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2|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我們還記得那個童貞的自己嗎?-小王子的深思

我很喜歡看小王子,不只是他的人物設定很有深度,故事發人省思,更是我在學習敘事治療與後現代哲學之後,不斷回來看待的世界,今天想要和大家分享我在小王子裡面的體驗與看見。

raw-image



長大,是否代表進入數字的世界?

如果在上一篇文章 所說的,隨著我們逐漸長大,我們也開始更加用『資本社會』這個主流文化的標準來看待一切,並且使用『量化』數據進行分析,期待獲得『最好』的結果。但對人而言,生命最重要的意義真的是透過這些數字建構而成的嗎?


大人們喜歡數字。你跟他們說起一個新朋友,他們不會問本質的問題。他們從來不會問:「他的嗓音怎麼樣?」「他最喜歡什麼遊戲?」「他收集蝴蝶標本嗎?」他們會問:「他幾歲了?」「他有幾個兄弟?」「他體重多少?」「他爸爸掙多少錢?」好像只有這樣,他們才了解這個人。—小王子

然而最有意義的問題,從來都不是這些『評價』與『價值』性的問題,而是回到生命最本源,一個屬於人最純粹的能量。後現代也不斷地做出這樣的提問:『到底意義與價值是誰定義的?誰定義的才能成為真實呢?』。如同我一貫的回應,這個答案只有當事者能夠做出回應。只有自己真正認為有價值的,那才是真的


主流文化的『污染』,『社會化』消磨的純真

小王子的第一幕,我真的非常的印象深刻,大人只看見『帽子』,或者把畫畫視作『沒有產值』的一項行為。


似乎,隨著不斷長大,我們的環境開始會逐漸叫我們『社會化』,期待我們變成某個該階段『應該有』的樣子,學生就要認真讀國文、英文、數學這些考試會考的科目,大學就要選理工,財法商、醫師藥師等等賺錢的職業,成年後就要找一份賺錢的工作,儀態就要『有禮貌』,『社會化』強迫我們變成某一個主流文化期許的樣子,似乎那樣才叫『成熟』。反之,『幼稚』『不成熟』『沒大人樣』等等的帽子很快就扣上來了

但孩童時期的純真去哪了?看著地上的螞蟻就能度過一上午,輕哼著一首歌就能樂一整天,一支筆,一張紙,就能掌握著全世界。

「每個大人都曾經是小孩,但只有少數人記得。」


現在的我,還是像個孩子一樣,過著想過的生活,說著想說的話,但也經常被說都快三十歲的人了,怎麼還跟10幾歲一樣。

年初的時候我就坐了歌斯達郵輪,在船上與小朋友及青少年玩得非常開心,不管是桌上足球、桌球或者捉迷藏,也用著自己最真實的自己和他們同在。卻被我爸說,『都三十歲了,又不是高中生了,跟小朋友玩成一片能看嗎?』

但我知道,不管到了幾歲,這就是我的樣子,我不屑進入那個所謂大人的世界,把所謂大人的衣服穿上,我想用我自己偏好的樣子活著。在後現代的世界中,說著我自己偏好的故事。


在最後,邀請大家!!!問問自己是否也被推上這個主流文化的大烤架上,而自己是否有機會逃脫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