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日常運動:回歸日常,真的如常?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與其說這是一本關於抗爭的後社會運動時代文學小說,不若說更多是運動傷害,或是,傷害本身。是的,《#日常運動》是一部由十篇短篇小說所刻畫的2019年香港社會運動中,那些參與者或旁觀者無可避免的創傷。除了對抗暴政所承受的肉體傷害,這部作品更加細膩入微的刻畫了民眾之中微妙的矛盾和衝突,那些複雜、難以名狀和來不及疏理的情緒。火光與硝煙退卻後,這些矛盾所帶來的憤怒、迷失、失望、無力、罪疚和迷茫,最終滲透到日常生活中,塑造出一個屬於這個時代的獨特靈魂面貌。這一部作品捕捉了這些幽微的傷害,讓這些傷害被看見。

raw-image

‖ 文學與運動的距離

有人說,壞時代會誕生好作品;又有人說,文學需要沉澱,不宜急速回應,太快的書寫總是輕率虛妄的。但作者對於此質疑則回答,

「我的答案是,我的書寫向我自身負責,它標認著二十七歲的我,推前或往後階段,皆不可能再寫成當下模樣。」

回憶與情緒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模糊,隨著次數的遞增我們會慢慢忘記第一次發生時的詫異、驚訝、憤怒、恐懼、眼淚、灼熱、頭痛、愧疚。我們對於荒謬變得習以為常,因此書寫這樣的感受有著時間的必要性。

「立法會外望見的第一顆催淚彈。直到它被發射,擊於群眾間,釋出白煙,刺鼻嘔吐前,沒人想過它會這樣,確然,真的,發生了。…一個公民社會,猝不及防,被投射炸爛。」由第一顆發射的催淚彈到第一萬顆,這些帶有類戴奧辛毒性的氣體,已經附著、滲透進香港人的血液裡。

其中一段描寫到民眾如何應對第一次遇到催淚彈,卻依然保持著秩序的逃走。「那是尚未知悉、尚未習慣紛亂的起首,良好的公民教育促使民眾在生死逃亡間仍遵守秩序,彬彬有禮,相互謙讓,行動緩慢,不忍傷害植物。」一場「狼狽、不文明、不優雅而恐慌式的逃亡,在這個城市發生了。」

催淚煙不只成為這一代香港人的共同記憶,更是這一代的集體傷痕。它不僅讓我們的身體感到疼痛,更深深刻印在我們的心靈之中。每一顆催淚彈都像是一道裂痕,將這個社會的痛苦與分裂鮮明地刻畫在我們的意識裡。但存活在個人生存與生活的創痛來不及被發現,便被激昂的口號和集體意識掩蓋。

‖ 共同體中的個體

運動雖然需要群體,但作者更在乎的是集體中的個體,尤其是個體的疏離感。「墮入相似劃一的集體之中,偌大而破碎的衣色、肢體、動態、神情,任何一個個體都變得難以辨認,任何一個都被模糊成無名的一部分。」反抗者集成共同體的意識,集體感受暴政下的各種情緒。但將個體從集體分離後,每一個即便面對的是同一場運動,因為身分、背景、地區、立場等原因,都感受著個人化的情緒。

直面「兄弟爬山」這種不問路線與策略的倫理困境,個體在民粹式情緒動員的洪流中艱難尋找自己的立足點,卻常常被這股強大的反噬力量所壓倒。就如作品中的角色描述到,「到底該如何選擇?做甚麼才是正確的?走哪個方向才不會錯估形勢,不會背離初心,甚至不至於未來回首時痛恨自己的過去?」這場內心的角力來得劇烈而深刻,答案總是遙不可及,每一步都充滿了懷疑、不安與孤獨的重量。

每篇故事的角色各異,命運卻因同一場運動而緊密相連。儘管他們置身於同樣的時代洪流中,參與著相同的運動,但每個人所經歷的卻截然不同。雖然以運動進行作為背景,但作者把筆尖指向城市裡的民眾,從日常的角度對運動進行側面描寫。你不難藉由作者尖銳的觀點從故事中不同的角色找到自己某些碎片,那些被集體意識遮蓋的身影。沒有人是英雄,也沒有英雄般的結局。在英勇與氣魄的外表之下,隱藏著那些複雜且曖昧的情緒——那些我們忽略或故意遺忘的感受,那些沒有明確對象可指責的情感,甚至可能來自同路人的責備。這些情感不再是非分明,而是處在一片含糊與灰色的地帶,模糊卻真實地折射出這個時代的內在困惑與掙扎。

‖ 故事,就是通往一切的橋樑

作品因被投訴而在香港下架,同時卻在國際書市引起關注。英法譯本更將率先於2026年出版,成為首本有關2019年社會運動的完整外語譯本文學作品。

如作者所說,這是一部移動性很強的小說,以呼應抗爭「如水」、「各區開花」的中心思想。角色不斷遊走在各有地區特性的香港十八區,閱讀的過程中會隨著角色移動。作為香港讀者能輕易勾勒出事件和當時的回憶,但我會猶豫當這部作品翻譯成別的語言時,這些地區性會否成為國外讀者理解上的阻礙?

「怎樣翻譯我們的語言,才能抵達遠方?」

‖ 回歸日常,真的如常?

一直到五年後的今天,我才敢掀開這個傷口。即便作者沒有過多描寫運動的過程,我還是需要數次把書擱下疏離情緒。在權威的白色恐怖下,「直球不行,擦邊也不可,想像、演繹、詮釋、指涉,都被禁止。此後,人們將活在一個越來越曖昧,越來越含糊其辭,越來越似是而非,且不容辯證的世界。」

就像一場過於真實的夢,人們看似夢醒後回歸日常,但我們真的能如常嗎?還是事實上,我們從未從這場惡夢中真正醒來?這個問題困擾著我們,日常生活的每個角落似乎都隱藏著那未曾癒合的傷痕,提醒著我們,惡夢與現實或許根本無法分開。

‧̍̊˙· 𓆝.° 。˚𓆛˚。 °.𓆞 ·˙‧̍̊

書名|《日常運動》 

作者|梁莉姿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22/06/01

‧̍̊˙· 𓆝.° 。˚𓆛˚。 °.𓆞 ·˙‧̍̊

工餘時間持續創作並不容易嗚~ 

💖|如果喜歡文章請按下 愛心|

🔮|對內容感興趣請按下 追蹤|

🧋|文章若有幫助也歡迎 贊助

任何一種支持都給我敲大動力!(´▽`ʃ♡ƪ)

更多的我:InstagramVocusMediumMatters咖啡贊助: @onemorepage.alva

內容總結
日常運動
5
/5
人生就是由無數一頁頁構成的書。 當感覺快要活不下去的時候,試著再翻多一頁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鼠疫》帶出了人類與荒謬的關係,以及人類面對荒謬所應採取的態度。其最終目的在於,人類需要走出荒謬的狀態。在閱讀的時候,腦海也浮現了社會正在發生的各種議題。 我們在現實裡再也看不到真實,唯有透過閱讀摸索著破碎的線索,從而參透這個世界。
#樹的憂鬱 #梁莉姿 書中介紹這是一部關於香港、臺灣兩地的小說。但其實這是給離散者以及與離散者共居的族群的作品,讀者群不限於香港與台灣,而是所有離散群體離開舊地、進入異地時,到底該如何自處。這種以香港為背景的題材常強調創傷,失去自由、幻滅、身份危機之類,但大部分作品都顧著在創傷下迫切書寫,而忘卻了創
《鼠疫》帶出了人類與荒謬的關係,以及人類面對荒謬所應採取的態度。其最終目的在於,人類需要走出荒謬的狀態。在閱讀的時候,腦海也浮現了社會正在發生的各種議題。 我們在現實裡再也看不到真實,唯有透過閱讀摸索著破碎的線索,從而參透這個世界。
#樹的憂鬱 #梁莉姿 書中介紹這是一部關於香港、臺灣兩地的小說。但其實這是給離散者以及與離散者共居的族群的作品,讀者群不限於香港與台灣,而是所有離散群體離開舊地、進入異地時,到底該如何自處。這種以香港為背景的題材常強調創傷,失去自由、幻滅、身份危機之類,但大部分作品都顧著在創傷下迫切書寫,而忘卻了創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代際創傷是無論男女老少都需要面對的挑戰,透過實踐以及心靈成長的方式來應對過去的創傷,並轉化為力量。
我覺得社會人士很辛苦 有太多事情需要我們去面對 許多突發狀況考驗我們的承受能力 還有更多選擇需要我們下決定 歷經這些關卡後 才知道原來生活是殘忍的 成人世界的苦澀哀愁 是校園的指導者從未提及的 真的有機會可以一一訴說嗎 時間飛梭的太快 太多時候想要痲痹自己 未能有一時半刻可以關
Thumbnail
戰爭是一種環境 你還能講出支持或反對,只是你還沒有被丟進去而已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應該就是形容現在的我吧。」 在經歷了出國交換的前任各種謊言欺騙及冷暴力後, 也算是痛下決心斬了這段不適合我的感情 真心換絕情並不好受,大家懂的 偶然的契機之下,又讓我重回從以前就一直很喜歡的運動—羽球 起初是和三五好友相約租場地 但必須說要喬時間也要剛好有場真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現代人際連結的困境、我們與環境的關係,以及社會的權力鬥爭。文章充滿了關於不平等、懷疑民主的評論,並且提到了生態相關的問題。
Thumbnail
生活點滴,對生活、工作和身體狀況的反思和感慨。早起坐火車看書到旁聽學術會議,回家修訂同人文,深刻展現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感慨。這一天經歷了許多的感受與煩惱後回到日常生活裡卻似乎又陷入了懈怠。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
Thumbnail
身心和人際的崩潰,大多來自情緒消耗生活在現代,常讓人感到崩潰,每日或多或少都要經歷情緒觸發的過程,像內心被扣了扳機,轟一聲,在胸口炸開一個洞般感到慘烈、苦痛、疼痛。從小到大,我們累積了太多未解決的創傷和失落,讓我們深陷後天習得的無助和無能為力感中⋯
Thumbnail
代際創傷是無論男女老少都需要面對的挑戰,透過實踐以及心靈成長的方式來應對過去的創傷,並轉化為力量。
我覺得社會人士很辛苦 有太多事情需要我們去面對 許多突發狀況考驗我們的承受能力 還有更多選擇需要我們下決定 歷經這些關卡後 才知道原來生活是殘忍的 成人世界的苦澀哀愁 是校園的指導者從未提及的 真的有機會可以一一訴說嗎 時間飛梭的太快 太多時候想要痲痹自己 未能有一時半刻可以關
Thumbnail
戰爭是一種環境 你還能講出支持或反對,只是你還沒有被丟進去而已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應該就是形容現在的我吧。」 在經歷了出國交換的前任各種謊言欺騙及冷暴力後, 也算是痛下決心斬了這段不適合我的感情 真心換絕情並不好受,大家懂的 偶然的契機之下,又讓我重回從以前就一直很喜歡的運動—羽球 起初是和三五好友相約租場地 但必須說要喬時間也要剛好有場真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現代人際連結的困境、我們與環境的關係,以及社會的權力鬥爭。文章充滿了關於不平等、懷疑民主的評論,並且提到了生態相關的問題。
Thumbnail
生活點滴,對生活、工作和身體狀況的反思和感慨。早起坐火車看書到旁聽學術會議,回家修訂同人文,深刻展現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感慨。這一天經歷了許多的感受與煩惱後回到日常生活裡卻似乎又陷入了懈怠。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
Thumbnail
身心和人際的崩潰,大多來自情緒消耗生活在現代,常讓人感到崩潰,每日或多或少都要經歷情緒觸發的過程,像內心被扣了扳機,轟一聲,在胸口炸開一個洞般感到慘烈、苦痛、疼痛。從小到大,我們累積了太多未解決的創傷和失落,讓我們深陷後天習得的無助和無能為力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