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底,友人舉辦了一場繪畫聯展,忙了一整個月,終告段落。約他出來見面喝下午茶,本想大大讚賞,慶賀他又完成一個里程碑,沒想到,坐在我面前的他,滿臉愁容。
我輕聲問道:「發生什麼事了?」
友人回: 「我覺得成果沒有我想像的好,你說,我是不是沒有創作的天賦?」
再進一步深問,原來這次聯展,有許多同學號召親友團來贊助,展覽還沒結束,他們的畫作就售罄了,作品卡上貼滿紅點點,只剩他的「得意之作」,孤零零地掛在牆上。
對於天賦的自我懷疑,是每一位創作人,都會碰上的大魔王。即便是現在場上最賣座暢銷的創作者,也都必得走上這麼一遭。
以《不便的便利店》,榮登韓國百萬暢銷作家榜的金浩然,在成名前,有過非常長的一段低谷人生。2001年,金浩然進入電影公司,向前輩們學習寫作,從企劃、田野調查、故事大綱,到劇本論述。全都走完一輪,開始自己的劇本創作路。
歷經千辛萬苦,金浩然終於寫出自己的劇本,沒想到完成後,卻始終找不到製作人投資、也找不到演員演出。以外人眼光來看,就是一個「失敗」的下場。
繼編劇工作,金浩然又嘗試了出版社的工作,上午協助公司業務,下午寫作。在這段期間內,他用自己的劇本舊作,改成漫畫劇本,並獲得大獎,自此「作者」的身分,算是名符其實了。
但是,得獎的光環終會褪去,看似穩定順利的出版社生活,也沒有持續太久,2004年起,智慧型手機慢慢入侵人類的生活,出版式微,書籍慢慢沒落,此時,金浩然卻選擇投入「全職作家」的行列。
面對家人和朋友的質疑,金浩然這樣回答:
情況越艱難,大家就越想要找到好作品,那麼寫出更好的作品不就可以了嗎?
這樣一段自信心爆棚的宣言,就是他的作家宣言。
他在文中也說:
我的命就是無法再做其他的工作了,即使在寫作方面我失敗了、完蛋了,還因為極度挫折而放棄,但光是想到寫作,只要有一點寫作的環境,就會讓人感到心動,心臟怦怦跳,頭腦變清晰,手癢難耐。(P99)
在那段全心付出、竭盡全力,卻依舊看不到任何事物的日子,金浩然靠著餐飲店打工、接零星的案子、和夥伴合作編劇、申請駐村作家計畫…度過每一天的日常。
看完了金浩然的作家生存記,我回想了自己身邊從事繪畫創作的朋友們,有些人天資極高,才華耀眼,在學生時代榮獲無數獎項,卻在出社會後,幾次個展不如預期,便放下畫筆;也有那種一開始默默無名,畫工不夠精湛,每次評圖都被毒舌教授訓到無地自容,卻在工作後,想方設法抽出時間來作畫,一點一滴,持續創作到現在。
那麼,回到友人問我的那句:
「要有多少天賦,才能走創作的這條路?」」
大哉問啊!
這個問題好難回答,但是透過《每天寫,重新寫,寫到最後》這本近似流水帳的人生紀錄中,我還是找到了一些創作者的成功要素,想要和大家分享:
1. 環境:
雖然金浩然自己的寫作之路不順遂,可是圍繞在他身邊的,都是非常用心投入製作、創作和賣力銷售的人,這樣一群懷抱強大文化使命的人們,在在影響著他。這樣的環境讓他一直擁有積極、正向的信念,持續與文字為伍。
2. 人脈:
撇除個人閉關創作的時間外,金浩然在這二十年當中,有滿大一部分時間是與人一同工作的,不管是寫電影劇本、做出版的企劃、寫漫畫劇本、漢堡店打工…,他與人是有連結的。因此即便他收入不穩定,他也不至於到沒飯吃沒地方住的地步。緊密的關係網絡,支撐著他度過每一次的挫敗。
3. 大量的閱讀:
在不創作的日子(或創作不順利)的日子中,金浩然還是持續閱讀和看電影。在第四章﹤獨自寫作,一起寫作,隨手寫作﹥中,他說道:
閱讀才是鍛鍊作家執筆肌肉的特效藥,透過扎實的閱讀提升了字彙力,增加了間接體驗,擴大了對人與世界的理解和共鳴。
4. 某種程度的執迷和自戀:
在這二十年的寫作期間,金浩然有超多部作品,都是埋藏在抽屜深處,完全沒有問世出版,但他還是持續的寫作。除了他自己提到的「作家病」之外,我想他透過了文字,在某種程度上,豐富了他自己的人生,最大的滿足來自於自己。
5. 不斷的創作和重新修正
在《每天寫,重新寫,寫到最後》前半部,有收錄金浩然初期的電影和漫畫劇本,在2024年讀起來,有些劇情真的蠻瞎的,讀完不難想像,當初為何這些作品不受市場青睞。但即便這些作品如此青澀,那也是金浩然累積實力的一個過程。而且有蠻多作品,金將它們融合,或是重新改寫。我覺得這個重新編輯作品的過程,對於創作實力的累積,蠻重要的。
這世上有天賦的人很多,
但懂得運用自己天賦的人有限,
懂得與困境周旋、從失敗中修正再修正的人更少。
不管是哪種形式的創作,
願大家都能找到一條專屬於自己的道路,
從中獲得滿足。
#書名:每天寫,重新寫,寫到最後
#作者:金浩然
#譯者:陳思瑋
#出版社:先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