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1|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讀後感|《供應鏈戰爭》

《供應鏈戰爭》

《供應鏈戰爭》


大家可曾想過一支智慧型手機、一部電動車需要使用多少金屬?而那些金屬又是從哪裡來的?如果你/妳也對這些問題的答案感到好奇,不妨抽空讀一讀《供應鏈戰爭》。

書中深入淺出地介紹砂、鹽、鐵、銅、鋰及石油等原料從產地(礦區、鹽湖及油田等)到終端產品的歷程。有別於一般教科書及科普書,作者清楚地描述原料從取得到加工的流程,並搭配親身走訪原料產地,深入礦區、鹽湖及油田的經歷,帶讀者一同見證人類如何破壞環境以獲取天然資源,進而用於現代各式手機、電動車、飛機、太陽能電板,甚至是風電裝置,以促進科技及經濟發展。

僅僅透過閱讀習得採礦知識,與親自走入礦區,見證炸藥破壞礦區,引起漫天塵土飛揚的空污,以及目睹打入地層中分離出原料的化學藥劑浸入河流,造成岸邊生物滅亡,是截然不同的感受。因為作者親身走訪各大原料產區的經歷,使得本書除了涵蓋詳實新聞紀錄,還充滿對人類破壞生態的反省與檢討,理性報導之餘,兼具深刻的人道關懷。

或許是因為書中主題與所學及工作有些許關聯,也可能恰好最近恰好讀到雜誌裡關於中國為了避免原料供應鏈不穩,有礙於國內經濟與科技發展,預計進行深海採礦計畫的相關報導,對《供應鏈戰爭》中描述的原料採集方式及對環境的影響,格外有感觸。沒想到市面上那些琳瑯滿目的電子產品的背後,是無數環境與人類健康的犧牲。

寫這些並不是要裝清高,要大家拋下手機,反璞歸真。時代進步到今天,任誰都不可能回到過去在河邊石頭上洗衣服的日子。只是希望多一點人在看到新聞報導科技業擴廠、電子產品需求旺盛的好消息之際,除了期待股市大漲、甚至摩拳擦掌準備到新廠週邊炒房時,還能同時想到這些好消息的另一面,是生態環境的破壞,而這些破壞是全體人類要共同承擔的。當我們享受新科技帶來的快樂與文明同時,也能思考如何為環境盡一份心力,減少浪費,善用資源。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