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壓力、我有壓力」
都市人生活緊張,壓力已經不知不覺間成為了都市人的DNA。出生在香港,很可能由出世那一刻開始你將要迎接壓力的來臨,因為未出娘胎已經開始要準備面試入讀pre-nursery、幼兒班(名校)、小中大學、大公司、衣食住行、拍拖結婚、財務狀況、醫療保險、準備退休、往生骨灰位,你有壓力嗎?
為什麼人生存就會有壓力?壓力是來自於自己?還是身邊人?還是環境?我有很多問題。
在《第二人生》一文提到,裸辭後的生活,沒有我想像中那麼逍遙自在,而為家人及自己帶來很多周邊的壓力,或準確地說,壓力與未確定、不安全感環環相扣。與其終日徬徨,倒不如認真研究了解壓力的來源及根治方法可能更有建設性(邀請其他朋友分享意見)
壓力是什麼?壓力等於焦慮?
壓力
壓力是面對生活中具有挑戰性的事情產生的自然反應,像是工作上遇到棘手的項目、同學間的相處等。
壓力並沒有醫學上的定義,對於壓力是造成問題根源還是問題帶來的後果,專業醫護人員意見不一。這樣會使你很難弄清楚到底是甚麼導致你的壓力,或者要如何處理它們。
焦慮
很久沒有看電影,最近唯一輪吸引我入電影院的就是動畫《Inside Out 2 》(中文譯名:玩轉腦朋友 2) 是一部2024年美國3D電腦動畫成長電影,2015年電影《玩轉腦朋友》的續集,故事延續前作女主角韋莉·安德遜及其腦中情緒的成長變化,講述韋莉踏入青春期後,新舊情緒的相識、磨合、理解、合作與心靈成長。續集中韋莉已經13歲了, 大腦總部也變得「人事複雜」了,加入了四位新的情感角色,包括阿焦(Anxiety)、阿羨(Envy)、阿厭(Ennui)和阿尷(Embarrassment),同時也描繪了主角韋莉進入青春期後情緒的混亂。新角色「阿焦」(Anxiety) 一登場,與原本主導情感的阿樂(Joy)產生了對立,將故事展開了精彩的劇情。這部電影最大彩蛋是背後的訊息:為情緒平反!它為大家拆解了對情緒的誤解,放下成見,重新認識情緒這些新朋友。看畢電影,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角色阿焦(Anxiety)(也有很多朋友說,我根本就是阿焦)。
焦慮,相信是我從小到大根深蒂固的核心情緒(應該長期佔據我的大腦總部)。焦慮是身體面臨壓力時會出現的反應,即使沒有遇到任何威脅的情況也有可能焦慮。但是焦慮感一直存在且影響到生活時,對於健康會有不良的影響。影響身體健康,包括是睡眠、免疫力、消化系統、心血管和生殖系統等。罹患焦慮症或抑鬱症等精神疾病的風險也會增加。
焦慮,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正常情緒反應,每個人都會有焦慮的時候。然而,當焦慮症狀開始影響日常生活時,我們就需要正視情緒問題了,因為焦慮症不同於一般的焦慮情緒,它不僅影響心理狀態,還可能對身體產生不適的影響。
焦慮的作用有好與壞,它可以激勵我們變得更好,但若不小心對待就可能擊垮我們。當我們明白人生不可能事事順遂,而同時也了解沉溺於負面想法的副作用時,我們能夠彼此接受及和解,釋放各種情緒。
壓力vs焦慮
如何分辨壓力與焦慮: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
與生俱來的抗壓能力
「排山倒海。有時候,壓力的濃霧讓你看不見前方。」
這幾天,一直跟壓力及焦慮打拼,與家人因為我的前途問題多次引起「討論」,好像有一股濃霧裹着腦袋,思考停滯,整個人身心緊張,影響活動、休息、睡眠,連呼吸都變得吃力,很多連帶的影響,警醒自己是時候要reset停一停。
相信坊間有很多關於紓緩壓力焦慮的專業方法、文章,我當然沒有資格班門弄斧,有時也會閱讀學習一下,不過我個人覺得有幾個比較直接實用的快門:
壓力及情緒管理 - 先要接納自己
跟情緒好好溝通 - 停一停
求助不可恥,正向面對情緒最重要
情緒是給我們的訊息 - 將情緒化為力量
總括而言,壓力、焦慮與死亡、交稅一樣,不能逃避,每個人都會經歷面對,當然並不容易,有些人會比較敏感(被人認為情緒化),有些人抗壓能力比較強(相信背後必定經過多少鍛鍊),希望大家能夠多分享自己面對壓力焦慮嘅情況及方法,多與朋友家人溝通,相信這個絕對是最好的方法,當然如果問題嚴重,必須要尋求專業醫療協助,這不是一個大問題,有唔舒服睇醫生很正常是嗎?希望社會不同層面,尤其是在職場上,更多人關注心靈健康嘅問題,找出壓力焦慮嘅源頭,令社會變得更和諧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