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0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心態篇】如何看待金錢:賺錢與理財的五大觀念

自出社會賺錢起,我就一直在思考我們跟錢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金錢似乎是戶頭上的一些數字,卻又能為我支應生活需要。

金錢雖然不能直接買到幸福,但卻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充實、更有選擇權。

金錢似乎非常虛無,卻又非常真實的影響我們的生活。

而我寫這篇文章旨在幫自己做一個思考上的整理,本篇將探討「錢」、「賺錢」還有「跟錢有關重要的觀念」。接下來,我將摘要過往看過的書籍以及補充一些我的看法,這篇文章將分以下五點進行探討:

  1. 我們該怎麼看待金錢?錢是資源交換的媒介
  2. 能賺多少錢跟「認知」有關
  3. 用錢觀念在於「量入為出」
  4. 人脈斷捨離,真情不怕「時間」煉
  5. 四件事不可省


附上漂亮的橘子圖,然後一起開啟這篇文章吧!


1|我們該怎麼看待金錢?錢是資源交換的媒介

人們起初是以物易物而後用貝殼作為貨幣,因此有了「錢」作為「資源交換」的媒介。因此只有「成交」才能讓「價格」有意義。因此沒有「成交量」的資產是垃圾資產。

同理,很多職位變值錢,是當下社會與企業供需導致的,有價值與否在於是否足夠「稀缺」,錢就像水一樣,會往阻力最小的地方流。而一個崗位具有越高的不可取性。或是大家認為該崗位提供的價值感更高,這個崗位的價值也越高。

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概念是「錢的流向」,當下的國家一方面不斷印鈔使錢的總量變多外(我們無法控制),但我們能觀察的是「錢的流量」,錢會流向,此時更容易賺到錢的地方(阻力更小)。


2|能賺多少錢跟認知有關

有個字眼在說明這個現象,也就是「家族職業現象」,主要是討論由於父母職業給下一代帶來的「見識與認知」的引導,會導致一個人能在自己的領域走得更快。

由於我們很多人都是上了大學才逐漸學習對於一個領域的全面認識,需要花很多時間,而如果你能獲得「來自父母或家族的見識」,能讓人及早知道做這件事的好處與壞處。

剛好看到一個念完哈佛的 他塔拉 分享的心得,也是感嘆,當他還在理解怎麼樣才能做學術時,教授家的小孩早在 17,8 歲就發布論文了,而人們的差距就是在點滴間的信息差之間造就。

分享影片:https://youtu.be/HB7dt6lSnzo?si=gKiVzVHblNtrSBI2


3|用錢觀念在於「量入為出」

所謂的量入為出,包含以下的觀念:

  1. 存好緊急預備金、存款
  2. 不過度奢侈,只汲取溢出的水
  3. 評估自己最低所需消費
  4. 拒絕無謂消費

常聽到說「賺到的不是自己的錢,存下來的才是」這句話也可以理解為「資產淨值高才是真正的有錢。」資產=淨資產+負債

因此,即使收入上升,消費也要盡量維持現狀。同時這樣也對地球的環保有好處。


4|人脈斷捨離,真情不怕「時間」煉

請抱持著質疑的心看主動找你做任何投資、賺錢計畫的人。一開始就縮小交友範圍,再慢慢擴大信任圈。不請自來的好意,最麻煩。

延伸的觀念是「一定要自己學管錢」,除了意識到「銀行的理專」他其實也在工作賺錢,所以他/她與你的利益肯定無法一致(他賣給你的產品主要還是為了賺錢)以外。

就算你願意給他賺這個錢,畢竟你可能會覺得他一定比你懂理財,對方要多少賺一點也無可厚非,但事實上可能未必如此,因為銀行推的基金,主要的設計者可能是精算師或其他人,理專的主要工作是「銷售」,你不一定能期待這個銷售,能搞懂這個產品的內核究竟是什麼。

因此,由於絕大多數人投資用的錢,仍然是工作而來的血汗錢,如果想要降低風險,自己了解理財的原理仍是重要的,就像巴菲特所說的「在自己的能力圈做事,看不懂的不要做」就對了。


5|四件事不可省

這裡提到「不可省」的項目是我個人生活的心得感想,因為究竟應該花錢在哪?是價值觀的問題,但我這裡提及的不可省,是因為我認為在這些事情上省錢會有壞處,以下觀點就提供給大家參考。

首先、絕不可忙到沒時間思考,我們需要時刻保持危機感,永遠為未來做準備。遇到問題一定要直面,不可逃避。

再來,「住處、三餐 還有 教育」這三者也不能省,因為我真的覺得「住處的條件、吃的品質 跟 教育」都會深刻的影響「人的狀態、健康」,這可是我們立命之本,因此這三者是無論如何別太~省錢,但好消息是,雖然我勸大家別太省錢,但要達到還 ok 的條件,門檻也不算太高。


總結

簡短分享到這裡,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們該怎麼看待金錢的方法,希望對大家都有幫助。


謝謝你的閱讀!如果有任何回饋或有興趣的主題,歡迎留言給我們 📒

另外,推廣一下:
筆者除了經營理財投資外,本身也是個產品經理,如果你對產品經理這個主題有興趣的話,也歡迎追蹤筆者另外一個文章部落格 Medium 請問產品經理!,非常多乾貨等你挖掘 🔥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