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6|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以圖會友-插畫交流】關於無常、共鳴與死亡

黃璧怡 老師的文章讓我產生許多共鳴,一時之間把全部寫出來會有點冗長,所以我盡量重點化,分小段慢慢寫。


(黃璧怡老師,這是我對您的印象作品,請收下!)

老師給我一種文筆歡快且重視心靈健康的人,且文章裡寫作時的開心情緒可以傳達過來,讓我心情也跟著雀躍。


關於無常

「無常」原來有這個意思

許多心理的文章裡尤其這篇,讓我感覺老師是心境很高的人。我們抽離情緒用第三者角度來看待事情,可以更全面的理解,並增加對自我性格的組成。保持距離,不論太好或太壞,維持一定的平常心,內心自然會漸漸強大起來。這是段無常與必然的交織點,我們身在其中,感受其中,並放下它讓它隨著身後,形成一片翡麗獨特的羽翼。


關於共鳴

看見哀愁|顏色引起的情緒反應

  在泰特現代美術館展出的羅斯科作品,是九幅被統稱為 Seagram Murals 的巨型畫作。 其表現為大面積的色塊,又稱為色域(colour fields)

羅斯科曾經提及他創作的目的是去表達悲哀、狂喜、絕望等人性的情緒。他說當觀眾在他的作品面前流淚時,他便知道自己是成功地傳達了那些情感。

  可以引起共鳴的藝術作品,我覺得都是好作品。以前很喜歡到文化中心跟美術館走走,最近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高美館-人類世


  比起拍照我喜歡用記憶去感受其中的趣味,讓回憶沉澱來美化或加強,褪色也很美,所以我在逛展覽跟日常中很少在拍攝。

  大家有去看過嗎?展覽講述地球環境的迫害並用一種自然的比例之美將之攝影起來。

請看看格友 陳昭的這篇文章了解:

「這是我們釀造的世界!」-高美館《人類世》觀展心得

  同樣令我產生強烈的共鳴,這讓感受到台灣漸漸趨向視覺化的行銷,很重視包裝,讓我在販售商品的時候儘管希望節能減碳,卻為了因應趨勢而妥協。

  展覽,是藝術家一生的縮影,很多細微的感情經歷都藏在裡面,在作品前我總喜歡四看,一看先遠觀,二看靠近瞧筆觸細節,三看等思索完再看作品介紹,是不是可以抓到作者的心思?這讓我覺得很有意思。等離開前,再去四看最在意的作品,並將這份感情跟心得記下來,或許這時候會拿起相機拍照,為了紀念珍貴的共鳴。


關於死亡

是退場,也是進場?我們是如何看死亡?

  這是我很喜歡的議題之一,我認為死亡除了悲傷還有一定的美感。葬禮是人類高度的同理心與文化表現,我是這麼想的。

  只有人類的葬禮有這麼多的方式,還有宗教文化的解說,我們哀悼死者生前的種種,並留在心中成為一個思維的種子,他也成了我血肉的一部份,用他的一生。

請參考我先前畫的葬禮文化

死亡觀禮Ⅰ

死亡觀禮 2

死亡觀禮3

 用不同的視角看待死亡。用心理的接受讓死者安心。


結語

  謝謝老師這麼多元的分享,讓我沉浸在回顧人生的體驗中。文中我看到老師喜歡貓,所以畫了一個插圖送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