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雖逝,靈魂不息 - 心跳停止那一日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文章含小說內容暴雷,請慎閱讀。)

前不久乙二說「我要先活過今晚,遇到今晚有人對我黑詛咒攻擊XDD」。

當時我還沒理解發生了甚麼,只覺得可能是什麼玩笑話便沒在意就去睡了。直到我過兩天把停止日追完才發現,這小說寫得太成功,讀者們跟著入戲而心疼主角啦!

家中長輩的離世

這幾年家中幾位長輩接連過世,但因大約都在90~99歲之間,高壽離世,所以大家都有心理準備,且算是喜喪。

很幸運的是,因為回台灣定居的關係,所以都能與家人們一同參與到家族最後的送別儀式。順流而行,在很多生活中的事件中,隨著時間拉長後再回想,便會發現其實原本的低潮時刻,後續帶來的則可能是意料之外的感激。

而對我來說,後續情緒起伏沒有那麼大波動還有一原因,那是因近年學習身心靈相關知識而有很大的幫助。

靈性與現實

我知道學習靈學的人們各自有不同的認同,且停止日的作者乙二也不相信鬼神,所以這裡僅以我個人觀點分享。

在學習催眠之後,接下來幾年興致勃勃地密集吸收靈學知識,形成了自己某個程度上的知識閉環。

我相信生命雖逝,靈魂永恆。

在許多的催眠案例中,也感受到在那個世界裡,意念的力量大於物質。也就是靈魂本身對於執念的放下、困惑的理解、親人的祝福的力量,可能遠大於我們燒的金紙和祭祀的食物。

科學論者者還可加碼參考閱讀,「別懷疑 你的宇宙是你的意識創造的」

所以長輩去世的時候,雖然有些傷心,但我覺得在心底與他們對話時,他們是知道的。因為無形意念的傳遞總是比有形信件要來的立即且無阻礙。加上放下老舊的肉身,回歸純粹的靈魂狀態,其實未嘗不是一種輕鬆呢~

而當乙二對於讓主角在停止日的最後,真的染血停止呼吸而讓讀者們傷心而糾結時,在現實面上我覺得那是你的小說,你有權決定故事走向。而若當成會發生的事件時,我則在思考,江文彬這個人到底帶著甚麼樣的生命藍圖及要學習的課題而來到這一生呢?又是甚麼樣的業力纏繞及要學習的課題需相互支援,所以與這麼多女人擁有深刻地身體與情緒上的連結?

推薦書籍

在此,留下開放式結論讓大家各自填空。但放上補充推薦閱讀分享給每位傷心的讀者~

書名:靈魂的出生前計畫:你與生命最勇敢的約定Your Soul’s Gift: The Healing Power of Life You Planned Before You Were Born
作者: 羅伯特.舒華茲
原文作者: Robert Schwartz
譯者: 張國儀
出版社:方智
出版日期:2013/03/28

我們是帶著什麼樣的設定決定投身這一世的生命?是否又有可能傷我們最深的人,其實是我們最愛的靈魂家人?

這一世,江文彬和都愛著他的她們是否皆學到了各自期望理解的議題呢?

在這本書裡你可能會很衝擊地看到連虐待關係、強姦、精神疾病....等都可能是我們自己設定要經歷的生命經驗,我們覺得痛苦不堪的歷程,其實也是為了讓我們有機會去療癒過去和現在。

所以我才因此總說,鼓起勇氣接受並去面對、解決,才是讓你未來過的更好的方法。你可以以自己的速度慢慢去處理,但不要一輩子逃避。因為你這輩子不想面對的,下輩子只會加倍讓你承受。畢竟上天會覺得你已經學習過了,這回該可以解更難的題了吧?要是你不想處理,那估計南牆撞的還不夠痛,老天爺正反省著要加大痛度才能讓你看到並面對才是。


書名:這一生為何而來:靈界導師的10門課(暢銷慶祝版)The Instruction: Living the Life Your Soul Intended
作者: 安士利‧麥克勞
譯者: 黃貝玲
出版社:李茲文化
出版日期:2014/10/01

你正在靈魂的哪一個階段呢?

明明知識淵博卻又中二地堅持活在自己世界裡的江文彬,到底為什麼需要帶著這樣的特質活著並觸發了這麼多染血事件?那些被他愛過、傷害過的女人們,捲進這樣的生命安排又是為了學習到什麼特質讓自己的靈魂再進化?

有時候我們會碰到一些年紀較長的人,但卻冥頑不靈、幼稚成性。就好像是他的內心並不符合外在肉身的年紀。在我讀了這本書之後,我開始用另一種方式解釋給自己聽。

「欸,他的靈魂還小啊!」

就像我們常常聽到的"老靈魂"一詞,相對之下還有嬰兒靈、青年靈、中年靈...等。這並不以人世間的時間來計算,而比較像是你去上學,這課程你學會了才能繼續升學的概念。所以你有可能經歷了好幾世,但還沒學會該學的課題時,便會一直停留在那個靈魂年紀的意思。

而書裡的章節還有含括在你這一世的生命計畫裡,帶來可以幫助你突破困境、或是重現困境讓你去發現的性格特質、恐懼、渴望,以及使命等。

所以江文彬為什麼帶著那兩極化的特質來到這個世界上,又選擇以這樣的方式離開呢?我想除了從現實成因上去探討,試著從另一個角度來觀看或許也會是一種有趣的延展思考。

停止日,或許停止了呼吸、停止了心跳,但停止不了念想,
也停不了這世界的轉動,和關聯者下一階段的人生繼續。

---第三部詢夢人,未來再續。---


avatar-img
85會員
288內容數
我會在這裡發表一些我所寫的觀察閒聊、小說,以及一些關於文學、電影的心得隨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乙二隨想沙龍 的其他內容
第一人稱視角?上帝全知視角? 在寫作的技巧中,有著不同觀點的描述方法。有些推理小說會以第一人稱視角去描述情節,讓讀者用偵探第一人稱的觀點去理解故事情節。讀者沒看到的文字主角也不知道,主角所知道的線索就是讀者也知道的,因此讀者可以跟著主角一起解謎。這樣的觀點敘述很有臨場感,對讀者而言非常有趣
過於強烈的人事物總是容易失衡,於是原本應該是要充滿生命力的紅,便成了恐懼、壓迫、控制....成了創作者極欲表達的內心。不論是在何種感官的創作表達當中......
一棟建築能夠存在多久?大家認為一棟公共建築能夠存在多久? 雅典衛城的帕德嫩神廟是西元前五世紀的建物。北京紫禁城已經604年了。 遠古的不談,印象裡高中時期念西洋美術史會從埃及時代學起,希臘、義大利、文藝復興、巴洛克、洛可可、古典主義、浪漫主義、新古典、英國美術工藝運動、法國新藝術、一直到
  最近剛好在重刷愛麗絲Alice,Sylvia大大已寫了一篇江文彬的「中二病」,我就不班門弄斧了。   關於第一集對他的人物側寫,很難不發現這位披著理工男的外衣,其實有著「君子」又古典而風雅的內在。字帖、對聯、習弓,到川端康成,艾雷島到煙斗和刀具,都側寫出他隱藏的嗜好、和淵博。這些層層堆疊,都
乙二說年少這樣是天真,有些年紀了還這樣就真的是中二病了.....
第一人稱視角?上帝全知視角? 在寫作的技巧中,有著不同觀點的描述方法。有些推理小說會以第一人稱視角去描述情節,讓讀者用偵探第一人稱的觀點去理解故事情節。讀者沒看到的文字主角也不知道,主角所知道的線索就是讀者也知道的,因此讀者可以跟著主角一起解謎。這樣的觀點敘述很有臨場感,對讀者而言非常有趣
過於強烈的人事物總是容易失衡,於是原本應該是要充滿生命力的紅,便成了恐懼、壓迫、控制....成了創作者極欲表達的內心。不論是在何種感官的創作表達當中......
一棟建築能夠存在多久?大家認為一棟公共建築能夠存在多久? 雅典衛城的帕德嫩神廟是西元前五世紀的建物。北京紫禁城已經604年了。 遠古的不談,印象裡高中時期念西洋美術史會從埃及時代學起,希臘、義大利、文藝復興、巴洛克、洛可可、古典主義、浪漫主義、新古典、英國美術工藝運動、法國新藝術、一直到
  最近剛好在重刷愛麗絲Alice,Sylvia大大已寫了一篇江文彬的「中二病」,我就不班門弄斧了。   關於第一集對他的人物側寫,很難不發現這位披著理工男的外衣,其實有著「君子」又古典而風雅的內在。字帖、對聯、習弓,到川端康成,艾雷島到煙斗和刀具,都側寫出他隱藏的嗜好、和淵博。這些層層堆疊,都
乙二說年少這樣是天真,有些年紀了還這樣就真的是中二病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一段時間前,收到待我非常好的老師過世的消息。雖知人難免一死,但我也從沒預期過,我出國前的一別就是最後一面。總是想著回臺灣的時候,要去找老師聊聊這幾年在德國的經歷,也跟他以前在德國留學的生活做個比較映證。而因為老師過世的因緣,讓我去閱讀了有關靈界相關書籍,對於死後世界有了更多的認識。
好生為了好死 前言 看完大師兄在殯儀館工作時以旁觀角度描述死後所看到的有些奇特卻又真實上演的親屬言行;以及小冬瓜(郭憲鴻)在《生命最後三通電話你會打給誰?》,一書中與父親的和解,在殯葬時的見聞以及對該業的描述,對於死後的處理已有一些了解;看過張曼娟的《自成一派》,楊月娥的《不逃跑的陪伴》,或者鍾
Thumbnail
我想,如今他的死亡方式, 又未嘗不是另一個 帶領我與其他餘下的家人, 又或者是正在讀這本書的人, 前往另一個生命學習路程的老師?
Thumbnail
都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96歲的楊絳寫人世,不勸世;寫人生實苦,不言因果輪迴那套。在書裡翻到了前些時候的我的人生納悶題,先生著實地用合理的方法和邏輯的推論與反證,對應自己辯證思維的訓練,人生確實有越活越清朗之勢。
Thumbnail
((羿享天開催眠體驗分享 #1090602)) 同學: 小金先生 座號:1090602 故事大綱: 回家作業: 1:你覺得生命的長短比較重要,還是質量比較重要呢? 2:假設今天就是你的最後一天,你會想做什麼? 對你的那些家人說那些話呢?
進醫院時,醫師斬釘截鐵的宣告她的壽命最短只剩兩個星期。後來她走出安寧病房,活了下來。
Thumbnail
當軟弱的自我開始逐漸成熟與強壯時,便是一種「超個人」狀態。而人就在這個高高低低的螺旋當中緩慢前進,壯大靈魂的韌性與生命力,以完成自我的個體化歷程。 這位長時間處於混亂動盪的心理學家對於生死的看法是什麼?榮格認為:「為了保持生活的圓滿和完整,需要有歡樂和痛苦之間的平衡。」 死,不忍離別… 探問 追詢
Thumbnail
我發生了什麼事? 十歲左右那一年,影響我深遠。 或許長期受到家人「恐嚇」,不睡覺的小孩會被夜魔抓拿。因此,我開始不敢入眠,深怕入眠也會不經意被抓拿,我要打起精神留意不被抓拿。一夜,我內心升起莫名的冷顫。因為,我腦子裡轉出,我死了後,會是怎麼回事?這個世界不就沒有了我的存在?沒有存在在世界,我會在哪
Thumbnail
生死這個議題始終是道人類難以跨過的坎,因為我們害怕失去、別離,我們害怕無法擁有「永恆」。而死亡某個層面來說,就物質層面來講,那意味著,我們再也無法擁抱逝者,再也無法傾聽對方說話。唯一能留存的,只剩下回憶的溫度。這讓我們覺得自己瞬間成為那個「一無所有」的人了。
Thumbnail
今天挑的這部《關於死亡》,講述的是在人在彌留之際思考死亡的各種情形。因為不同原因而來到這個階段的人們,將會遇見這位預覽圖中的神明。 … 雖然是分類為「劇情向」,但這部作品其實並沒有明確的主線,以類似單元劇的形式,每一回由不同原因而來到另一個世界的人與這位神明對談、述說他們生前乃至死亡前那一刻的故事。
Thumbnail
一段時間前,收到待我非常好的老師過世的消息。雖知人難免一死,但我也從沒預期過,我出國前的一別就是最後一面。總是想著回臺灣的時候,要去找老師聊聊這幾年在德國的經歷,也跟他以前在德國留學的生活做個比較映證。而因為老師過世的因緣,讓我去閱讀了有關靈界相關書籍,對於死後世界有了更多的認識。
好生為了好死 前言 看完大師兄在殯儀館工作時以旁觀角度描述死後所看到的有些奇特卻又真實上演的親屬言行;以及小冬瓜(郭憲鴻)在《生命最後三通電話你會打給誰?》,一書中與父親的和解,在殯葬時的見聞以及對該業的描述,對於死後的處理已有一些了解;看過張曼娟的《自成一派》,楊月娥的《不逃跑的陪伴》,或者鍾
Thumbnail
我想,如今他的死亡方式, 又未嘗不是另一個 帶領我與其他餘下的家人, 又或者是正在讀這本書的人, 前往另一個生命學習路程的老師?
Thumbnail
都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96歲的楊絳寫人世,不勸世;寫人生實苦,不言因果輪迴那套。在書裡翻到了前些時候的我的人生納悶題,先生著實地用合理的方法和邏輯的推論與反證,對應自己辯證思維的訓練,人生確實有越活越清朗之勢。
Thumbnail
((羿享天開催眠體驗分享 #1090602)) 同學: 小金先生 座號:1090602 故事大綱: 回家作業: 1:你覺得生命的長短比較重要,還是質量比較重要呢? 2:假設今天就是你的最後一天,你會想做什麼? 對你的那些家人說那些話呢?
進醫院時,醫師斬釘截鐵的宣告她的壽命最短只剩兩個星期。後來她走出安寧病房,活了下來。
Thumbnail
當軟弱的自我開始逐漸成熟與強壯時,便是一種「超個人」狀態。而人就在這個高高低低的螺旋當中緩慢前進,壯大靈魂的韌性與生命力,以完成自我的個體化歷程。 這位長時間處於混亂動盪的心理學家對於生死的看法是什麼?榮格認為:「為了保持生活的圓滿和完整,需要有歡樂和痛苦之間的平衡。」 死,不忍離別… 探問 追詢
Thumbnail
我發生了什麼事? 十歲左右那一年,影響我深遠。 或許長期受到家人「恐嚇」,不睡覺的小孩會被夜魔抓拿。因此,我開始不敢入眠,深怕入眠也會不經意被抓拿,我要打起精神留意不被抓拿。一夜,我內心升起莫名的冷顫。因為,我腦子裡轉出,我死了後,會是怎麼回事?這個世界不就沒有了我的存在?沒有存在在世界,我會在哪
Thumbnail
生死這個議題始終是道人類難以跨過的坎,因為我們害怕失去、別離,我們害怕無法擁有「永恆」。而死亡某個層面來說,就物質層面來講,那意味著,我們再也無法擁抱逝者,再也無法傾聽對方說話。唯一能留存的,只剩下回憶的溫度。這讓我們覺得自己瞬間成為那個「一無所有」的人了。
Thumbnail
今天挑的這部《關於死亡》,講述的是在人在彌留之際思考死亡的各種情形。因為不同原因而來到這個階段的人們,將會遇見這位預覽圖中的神明。 … 雖然是分類為「劇情向」,但這部作品其實並沒有明確的主線,以類似單元劇的形式,每一回由不同原因而來到另一個世界的人與這位神明對談、述說他們生前乃至死亡前那一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