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9|閱讀時間 ‧ 約 11 分鐘

《老鷹之歌》與《Wild》:自我探索與療癒之旅

高中時代,唱英文歌,學英文。印象中,這首《老鷹之歌》,是同學們最喜愛的歌曲。

說實話,當時的我,沒有父母的同意,除了學校和家裡,哪裡都不能去,生活空間很小。所以,對於歌詞的內容,不是很懂。

大學北上念書,才真正享受到自由的空氣。原來這個世界是如此豐富與多彩多姿,我就像飛出去的鳥兒,再也不受束縛。


AI生成圖

文字描述:色鉛筆的禪繞畫效果

Style : Charcoal


歌詞:

I'd rather be a sparrow than a snail

我寧可是只麻雀,也不願做一隻蝸牛

Yes I would, if I could, I surely would

沒錯,如果可以,我會這樣選擇

I'd rather be a hammer than a nail

我寧可是支鐵錘,也不願是一根鐵釘

Yes I would, if I only could, I surely would 沒錯,如果真的可以,我會這樣選擇

Away, I'd rather sail away

我願航行到遠方

Like a swan that's here and gone

像來了又去的天鵝

A man gets tied up to the ground

一個人如果被束縛在地上

He gives the world its saddest sound

他會向世界發出最悲傷的聲音

Its saddest sound

最悲傷的聲音

I'd rather be a forest than a street

我寧可是座森林,也不願是一條街道

Yes I would, if I could, I surely would

沒錯,如果可以,我會這樣選擇

I’d rather feel the earth beneath my feet

我寧可感受大地就在我的腳下

Yes I would, if I only could, I surely would

沒錯,如果真的可以,我會這樣選擇



AI生成文

《老鷹之歌》(El Condor Pasa)是由秘魯作曲家達尼埃爾·阿洛米亞·羅布萊斯於1913年創作的民謠,原作為同名音樂劇的結尾曲。這首歌反映了安第斯民族的文化認同和反抗殖民的精神,並受到秘魯自由戰士圖帕克·阿馬魯的故事啟發。其旋律悠揚,融合了印地安音樂元素,後來被保羅·西蒙翻唱,使其在全球廣為人知。

《老鷹之歌》中的Túpac Amaro故事體現了秘魯人民對自由的追求。Túpac Amaro於1780年領導反抗西班牙殖民者的起義,最終被殺害,傳說他死後化為雄鷹,永遠翱翔於安第斯山脈。這首歌的旋律和歌詞反映了安第斯民族的文化認同與反抗精神,成為秘魯民族主義的象徵。

Túpac Amaro的傳奇在秘魯歷史中具有深遠影響。他於1780年領導反抗西班牙殖民者的起義,象徵著對自由的追求。這一故事在《老鷹之歌》中得以體現,該曲反映了安第斯民族的文化認同與反抗精神,並被視為秘魯民族主義的象徵。學者認為,這首歌的音樂和歌詞喚醒了秘魯人民的民族意識,強調秘魯屬於安第斯印第安人,而非外來者。


《老鷹之歌》寓意深遠,象徵著自由與希望。

其旋律和歌詞反映了安第斯民族的文化認同,強調人類對於自由的渴望。歌詞中通過對比不同事物,表達了追求自由的理想與現實的掙扎,並借用雄鷹的形象,象徵著高昂的精神和不屈的鬥志。這首歌在秘魯歷史上也具有反抗殖民主義的政治意義,喚醒了民族主義情感。


《老鷹之歌》在秘魯電影和電視劇中有著重要影響:

2014年電影《Wild》中,這首歌貫穿全片,為女主角帶來力量完成艱難的徒步旅程。歌曲的悠揚旋律和歌詞深深打動觀眾。 《老鷹之歌》原為1913年同名說唱劇的結尾曲,由三段組成:悲傷的印加古曲、歡快的街頭節日舞曲,以及優雅的集體舞曲。歌詞講述渴望回到安第斯山的家鄉。 秘魯政府將作曲家達尼埃爾·阿洛米亞·羅布萊斯創作的這首歌宣布為國家文化遺產,足見其在秘魯文化中的地位。 在馬丘比丘,可以看到由巨石堆砌而成的神鷹雕像,與這首歌的主題相呼應。神鷹是秘魯最神聖的圖騰,象徵著自由和希望。 可見,《老鷹之歌》不僅是秘魯最具代表性的民謠,也深深影響了秘魯電影電視劇的創作,成為表達民族情懷和文化認同的重要載體。


在秘魯的電影中,《老鷹之歌》有幾個代表性場景:

電影《Wild》(走出荒野):這部2014年電影中,主角在挑戰太平洋屋脊步道的過程中,歌曲貫穿始終,象徵著她對母親的懷念和追求自由的力量。歌曲的旋律強化了她的內心旅程,使整部電影更具情感深度。 文化活動和節慶:在許多秘魯的文化活動和電影中,這首歌常被用來表達對安第斯文化的敬意,並作為背景音樂,強調秘魯的民族認同和歷史。 這些場景展示了《老鷹之歌》在秘魯文化中的重要性,並強調了其作為自由和希望的象徵。


在秘魯的電影中,《老鷹之歌》常用來描繪自然景觀,特別是在以下作品中:

《Wild》(走出荒野):雖然主要講述的是主角的內心旅程,但歌曲的旋律與自然景觀相互交織,強調了大自然的壯麗和主角的探索過程。 秘魯的紀錄片:許多紀錄片在展示安第斯山脈、的的喀喀湖等壯觀景點時,會選擇《老鷹之歌》作為背景音樂,以增強視覺與聽覺的共鳴,突出秘魯的自然美。 這些作品展示了《老鷹之歌》在秘魯文化中的重要性,並強調了其與自然景觀的深厚聯繫。


在秘魯不同地區,《老鷹之歌》的演奏風格有以下幾點區別:

樂器使用 在高海拔地區如馬丘比丘和的的喀喀湖,這首歌通常由排笛演奏。排笛是秘魯的傳統民間樂器,用竹子編成兩排綁在一起,能吹出悠揚的旋律。 在一些文化活動和節慶中,可能會融入當地的其他樂器,如鼓、拍手等,形成獨特的演奏方式。 地區特色 不同地區的演奏者可能會根據當地的音樂風格和舞蹈,賦予這首歌新的特色。比如在某些地方,可能會加入一些即興演奏的元素。 在一些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老鷹之歌》的演奏可能會更加講究傳統,忠實於原作。 情感表達 不同地區的演奏者可能會根據自己的情感和理解,在節奏和情感上做出一些微妙的變化,使之更貼近自己的生活。 在一些文化活動中,這首歌可能會被賦予更多的文化內涵和民族精神,成為表達身份認同的重要載體。 總的來說,《老鷹之歌》在秘魯各地的演奏風格都有一些獨特的地方,但都源自於安第斯文化的根基,表達了秘魯人民對自由和家園的嚮往。


在秘魯的不同地區,《老鷹之歌》的演奏風格與當地民謠結合,形成了獨特的音樂表現:

高地地區:在安第斯山脈的高海拔地區,演奏通常使用排笛,這種樂器能夠表達出悠揚的旋律,並與當地的傳統民謠相融合,強調自然與人類的和諧。 沿海地區:在沿海地區,可能會加入吉他和打擊樂器,使得《老鷹之歌》更具節奏感,與當地的海洋文化和舞蹈風格相結合。 文化活動:在各種節慶和社區活動中,這首歌常與當地的舞蹈和民謠一起演出,形成一種集體的音樂體驗,增強了社區的凝聚力。 即興演奏:在某些地區,演奏者可能會根據當地的音樂風格進行即興演奏,賦予《老鷹之歌》新的生命,反映出當地文化的多樣性。 這些不同的演奏風格使《老鷹之歌》在秘魯的音樂文化中具有了豐富的層次,展現了其與當地民謠的深厚聯繫。


《Wild》 劇情概要

電影《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Wild)講述了26歲的雪兒·史翠德(Cheryl Strayed)在遭遇母親去世、婚姻破裂後,背上行李包獨自踏上太平洋屋脊步道(Pacific Crest Trail)長達1100英里的遠足之旅的故事。

主要情節

雪兒的母親芭芭拉(Barbara "Bobbi" Grey)去世後,她陷入了人生低谷。她離婚、吸毒成癮、與家人疏遠。 為了尋找自我、療癒內心創傷,雪兒決定獨自徒步穿越太平洋屋脊步道。儘管缺乏登山經驗,但她堅定地踏上了這條艱辛的旅程。 在漫長的旅途中,雪兒遭遇了各種困難和挑戰,包括重擔過重的背包、沙漠酷熱、與野生動物的遭遇等。 但這趟physically超痛苦艱辛的冒險,卻讓她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與過去和解。她最終找到了內心的勇氣和力量。

結局

雪兒完成了這次1100英里的徒步旅行,重拾了生命的希望和勇氣。這趟旅程不僅讓她療癒了內心的創傷,也讓她找到了自我。


在電影《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Wild)中,《老鷹之歌》(El Condor Pasa)扮演了重要的情感和主題角色。

這首歌不僅在影片中多次出現,還象徵著主角雪兒·史翠德的內心旅程和她對母親的懷念。 歌詞中對自由的渴望與自然的讚美,與雪兒在艱辛旅途中尋找自我和療癒的過程相呼應。音樂的出現增強了她的孤獨感和反思,並在她逐漸找到力量和希望的時刻達到高潮,讓整部電影更具情感深度。

在電影《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Wild)中,《老鷹之歌》(El Condor Pasa)第一次出現是在主角雪兒·史翠德剛開始她的太平洋屋脊步道徒步旅行時。

當雪兒背起沉重的背包,踏上漫漫長路時,這首悠揚的安第斯民謠響起,伴隨著她的孤獨和艱辛。音樂的出現象徵著雪兒即將展開的內心旅程,尋找自我和療癒創傷的決心。 歌詞中對自由的渴望與自然的讚美,與雪兒在荒野中尋找力量和勇氣的過程相呼應。這個情境為整部電影奠定了基調,老鷹之歌將貫穿始終,成為雪兒內心旅程的情感主線。

在電影《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Wild)中,《老鷹之歌》(El Condor Pasa)貫穿始終,每次出現都有其特殊的意義:

開場和結尾 電影開場和結尾都出現了這首歌,象徵著主角雪兒·史翠德的內心旅程。開場時,悠揚的旋律伴隨著雪兒背起沉重的背包踏上漫漫長路,預示著她即將展開的自我探索之旅。結尾時,音樂再次響起,雪兒已經走完了1100英里的路程,找到了內心的力量和勇氣。 雪兒的反思時刻 在雪兒獨自徒步時,這首歌的片段會出現,伴隨著她的孤獨和反思。音樂的出現增強了她對母親的思念,也讓她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 情感高潮時刻 電影中有兩次出現了完整版的歌曲。第一次是在雪兒越走越自在的時刻,這代表她正在逐漸找到自我。第二次是在她走上眾神之橋,滿心感激地禱謝上蒼時,音樂貫穿到最後的字幕。這些情感高潮時刻突出了雪兒在艱辛旅程中的成長和收穫。 總的來說,《老鷹之歌》在電影中扮演了重要的情感角色,它伴隨著雪兒的孤獨、反思和成長,成為她內心旅程的情感主線。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