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6|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習得的幸福

習得無助的實驗

聽過習得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嗎?上世紀70年代,美國有一個心理學者馬丁。賽里格曼(Martin E. P. Seligman)曾做了一個很有名的實驗,他將狗關在一個地板可通電的籠子裡,只要蜂鳴器不定時的響起,地板就會通電,小狗就會驚恐哀叫,又跳又叫的急速奔跑想要逃避電擊,然後卻無處可逃…。通電多次後,小狗知道跑也沒用,因此只要蜂鳴器一響,小狗就趴在地上,驚恐哀叫,但不再試著抗拒,不會想要奔逃了。

之後,實驗者換了一個較大的籠子,把籠子分成兩邊,一邊通電,一邊不通電,中間用一低矮的障礙物隔開,只要跳過中間的障礙物就可免受電擊。然後將曾受過電擊和未曾受過電擊的小狗分別放進籠中,結果曾受過電擊的小狗,電一來就趴在地上哀哀叫,根本沒有想過能不能跨過障礙物到沒通電的另一邊去。而未曾受過電擊的小狗,則一通電就試著奔逃,然後在跳過障礙物後,終於免受電擊之苦。

實驗者後來又嘗試利用小鼠和人類做了類似的實驗,也都得到類似的結果。


實驗結論

這種狀況我們可以稱之為"被制約",某種經驗,久了,習慣了,也認命了,所以連嘗試著改變的意念都未曾有過了。


幸福的尋找

這情形就像我們經常尋找幸福,卻往往尋找不得,因而放棄了尋找,並覺得自己不幸福。那怎麼辦呢?我們所謂的幸福往往是某個遠大的目標—例如每年一次的國外旅遊;或者每月一次的專業聚會;必得達到這樣的目標才覺得幸福,事實上,也許可以從小確幸著手,累積堆疊久了,多了,它竟然就成了「習得的幸福」了。例如,每天早上起來後的那杯濃密香甜的咖啡;每天早上靜觀窗外的藍天白雲;下班後熱汗淋漓的健身,晚餐時的家人閒聊,夜間的閱讀,睡前的冥想……;是的,這些你每天都在做,但卻習以為常的淡然無味的行禮如儀,而未曾想過這些都是一個一個的小小的幸福,它們讓你感到滿足,感到安心,感到喜悅,感到寧靜。


習得無助的克服

「習得無助」的克服首先是察覺—察覺到自己有這樣的狀況,然後呢?運用心理治療的焦點解決短期治療(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SFBT)的精神,轉換焦點,把焦點從習以為常這「問題」轉移到試圖改變這「解答」上。有個簡單的口訣為「目標、例外、一小步」。

例如早晨習以為常的咖啡現在轉移為享用香濃飲品和寧靜氛園的小確幸,目標有了,心情改了,雖然只是小小一步,然後呢?幸福的感覺來了,這種幸福感覺的項目多了,久了,慢慢的就有了「習得的幸福」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