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8|閱讀時間 ‧ 約 11 分鐘

你誰~憑什麼?(馬可福音11:27-33)

耶穌的權柄與政治的兩難


今天的經文涉及一個與政治相關的問題。當我們提到「政治」,通常會想到政黨間的衝突或政客的互相攻擊。但「政治」的本質應該是指「管理眾人之事」,這與日常生活、工作以及教會內的組織管理息息相關。因此,「政治」這個詞不應該只是負面的,而是包含了管理人事和團體的必要性。

在馬可福音11章28節中,宗教領袖問耶穌:

「28你憑什麼權柄做這些事?誰給你權柄做這些事呢?」(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這樣的提問,其實是一個關於「權柄」的政治議題。誰有權柄去管理、做事?例如,執政黨的權柄從何而來?誰授權政府和警察行使管理權力?

當耶穌進入聖殿,趕走商人並翻倒兌換銀錢和賣祭物的人的桌椅,並教導「我的殿要稱為萬民禱告的殿」(馬可福音11:15-17)時,管理聖殿的宗教人士當然關心耶穌的權柄來自何處。是羅馬政府賦予的嗎?還是某位宗教領袖授予的?

然而,耶穌沒有直接回答,反而以一個問題回應他們:

「29我先問你們一句話,如果你們回答我,我就告訴你們我憑什麼權柄做這些事。30告訴我,約翰施洗的權是從哪裡來的?是從上帝還是從人來的?」(馬可福音11:29-30,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這個問題讓宗教領袖陷入兩難。如果他們回答「從上帝來的」,耶穌會質疑他們為什麼不信約翰;如果回答「從人來的」,他們又擔心百姓的反應,因為人民相信約翰是先知(馬可福音11:31-32)。最終,他們選擇了最保守的回應:「我們不知道」(馬可福音11:33)。

這讓我想起一個中世紀的故事。一個男人想改變自己優柔寡斷的個性,於是去找女巫幫助。女巫安排兩個女孩讓他選擇。一個女孩雖不漂亮,但忠誠;另一個則美麗非凡,但不忠。這是一個兩難的選擇。如果選擇醜的女孩,他會遭受恥笑;如果選擇漂亮的女孩,則會面臨背叛。但男人選擇了「兩個都不選」,結果出現了一位既漂亮又忠心的美女。這個故事表明,不陷入兩難時,可能會出現第三條路。

然而,宗教領袖選擇了另一種「第三條路」,用「我們不知道」來逃避問題,但最終並沒有得到耶穌的回答,也沒有化解自己的困境。耶穌的權柄究竟來自哪裡,仍然是一個未解的謎


政治的兩難其實是民意的困局


在思考耶穌挑戰宗教領袖時,我們可以發現,這並非一個典型的兩難問題,而更是一場「民意」的困局。

  1. 當時的人民已經深信施洗約翰是先知,並認為他的洗禮是從上帝而來的。
  2. 若宗教領袖承認約翰的洗禮是「從上帝而來的」,人民就會質疑他們為何不相信約翰的教導。
  3. 然而,若他們聲稱約翰的洗禮是「從人而來的」,他們又害怕人民會因此反對他們,甚至對他們不利。
  4. 因此,為了避免得罪人民,宗教領袖最終選擇回答「我們不知道」。

從這個事件中可以看出,宗教領袖所懼怕的並不是真理或上帝的權柄,而是「民意」。他們心中其實已有定見:他們認為施洗約翰的權柄來自人,而非來自上帝。同樣地,他們也認為耶穌的權柄是來自民眾的支持,而非來自上帝。

如同馬可福音11章18節記載,當宗教領袖計劃殺害耶穌時,他們害怕群眾,因為百姓欽佩耶穌的教導。

若用現代比喻來解釋這段經文,可以把聖殿視作「立法院」,宗教領袖類比為「行政官員」,而施洗約翰和耶穌則類比為「立法委員」,因為他們擁有最高的「民意」支持。如果立法院被官員們濫用權力,立法委員有責任監督和抗議。同樣地,當聖殿被宗教領袖貪腐,他們在聖殿中引入不合理的商業活動時,施洗約翰和耶穌有責任站出來糾正。

然而,耶穌僅僅是代表「民意」的立法委員嗎?還是祂擁有更高的身份?從宗教領袖的角度看,耶穌只是一個依靠民意的領袖,但從我們基督徒的角度來看,祂是上帝的兒子,祂的權柄來自於上帝。


從人的角度來思考權柄


英國政治哲學家湯瑪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在《利維坦》(Leviathan)中提出,

個人加入社會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著想,藉由放棄個人權利(天生權利)來換取保護。(《我愛身份地位》,艾倫.狄波頓(Alain de Botton),陳信宏譯,出版社:先覺,2020,博客來電子書)

每個人本質上都是獨立的個體,但單憑個人的力量無法在社會中生存。因此,人們必須加入社會,通過互惠互利的合作來獲得共同的利益。

然而,加入社會意味著我們需要放棄部分個人權利,遵守社會規範,以換取社會共同的利益。比如,政府向人民徵稅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我們願意放棄部分財產,讓政府用來促進國家建設、經濟發展和福利制度。同樣,警察的執法權力也源自人民的授權,我們放棄部分個人自由,讓國家維持安全和秩序。例如,當半夜有人放鞭炮,警察有權干預,以維護公共利益。

因此,國家的權力是由人民賦予的,並且以人民的同意為基礎。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國家的權力可以無限擴大。

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John Locke)認為,

當政府的作為超越了合法的權限,人民有權對其進行抵抗。(《法律是什麼?法哲學的思辨旅程》,長谷部恭男,郭怡青譯,台北:商周,2022,p74)

2014年太陽花學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當政府的行為被視為黑箱作業時,人民有權進行抗議。

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政府的權力來自人民,而非相反。然而,民意是否能代表一切權力?

最近國會改革和死刑的討論進入了大法官的釋憲過程。雖然國會改革經過多數立法委員的通過,但大法官的釋憲可能會否決這些改革。多數民意支持死刑,但在大法官的裁決下,死刑只在特定條件下被認定為合憲。

既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為何還需要大法官來決定是否通過國會改革或死刑?大法官為何不順應民意?

歷史給我們的教訓很明顯:德國納粹政權和希特勒的崛起,正是由人民賦予權力的結果。因此,人民也可能犯下錯誤的選擇。為了避免多數人意見中的偏見或錯誤,權力必須受到制衡,法院的裁決是防止錯誤發生的重要機制。

如大法官黃昭元所言:

「本來人民對於社會福利就有貪吃甜食的自然傾向,而民意代表更容易傾向以福利政策討好選民。這是現代民主政治或多數決政治最容易出差錯的地方,也是形式上的多數決定反而常常不具實質正當性的地方。」(《進擊的公民:探索社會議題的法律指南》,王鼎棫,台北:新學林出版,2021,p113-114)

因此,法院的裁決扮演著制衡的角色,防止政府或立法機構在討好民意時作出錯誤的決策。

回到耶穌時代,宗教領袖如同當代的法院大法官,他們監督並評估像約翰和耶穌這樣的民意領袖是否做出錯誤決策。約翰和耶穌則在面對宗教領袖的極權主義時,擁有抗衡的權力。從權力的角度來看,宗教領袖與耶穌的對立反映了不同權力之間的平衡,這種制衡是健康的現象。


從上帝的角度來思考權柄


不過,宗教與政治不同,耶穌並不是民選的領袖,而是上帝的兒子。因此,我們必須從上帝的權柄來思考宗教問題。

約翰·加爾文在《基督教要義》中提到:

「宗教如果以民意為主,那人憑什麼隨己意決定超乎萬有的真理?為何降服祖先的吩咐,或多數人的意見,甚至毫不猶豫接受人所教導的神?既然不管當地的習俗或傳統,都不足成為敬虔敬拜神的根基,那我們就應當等候神從天上向我們啟示祂自己。」(《加爾文基督教要義(上、下冊)》,約翰.加爾文(Calvin John),加爾文基督教要義翻譯小組,台北:加爾文出版社,2007,p32)

宗教的基礎不是來自多數人的意見或地區的習俗,而是上帝的話語與啟示。因此,宗教比政治更為複雜,因為涉及上帝的權柄。最大的問題在於:誰能代表上帝說話?我們如何分辨這是上帝的話語?這正是教會歷史中衝突與分裂的根源。

例如,早期教會內部對上帝的看法不同,導致東正教與天主教的分裂;天主教內部又產生不同觀點,最終導致了新教的出現。隨著時間推移,新教內部也出現分歧,形成了長老教會、靈恩教會、衛理公會等不同派別。因此,每一個教派都聲稱擁有上帝的權柄,這也導致宗教歷史中頻繁的衝突與爭鬥。

同樣的情況在聖殿中也發生過。宗教領袖們認為他們是上帝揀選的僕人,擁有管理聖殿的權柄。他們認為耶穌的權柄來自於民意,而非上帝,這就是為什麼他們質疑耶穌的權柄來源。

現代教會也經常面臨權柄衝突。有些教會教導信徒應順服牧者,因為牧者被賦予了上帝的權柄,牧者的話語等同於上帝的話語;另一些教會則強調信徒應聆聽上帝的話語和異象,這讓信徒認為自己擁有直接來自上帝的感動。這種情況有時會導致濫用上帝權柄的問題,信徒或領袖可能錯誤地使用神的名義來做出違背上帝旨意的事情,最終引發教會內部的紛爭。

因此,為了避免教會內部濫用上帝權柄的情況,我們必須回到聖經的根基,尋求上帝的真理與引導。


從經文的角度來思考權柄


在馬可福音11章33節中,耶穌回應宗教領袖們:

「33那麼,我也不告訴你們我憑什麼權柄做這些事。」(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這句話看似針對宗教領袖對耶穌權柄的質疑,實際上卻提醒我們每一個基督徒,應該思考:我們憑什麼權柄行事?

我們成為基督徒,乃是上帝的揀選,這個身份和我們所擁有的權柄都是從上帝而來。無論是牧者、長老、執事、信徒,甚至在教會組織中任職的領袖,我們的權柄都源自上帝的恩賜。如果我們有機會服事神,這也是上帝所賜的權柄。因此,我們要常常謹記,所有的權柄,無論大小,都屬於上帝。

正如聖經學者保祿‧薩奇(Paolo Sacchi)所指出的:

「耶穌無意反對所有的商人,他只是希望人們尊重天主的權利。」(《耶穌和他的子民》,保祿.薩奇(Paolo Sacchi),胡皇伃譯,台北:啟示,2022,p231)

耶穌推翻聖殿,甚至以反問施洗約翰的問題來對付宗教領袖,正是為了強調人應該尊重上帝的主權。

這提醒我們,作為基督徒,我們不應該問「我要為教會做什麼」,而是「上帝要我做什麼」。不是我們以人的能力和智慧來服事教會,而是上帝賦予我們力量去完成祂的工作。如果我們忘記權柄的來源是上帝,而自以為可以用這個權柄來達成自己的目的,我們就容易陷入權力的遊戲,偏離了上帝的旨意。

因此,今天的主題「你誰~憑什麼?」提醒我們,不要忘記我們是上帝的子民,憑著祂的權柄而活。成為基督徒是我們的榮耀,我們不受世俗政黨或政府權力的約束,因為我們所高舉的是上帝的主權,而不是人的權力。

願我們在生活中,以尊主為大,不以基督徒的身份為恥,反而自豪於這份榮耀,並高舉上帝的權柄,活出祂的旨意。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