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9|閱讀時間 ‧ 約 31 分鐘

【皮膚問題何時了,濕疹知多少?】洪靜慧中醫師的實例分享

「你皮在癢?」已經不再是媽媽罵屁孩的威嚇語了,而是廣大民眾們的辛酸血淚。皮膚癢起來真的是要人命,抓也不行、打也不行,坐立難安無法冷靜…皮膚問題百百種,可能搔癢難耐;可能影響美觀;甚至是影響日常作息。但…你真的瞭解什麼是「濕疹」嗎?



#濕疹不一定是「濕」的


    皮膚搔癢與皮膚發炎疾病都被統稱為濕疹,常見的濕疹種類包括有:異位性皮膚炎、脂漏型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汗皰疹、手部濕疹富貴手、錢幣型濕疹、缺脂性濕疹、酒糟性皮膚炎…等等。

 

    不是只有皮膚病灶看起來有水泡、滲液…等濕黏的外貌才能叫濕疹,有些乾燥、脫屑、甚至皮膚產生裂紋也算是濕疹的一種,濕疹有這麼多樣貌,是因為在不同的時期中,呈現不同的特徵。


    濕疹分為急性期、亞急性期、與慢性期,各有其特徵:


急性期

    皮膚紅熱、有時伴隨腫脹,慢慢的會有丘疹、或是丘疹上有水泡或膿泡產生,如果抓破,就變成一片濕濕爛爛的糜爛期或濕潤期。臨床上通常不會看到單一型態的病灶,都是復合型,因此濕疹有多形性、對稱性且全身皮膚都可能發作的特性。水泡是因為在表皮層有很多發炎細胞產生過多滲液,把表皮層跟真皮層分開所造成的。

 

亞急性期

    皮膚反覆發炎後,表皮層增厚,臨床上常看到病灶處暗暗紅紅的、粗粗的、可能還有脫皮與脫屑樣。

 

慢性期

     經過長期反覆發炎後,皮膚變乾、變厚、皸裂,甚至形成蘚苔樣斑塊,此時搔癢程度較急性期輕。

 

     急性濕疹可能是暫時因接觸到過敏物而發生,通常兩週內會自行康復,如果到六週仍反覆搔癢不適,就會變成慢性濕疹,慢性濕疹也不是一種永遠的持續狀態,有時仍可能進入急性期而變得搔癢嚴重。


#引發濕疹的原因


    引發濕疹的原因很多,天氣太熱太冷、日曬雨淋、空氣污染、食物、藥物、化學物質…等等外因 ; 或是精神壓力、失眠、作息不規則、代謝或內分泌失調…等等內因,都有可能引發。

 

    濕疹的治療,西醫多為使用類固醇與抗組織胺藥物,若是覺得西醫治療效果有限,或是不願意長期使用西藥的朋友們,不妨考慮用中醫的方式來調整皮膚問題,中醫更注重依照個人不同體質來進行調養。



#中醫觀點

  在中醫裡,濕疹稱「濕瘡」,乃因秉性不耐,客於肌膚而成,外在的風熱或濕熱之邪引發內蘊濕熱,進而外發於皮膚。且濕疹亦與與心、肝、脾、肺臟腑有關。像是<黃帝內經>就提到「諸痛癢瘡皆屬於心」;也有說法「急性期多與心有關,到慢性期則多與肝、脾有關」。但是臨床上仍以患者皮膚病灶與其他症狀加上舌脈,才能準確的辨證與用藥。

 

一、        以下就來簡單介紹臨床常見的濕疹證型:

1.      風熱型:多見於急性期,皮膚紅癢,可能有丘疹或無,滲液不多。方用銀翹散合瀉白散加減。

2.      濕熱型:丘疹水泡、搔癢劇烈、搔破津水、糜爛結痂、浸淫遍體為主症。方用甘露消毒丹、黃連解毒湯、龍膽瀉肝湯…等等加減。

3.      血虛:多見於慢性期,皮膚肥厚粗糙、乾燥脫屑皸裂為主症,甚至呈現苔蘚狀。方用當歸飲子加減。

 

二、        針灸則會針對曲池、血海、三陰交、風市、大椎、足三里、內關…等等。

 

三、        外用藥膏和洗劑,裡面成份多為苦參、黃柏、黃連、桃仁…等等。


#實例分享1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易發生於過敏體質的人,是一種反覆發作的慢性皮膚搔癢疾病。這類患者通常因為FLG基因變異關係,導致皮膚屏障受損,因此皮膚更敏感脆弱,讓搔癢反覆發作。只要患者乖乖和洪醫師一起努力合作,用藥也能有很不錯的效果,我們來看看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改變的真實案例:

異位性皮膚炎中醫治療實例

  特別提醒,因為是先天基因影響而造成皮膚保護功能不足,因此勤勞使用保濕劑來彌補皮膚功能不足,平日好好保養就顯得非常重要囉!


#實例分享2脂漏性皮膚炎


    在中醫裡,脂漏性皮膚炎被稱為「面油風」或「白屑風」,臨床上多見由於濕熱而發病,好發於皮脂腺分佈豐富的部位,像是鼻周、眉毛、耳朵、頭皮、前胸…等等。常見於嬰幼兒與中壯年時期,嬰幼兒時期的脂漏性皮膚炎大部分在九個月大時會逐漸改善,青壯年型的脂漏性皮膚炎盛行率約在1~3%,而且男性的發病率高於女性。

 

    這位脂漏性皮膚炎患者令洪醫師印象深刻,來求診時整個臉包括雙眉間、鼻週、嘴週通通都非常嚴重,經過治療有慢慢的改善,但患者在寒冷的冬天,還是忍不住吃了薑母鴨,竟讓皮膚問題再次引爆!第二次治療反而需要用更長的時間以及更重的藥才有改善效果。

脂漏性皮膚炎中醫治療實例


  從圖片可看患者鼻周與嘴周皮膚的紅斑,且皮膚呈現較油膩的狀態,雖然經過一個月治療皮膚病灶就有慢慢改善,但患者仍然持續服藥半年,希望讓皮膚狀態更穩定。

 

  洪醫師提醒大家,除了用中藥治療,日常應少接觸熱性食物,油膩、甜食、辛辣、咖啡、酒…等等較刺激性的食物,甚至是冬令進補(如薑母鴨、羊肉爐…等)都應該盡量避免,才不會讓原本已經治療好的疾病又反覆發作!



#預防再發作最重要


  雖然濕疹形成原因與機制複雜,但是共同點就是皮膚構造比較脆弱敏感,因此「做好皮膚的保健」與「遠離容易引發的食物與過敏原」,才是預防再次發作最重要的事。

 

*皮膚保健的小訣竅

(1)    加強保濕

濕疹反覆患者,皮膚的保護層都比一般人弱,容易受到外在刺激物影響而引發疾病,外用保濕劑像乳液、乳霜、和油膏可以提供缺乏的保護力,增強皮膚抵抗外來刺激物。

- 擦的頻率:保濕劑一天至少擦2~3次。

- 擦的時機:洗完澡後最佳/早上起床時補足/睡前還可加強

洗完澡後皮膚含水量最高,馬上擦乳液,形成的皮膚保護屏障最好,是最棒的時機;早上起床時也可以再補擦一次保濕劑。如果這樣兩次的保護力還不夠,或是洗澡離睡覺時間太遠,建議睡前再補擦一次補濕劑。很多濕疹患者會抱怨晚上皮膚特別癢,這是因為蓋著棉被,體溫較高、水分散失也快,所以皮膚屏障消失後就容易發作搔癢。

 

(2)    避免汗水刺激皮膚

- 流汗後趕快擦掉:汗水易刺激皮膚,流汗後趕快用濕毛巾擦掉或直接洗掉。

- 盡量選擇棉質透氣衣物:現在很多機能衣可以快速排汗,可是卻不能吸汗,只是讓汗快速乾掉,刺激物仍在皮膚上。因此選棉質衣物才能真正吸汗,不讓汗水一直停留在皮膚表面,但是棉質衣物吸汗後會濕濕的不舒服,因此可以多換幾套,在換新一套衣物時,先用濕毛巾擦拭過皮膚,更能減少汗水的刺激。

 

(3)    患處不要抓或拍打

不管是抓或拍打,甚至沖熱水,都會造成皮膚受損,和皮下血管擴張,而讓濕疹更嚴重。所以搔癢時,最好用冷水沖,或是冰冰涼涼的藥膏、毛巾…等等敷著,搔癢的感覺就會減弱。

 

(4)    居家或工作環境保持通風,不悶熱。

 

(5)    洗澡水溫度不宜太高,38度到42度之間較適宜。

 

 

*遠離容易引發的食物與過敏原

     每個人對於食物的反應都不相同,洪醫師就曾經遇過吃白飯會引發皮膚過敏的患者,因此有皮膚困擾的朋友們,平日就應該留意自己的飲食狀況,一旦遇到搔癢過敏發作時,做一下紀錄,24小時內吃喝到的食物都有可能引發過敏。如果不是食物,而是其他天氣等物理性因素,或是情緒壓力等內在因素造成的皮膚搔癢,治療起來就更麻煩了,因為我們無法控制天氣狀況,也難保生活與工作完全沒有壓力,所以避免吃某些引發過敏的食物仍然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

 

以下列出常見容易引發皮膚搔癢的食物:

 

(1)    易引發搔癢與過敏食物:

例如芒果、奇異果、鳳梨、榴槤、荔枝、龍眼、竹筍、鴨肉、傳統香菇…。

(2)    帶殼海鮮:

例如蝦子、螃蟹、蛤蠣…。

(3)    刺激性食物:

例如燒烤炸辣、辛香料、酒、咖啡、甜食…。

(4)    堅果類:

例如花生、核桃、杏仁、巧克力…。

(5)    補品:

例如羊肉爐、燒酒雞、十全大補湯…。

(6)    成份較複雜的產品:

例如泡麵、醃漬物…。

(7)    含麩質食物與乳製品:

例如麵包、蛋糕、餅乾、啤酒…。

 

仔細觀察過敏原並且盡量避免以外,少吃冰涼、勿食過飽。想要改善皮膚狀況,除了用藥,更應該重視平常的皮膚保養保健,希望大家都能擁有美麗又健康的肌膚。


用中醫給生活應援!

洪靜慧中醫師

方格子:https://reurl.cc/0ZAx9o

IG: https://reurl.cc/q071zy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用中醫給生活應援! 洪靜慧中醫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