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孩童的嘈雜中取得自由?

如何在孩童的嘈雜中取得自由?

前圖紙-avatar-img
發佈於公民社會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如何在孩童的嘈雜中取得自由?〉2024-08-19

 

  「小孩吵鬧」這件事情和成人吵鬧有所不同。一方面來說,小孩的自我控制能力低於成年人,他們不像成年人那樣有辦法長時間忍受寂靜,需要讓自己有一個發聲的出口。另一方面,小孩子並沒有如成年人那樣多的「安靜地使用身體/時光」的方式。

 

  有些孩子會選擇靜下來看書(無論是漫畫、或更多文字的書籍),但在他們的主要生命時刻,他們仍需要喊叫、需要身體活動,需要去直接用自己的身體和感官與世界互動。如今,多數的孩子之所以會突然保持安靜,多半是因為他的眼睛盯著螢幕,無論那是電視、還是手機。無論是在看影片、還是在玩手機遊戲。

 

  對於一些僅僅是希望讓孩童保持安靜的長輩來說,「數位放養」是一種常見的作法。我們或許能夠透過這種方式得到一個安靜的孩童,但這個意義下的安靜非但不是某種沉澱,甚至是更加嘈雜、更加閃爍。更多的聲光刺激發生在一個並不實際運動肢體的身體上面,這令人身體癱軟,成為沙發上的馬鈴薯泥。

 

 

  這裡面當然具有某種張力,因為在我們希望孩童充分發展自我的同時,我們也確實需要一點安靜的個人空間。譬如說,當我打算全心投入到文字的書寫、去進入某種「安穩的自己的領域」時,那種嘈雜就會被更加劇烈地放大。它們不只是對耳膜的疲勞轟炸,更讓本該可以流暢的思緒被切成數段。

 

  在這種時候,你能做的事情是去協調。一個角度是和孩子們協調,譬如認真地告知自己的立場:「我想要/需要做一下工作」。你不見得需要接著說「不能打擾我」,孩子看得出來。他們可能還是會不時地發出較高的聲量,但會自己做出一定程度的收斂。否則,一方面是自討沒趣,另一方面,他們也會感受到繼續吵鬧會造成你的困擾或不開心。

 

  另一個角度是跟自己協調,也是去讓自己接受挑戰。你要理解到,如果你認可的信念是「孩童需要那樣的聲音空間」,你就必須在一些時刻接受自己的寧靜空間被打擾。同時,為了回應這樣的「世界觀」/「環境」,你就要有辦法在這些嘈雜中維持你自己。

 

 

  就像「心遠地自偏」,一種「積極的寧靜」被你落實。那些間歇的巨大聲響被轉化為一種類似於白噪音的「彩虹噪音」。那是世界的活力,是充滿畫面的彈幕。從這些「攻擊」的間隙之間穿越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依然可能做到。

 

  就像攀岩者在岩壁上紮營入睡,若這樣短暫的、迅速的「抽離」能夠被我們落實。我們將能夠在那些我們以為最為困難的地方得到喘息。這使得空間得以解放,讓我們得到更多自由的可能性。

avatar-img
前圖紙的沙龍
102會員
854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前圖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將一個人關進監獄究竟有多大程度是需要的?亞利桑那大學法學院院長米勒認為「我們的制裁和懲罰系統已經達到了歷史和全球標準上過度的程度」。他認為我們應該去思考那些犯下和安德森一樣嚴重的錯誤與傷害的人之中,有多少人可以像他這樣成功地重新融入社會。「嚴厲的懲罰是否剝奪了憐憫和救贖的機會?」米勒教授問到。
  如果他用正常的速度,清晰說出那些話。那中間重講一次的事情就不必發生,整件事應該可以更快完成。相反地,想要速戰速決、快速但令人困惑,增加了一些本來不需要花費的時間和理解成本。事情需要更繁複的流程才能完成,所以令人著急。
  有一些成人,會用「他們還只是十幾歲的孩子」去幫那些做出不尊重他人行為的學生辯護。但這其實只是一種藉口,他們表面上是在袒護孩子,但更深一層來說,他們透過這個行為宣揚了一些糟糕的價值觀,譬如:「這些不尊重人的言行不是什麼嚴重的事」、「這些孩子不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將一個人關進監獄究竟有多大程度是需要的?亞利桑那大學法學院院長米勒認為「我們的制裁和懲罰系統已經達到了歷史和全球標準上過度的程度」。他認為我們應該去思考那些犯下和安德森一樣嚴重的錯誤與傷害的人之中,有多少人可以像他這樣成功地重新融入社會。「嚴厲的懲罰是否剝奪了憐憫和救贖的機會?」米勒教授問到。
  如果他用正常的速度,清晰說出那些話。那中間重講一次的事情就不必發生,整件事應該可以更快完成。相反地,想要速戰速決、快速但令人困惑,增加了一些本來不需要花費的時間和理解成本。事情需要更繁複的流程才能完成,所以令人著急。
  有一些成人,會用「他們還只是十幾歲的孩子」去幫那些做出不尊重他人行為的學生辯護。但這其實只是一種藉口,他們表面上是在袒護孩子,但更深一層來說,他們透過這個行為宣揚了一些糟糕的價值觀,譬如:「這些不尊重人的言行不是什麼嚴重的事」、「這些孩子不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