不回家,繼續住在宿舍,參與社團活動。
    最近有一些新的覺察,邁入大學的生涯後,更加的明白,有很多的事情需要自己去體會、感受。才能找出屬於自己的最佳解。 大學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多少時間是社交,又多少時間是留給自己,是一個流動的狀態,卻是大部分會給我帶來情緒波動的主因。 最近感悟到,當我在面對與自己完全不同的人時學到了如果對方沒有主動問
    Thumbnail
    你不是過去的那個你 幸運的參與兩季的開學日,看見好久不見的大家,感覺又長大了一些。 開學了!要開始慢慢抓回自己的心,才不枉費我們每一季都這麼努力! 秋冬春季已過,夏季已開課,經過三季的洗禮,有沒有看見自己的進步? 做有意義的事情時,時間會過得很快, 但過於被動的話,是會被丟下船的。
    Thumbnail
    個性不表示會永遠不變 我自己就是如此,往往就是被迫挑選最難的事情,導致了,我的人生際遇差異很大,分數不行、人際不行,卻往往如職場後,變成一種種子選手,只因為我有身高、體格、騙人老實的臉型,產生了,永遠就是半天就還工作範圍,我待到三天就會跑掉,只因為我不是健身教練。 我的大學同學都認為跟我很熟
    哈嘍大家好~ 我又忙到一個不可思議的境界,忘了這裡好久了! 我最近認識了很多新朋友,跟原本的生活圈很不一樣的一群人,所以一直被邀請參加各種的活動。 當然也認識了一些比較自我糾結的朋友們,我覺得大家很容易被自己給困住然後開始情緒內耗,自我攻擊,但事實上可能並沒有那麼嚴重。 為什麼大家
    Thumbnail
    此篇文章表達了對於能夠自在做自己的渴望和期待。在新的環境中,作者希望能夠擁有重新定義自己的機會,不再被負面標籤所束縛。作者期待能夠展現真實的自我,並以心中喜愛的角色示人。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她的成長過程和三個關鍵性的改變。從對自己的重新認識到放下過去的負面情緒,再到重新思考自己想要的生活,作者講述了一個關於學習和痛苦改變的故事。
    生活實驗 六八○ 我已經不像我自己, 或許是目前我對自己最大的恭維, 沒有什麼比我還有很多空間改變, 更加現實的現實了。
    工作單位,有位從爛高職,幾乎是流氓學校畢業的女孩,家境很好,不愁吃穿,所以大學也沒去讀,直接在社會上晃悠過一段時間後,就來我們這邊上班了。 如何重新塑造她的人生觀?好像有點拿他人的不幸,來描繪自己多有能力!大丈夫不為也。這裡要講述的,是一段小插曲! 我成長的年代裡,未婚而住在一起,稱之為同居,現
    小時候期待趕快長大,長大了又開始懷念小時候的單純,出社會要開始面對壓力甚至開始一堆煩惱的事出現,開始學著換個心態跟角度去面對任何事情,就會變得很不一樣。 但如果不夠強大,就會開始關閉在自己的圈圈裡面,不想讓人靠近。 就好比~曾經的我是個很開朗又愛笑的女孩,喜歡認識朋友,因此對友情非常的重視。但後
    讀了《可是我偏偏不喜歡》之後,我想起了我的叛逆期。 十七歲,我第一次離家,到台北念大學,當時我第一次感受到自由,可以選自己喜歡的課,出門不用和任何人報備,玩到幾點都可以。那時我加入兩個社團,把社交活動排得滿滿的,交了男朋友,還決定暑假不回家,繼續住在宿舍,參與社團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