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研究所經歷:學習泰國文化的路上從語言到社會問題的無力感及啟發

研究所畢業也三年左右了,近期有空檔再次整理往年的資料回顧當時的自己。以前沒有發現自己那麼熱愛東南亞文化,特別熱衷於泰國文化。


發現對泰國文化的熱愛

從大學時期其實就在看泰劇(回想當時學生的我,怎麼沒想到當時就直接先去學習泰文!),後來出社會才接著學習泰文,到現在已經至少斷斷續續學習八年有了。

但礙於台灣對於小眾語言真的沒有一個良好的環境以及統一的教材(不是說現在的泰語老師編排的不好,是指每間補習班的教材其實都不太一樣。就像日語:大家學日語之類的)

泰語學習的挑戰

前幾年遇到的困境是很多人只想學泰語(對話)而到了要學習寫字閱讀就開不了班,更沒有統一的認證考試,無法檢測自己的泰語程度,我也是到前幾年才知道有朱拉隆功泰語檢測,這是比較偏國際可以認證的考試,不然也有台泰文化舉辦的語言檢測,但這比較偏向台灣認定。(太閒聊了,往後有機會再打一篇)


回歸學校難得經歷與批判思維不足

當時我的泰語老師告訴我,若想要更理解必須從文化著手。

也因為老師的一句話:「你那麼喜歡泰國,何不去讀讀東南亞所?這樣可以得到更多相關知識。」於是,2018年9月,我展開了研究所生活。

畢業後,我工作了一段時間,當時又能夠回到學校繼續學習,這對我來說是非常難得的經驗。不過,當時我記得也遇到了一些問題,發現自己的批判能力好像不太足夠。

讀了很多資料卻不確定自己有沒有真正吸收,當要發表見解時又覺得每種立場似乎都合理。看了很多文章,發現很多人也有類似的困惑,於是我開始尋找如何加強批判能力和清晰的邏輯思維,還有如何寫出自己的立場。

寫作訓練挑戰與自我紀錄方式

大多數建議都是練習寫作,寫出自己讀過的內容,並試著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建議。

然而,我從未真正這樣訓練過,寫作總是會懈怠,也不是隨時帶著筆記本,對我來說,這確實不容易。我覺得自己的寫作能力也很差。寫在社群平台上嘛,又擔心別人怎麼看,不想引起不必要的爭論。所以,我記得當時我默默地在Medium或是Fb發佈只限定自己看的到,用這些方式來紀錄我的研究所學習過程,有時候偷偷寫下來,有時候默默的記在自己的Evernote,這一段時間剛好空檔,就在整理,原來我寫下了好多好多。

對東南亞研究所期待與現實之間的差距

當時一年級其實就渾渾噩噩地過了。但我記得當時一年過後,感覺跟我心中的東南亞所存在一些落差。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我發現很多問題無法改變,譬如社會上對於移工的誤解、隨處可見的種族歧視,甚至國際間對於難民問題的無知。

這些都讓我感到無力。還記得我修過「國族與國族主義」這門課,學期末時我問教授一個問題:「我們讀了那麼多也理解了很多東西,那我們可以改變什麼呢?」

教授回答:「我們無法改變什麼,只是多一層理解。」

教授的回應與反思

我想,心中的這種感覺,可能來自於當初我以為讀東南亞所能讓更多人理解這裡的文化,但實際上發現大部分的人根本不想瞭解,這種無力感讓我感到挫折。有時候遇到這樣的人,我該如何應對?這一直是我當時心中的疑問。

「我們到底能改變什麼?」近幾年我心中默默地也在為自己解答中,也許是並非改變整個社會,而是透過知識、經歷和理解,去啟發他人影響別人。(就像我們在撰寫文章以及論文時,其實我都在抒寫出也許他人不知道的觀點)

當面對那些對東南亞文化漠不關心的人時,或許我不一定要試圖改變他們的觀點,反而可以從理解的角度入手,慢慢引導他們去思考。正如教授所說:「我們無法改變什麼,只是多一層理解。」這層理解可能正是啟發他人去改變的開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