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2|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德雷弗斯事件 - 法國歷史上的冤獄醜聞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L’affaire Dreyfus,德雷弗斯事件,或被稱作德雷弗斯醜聞,是個發生在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冤獄事件。

法國19世紀知名作家左拉為此事件寫下:La vérité est en marche, et rien ne l'arrêtera。意思是「真相在路上,而沒有任何是能夠阻擋它。」

此事件發生在一位法國猶太上尉Alfred Dreyfus阿爾弗雷徳.德雷弗斯身上,為期12年,從1894到1906年,從被冤枉到最後平反,對當時法國社會造成深遠影響,且分裂成兩個陣營les « dreyfusards »與 les« antidreyfusards »,支持德雷弗斯派與反對德雷弗斯派。


為什麼此事件如此重要?

此事件承載著當時反猶太與法國德國之間的緊張關係,一直都是近代最有代表性且最終有補償的司法醜聞,同時也被視為極不公正的象徵,也顯示出媒體與公眾輿論的重要性。


事件主軸

1894年底,來自阿爾薩斯省的法國猶太上尉阿爾弗雷徳.德雷弗斯,被指控傳送機密文件給德意志帝國,因此因叛國罪被判處無期徒刑並流放到魔鬼島服刑。當時,政界及輿論一致對德雷弗斯不利。甚至,1895年1月5日軍方在法國軍校校園內一個刻意安排的「人格侮辱儀式」中,他被剝奪軍階。

然而,他哥哥Mathieu Dreyfus馬修.德雷弗斯努力不懈地為弟弟奔走,為了試圖證明弟弟的清白,聯絡了一個記者Bernard Lazare伯納德.拉札爾。與此同時,反間諜負責人Georges Picquart喬治.皮卡爾少將於1896年三月聲稱反叛者為Ferdinand Walsin Esterhazy費迪南·沃爾辛·埃斯特哈齊少校,不過高層無人理會他。其實皮卡爾本人也是反猶主義者,但是總參謀部卻認為承認錯誤會使軍方的「榮譽」掃地,加上皮卡爾的新教信仰使他在天主教的軍界形同異類,於是總參謀部下令皮卡爾緘默,因此將他外放北非突尼西亞。同時,軍方也開始捏造阿爾弗雷德與皮卡爾的假證據。

為了繼續證明阿爾弗雷徳.德雷弗斯無罪,他家人決定於1897年7月時聯繫參議員副主席Auguste Scheurer-Kestner,而Auguste也在3個月之後,獲取阿爾弗雷徳.德雷弗斯清白的證明,並同時說服前國會議員Georges Clemenceau。

同月,馬修.德雷弗斯向軍事部控訴那位本該被判罪的少校,然而,在保守派與民族主義者的歡呼聲下,費迪南·沃爾辛·埃斯特哈齊少校被判無罪。另一方面,支持阿爾弗雷徳.德雷弗斯的呼聲也響起,而這都多虧於19世紀最重要的作家之一Émile Zola埃米爾.左拉在L’aurore晨曦報紙上刊登的J’accuse...!我控訴...!,一封寫給當時法國總統的公開信。因為此事件,法國分裂成兩邊直至19世紀末,同時爆發了反猶太的騷亂,然而為了國家的安寧,法國內部很快地結案。左拉也因為此事被控告誹謗,甚至被判有罪,而為了不被監禁與不被刺殺,左拉還逃往英國避難。

整個法國社會因為德雷弗斯事件爆發非常強烈的爭議,此時法國分裂成兩個陣營les « dreyfusards »與 les« antidreyfusards »。對於les « dreyfusards »,支持德雷弗斯派,他們要求徹底檢討冤獄事件的高層及保守派的軍方、教會勢力,並大喊著「把那些可惡的軍官通通關進監獄!」。反對德雷弗斯派,則大喊「殺死左拉!」、「打死猶太人!」兩派都發起示威,使得當年讀報量大大提升,也帶動大規模民眾政治運動。

當時的狀況有點像台灣支持與反對韓國瑜,親朋好友與夫婦會常因為這吵架,還有因此離婚的。

儘管軍事方面想遏止此事件,但最高法院在仔細調查後撤銷了對德雷弗斯的第一個判決,並於 1899 年在雷恩舉行了新的軍事法庭。重新判決的結果為十年有期徒刑。而後,當時的法國總統埃米爾.盧貝Émile Loubet特赦了德雷弗斯。然而,這是有條件的,總統告訴他假如他接受不再上訴的條件的話可以立刻獲得赦免,阿爾接受了,而此一舉動讓本來同情他的人感到失望。最後直至1906年,法國最高法院正式將德雷弗斯的有罪判決撤消,德雷弗斯得到平反,受牽連而一度被監禁的皮卡爾也晉升為准將,之後更成為陸軍部長。此後政府立即舉行盛大儀式,讓德雷弗斯重新入隊、晉升為少校,並獲授法國榮譽軍團勳章,而後他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最終死於1935年。而當初真正的叛國賊則逃往英國。而其他的軍官並未被追究,只是後來因為政治改革的關係,大量被撤職。

此事件帶來許多後果與觸碰到法國社會的所有面向:政治、軍事、宗教、社會、司法、大眾傳播、外交、文化。也影響了猶太復國主義。


對法國後續的影響

1.催生社會改革運動

支持者多為激進共和主義與社會主義人士代表的進步派,反對派為反猶主義、軍方(背後是向德復仇的極端民族主義)、君主立憲制、天主教會等代表的保守派。進步派力量終於在1900年代前半壓過保守派力量,於是有1905年法國政教分離法的通過,作為此社會運動的高峰。

2. 1903年環法自行車賽的誕生

當時法國最大的體育報紙《自行車報》(Le Vélo),經常在體育報導的同時摻雜著大量政治性評論。而在關於德雷弗斯案件的報導中,該報主編堅信德雷弗斯是清白的,一些反猶的報人和廣告商不滿,就決定另辦一家雜誌拆台叫做(l’auto)汽車報。第一場環法自由車賽就是L'Auto為了推銷和競爭,於1903年1月29日擬定的。最早設想的是一個5星期的比賽(從5月31日到7月5日),結果只有15人報名。後來將賽程改為19天,並給參賽者予以補貼。最後有60人報名,各種業餘人物就開始了第一屆環法自由車賽

3.推動猶太復國主義的呼聲

4. 反猶主義的後續──二戰時的法國猶太人大屠殺:雖然經過德雷弗斯事件的巨大打擊,法國的反猶主義仍存有一定的影響力,這表現在二戰時與希特勒結盟的維奇法國,貝當政府「主動且樂意地」參與納粹猶太人大屠殺行動,不但大量沒收、侵佔猶太人經營的工廠與店舖,更將7.5萬的法國猶太人送入集中營,導致他們幾乎全部罹難,是為法國猶太人大屠殺。罹難者佔法國34萬猶太總人口的22%,其中就包含德雷弗斯的孫女

想知道更多請在Spotify、Apple Podcast搜尋:海豹學法文 L'Affaire Dreyfus 德雷弗斯事件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