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6|閱讀時間 ‧ 約 9 分鐘

展覽 | 塩田千春 顫動的靈魂 (下)

[前言]

第一次被塩田千春的作品震撼到,並不是展覽,而是一位旅居在日本,從事藝文策展等相關工作的朋友,在臉書上介紹了2019年在東京六本木森美術館舉辦的塩田千春個展:顫動的靈魂,即將在2021年5月,移師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

當下即被此個展的照片所震撼,當然在藝文領域耕耘多年,擅長文字描述的朋友寫的文情並茂的展覽介紹,更加深了吸引力,感謝他拓展並豐富了我的藝文認知邊界。

[展覽簡介]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是以柏林為據點、現今活躍於世界舞台的藝術家塩田千春舉辦迄今規模最大的個展展覽中以塩田最具代表的空間裝置作品為主體,以鋪天蓋地的紅線或是黑線交纏而成,透過細線千絲萬縷的纏繞呈現萬事萬物的連結與複雜性,更闡述塩田對於記憶、生死、創傷、夢境的無以名狀

展覽副標名為「顫動的靈魂」,表達出塩田那內心無法言喻的衝擊,而這顫動連Covid-19疫情爆發也無法撼動那前往北美館絡繹不絕的觀展人潮,甚至因疫情嚴峻一度導致展覽暫停,爾後為因應龐大的觀展需求,更將展期往後延了一個半月,可見塩田的作品極具渲染力,能讓人產生共鳴、顫動心弦。

觀展時,深深的感受到塩田試圖將那不在中的存在,如無形的回憶、情緒、幻夢、意識、寂靜等透過作品具象化的體現出來。透過其中的十件作品自我特定的生命經驗被連結並重新喚醒,而塩田這一系列作品想要探討的是生而為人的終極叩問:我們生命中究竟要追求什麼,又要去向何處?


如還沒看前面7幅作品的介紹與心得分享,可參考展覽 | 塩田千春 顫動的靈魂 (上)展覽 | 塩田千春 顫動的靈魂 (中)


[8. 靜默中]

九歲時,我家隔壁發生了一場火災。
翌日,一台鋼琴孤零零的出現在屋外,全身燒到焦黑,看起來卻美麗更勝以往。
一種無可言喻的靜默壟罩著我,在接下來的幾天裡,只要一聞到窗外飄來的燒焦味,
我就會感到自己的聲音變得模糊沉鬱。
有些事物深深沉入我的心底,有些則無論多麼努力嘗試,
難以物質或語言的形式捕捉其樣貌
但它們卻是沒有形體的存在,一如靈魂
越想著它們,它們的聲音就越從心底消失,其存在也越發清晰而確實

作品〈靜默中〉,展覽於2000年於德國柏林舉行的「夢之跡——現代日本藝術」,展示的是一架被火燒過的鋼琴,而這也是塩田首次將火用於裝置藝術中

1972年,塩田出生於大阪,父母經營一家生產漁獲用木箱的工廠。這件作品與她的兒時記憶有關,在她九歲的某個夜晚,聽到木頭的劈啪聲與聞到濃濃燒焦的氣味而驚醒,原來是隔壁鄰居家的房子著火了!所幸無人傷亡。隔天,塩田走進已被燒毀的鄰居家,看到一架燒到焦黑的鋼琴,被遺忘在角落,讓她整個人被震撼住,會彈鋼琴的她對此景難以忘懷。被燒毀的鋼琴已無法彈奏出優雅的旋律,但塩田似乎從大火祝融的餘燼裡,侘寂靜默中再次感受到琴聲的記憶

至2002年起,〈靜默中〉除了原先那架被火燒過焦黑的鋼琴外,發展成了以濃黑稠密的人造皮線纏繞的音樂會現場,燒焦的鋼琴與損毀的椅子,缺席的演奏者、空無一人的觀眾席被蔓延在空間中的黑線層層交織、包覆,宛如一個繭。塩田嘗試用黑線編織成樂曲,讓沈默的聲音、燒焦的痕跡與記憶定格並視覺化

當走進此展區時,那燒到面目全非的鋼琴,讓會彈鋼琴的我,不經遙想的誰曾在上面彈奏與那曾經傾瀉而出的優美動人旋律

[9. 外在化的身體]

身與心變得支離破碎,而我再也止不住這些無法駕馭的情感
我將身體四散攤放,和它們在心裡對話。
把身體連結到紅線上,原來是這麼一回事⋯⋯好像終於理解。
表達出這些情感,並賦予它們形體,這麼做總會同時摧毀了靈魂

塩田千春從年輕時就對「死亡」和「生命」這議題有所關注,而她自己則經歷了流產、罹癌與癌症復發等巨大的身體創傷

2017年春天,當塩田在準備2019年人生最大規模的個展「顫動的靈魂」,癌症又再度復發,在抗癌治療的過程,身體雖被切除了部分,但卻也觸發了塩田為「顫動的靈魂」創作了〈外在化的身體〉這件以身體為主題的裝置與藝術作品。她將自己的手、腳翻銅,上方是用紅線連結被割裂成細網,垂吊軟塌了無生氣的紅色破牛皮、下方是殘破的青銅肢體,來體現外科手術與癌症化療後身與心皆變得支離破碎的切膚之痛

塩田在創作此作品的過程中讓情緒有了宣洩的出口,對許多人來說,痛苦時會開始祈禱,但對她來說唯有藝術創作才能熬過去

經歷多次身體的苦難,也讓她對死亡有了不一樣的詮釋。「如果沒有『死』,就不能體會『生』有多美好生與死看似在天平兩端,其實是同一個次元的存在。我一邊感到癌細胞在體內隨時可能奪走我的生命,但是同時,我可以跟家人在一起、可以見朋友、可以創作,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都讓我感到無比幸福。」。

曾經歷過雙極性情感疾患,幾度萌生自殺念頭,只差沒去執行,我想雖然身體沒受到實質上的物理侵害,但那蟄伏在內心與大腦裡的魔鬼,卻是將我推向離死亡最近的瞬間,而唯有走過那傷痛,黑夜之後,才能更加鮮明的體會活著的喜悅吧!

〈外在化的身體〉,2019/2021, 牛皮、青銅,尺寸依空間而定,照片攝於台北市立美館展場。

[10. 集聚——找尋目的地]

人們離鄉背井只因心中有著想要前往的所在
由於生活周遭充滿了各國人士,常會一時之間忘記我來自日本,
及至看見鏡子裡的倒影,才猛然發現我是黑頭髮與黑眼珠的亞洲人。
漂泊得越遠,融入得越多,就越能到達一個可以深刻凝望自身的境地,
以一種全新的目光。
看著堆起如小山的行李箱,眼前浮現的是它們背後的人們所過的生活。
他們為何遠離家園,尋找他方?
又為何踏出這段旅程?
我遙想著他們在啟程出發的那一天清晨裡心中所懷抱的感受。

從塩田的創作可以看出,她相信圍繞著我們的物體會累積我們存在的痕跡。多年前,她在柏林的跳蚤市場買回的舊行李箱發現了一張1947年的舊報紙,讓她想到了這件行李箱的前任主人。

塩田長期關注生、死與介於這兩者之間那無以名狀的存在,因而開始用行李箱來當作創作素材,而行李箱也呼應了塩田移居德國柏林與飛往世界各地辦展的日常,因此當她看到這張舊報紙時,不禁想著:箱子的前任主人是要去哪裡?他有抵達預定的地點,還是旅行途中有了變化?這樣的思考讓她創作出〈集聚——找尋目的地〉這件作品。

這件大型裝置,以紅線將大量的行李箱層疊遞進,部分行李箱上裝有馬達會輕微的抖動。行李箱勾起了離家、遷移、返鄉的經驗,而聚集在此巨量的行李箱收存了許多記憶的故事

此作品為展覽的結尾,也與展覽一開始的作品〈去向何方?〉前後呼應,塩田藉由白船來開啟未知的旅行,旅行箱則標誌人生不同階段、不同目的地的移動

離開家鄉,北漂多年,看到這件作品時,有滿滿的感觸,離鄉、搬家、返鄉到又再次北漂,歷經多次遷移,期間換過數個行李箱,而每次行李箱的內容物也會因人生階段的不同而有所變化,但至今唯一不變的是,人生的旅程仍在行進中,其終點是何處,依舊充滿不確定


漂泊得越遠,融入得越多,就越能到達一個可以深刻凝望自身的境地,以一種全新的目光。──塩田千春

[延伸閱讀與參考資料]

  1. 暗夜之光:塩田千春談創作與生命
  2. 比草間彌生更偏執的藝術家!塩田千春:「我不願一輩子過著機器般的生活。」
  3. 看展:塩田千春 — 顫動的靈魂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內容總結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
0
/5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