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4|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改變的勇氣,你有嗎?

我以前以為舒適圈一定是舒適的,後來才知道,大部分的人都是待在不舒服的舒適圈內痛苦著,只因為「改變」更痛苦,而「習慣」讓我們忍耐。

日復一日的起床、開車或搭車通勤、上班、下班、晚餐、睡前使用手機或看劇、睡覺,隔天又是如機器人般自動化的過程,如果感覺每天很踏實、快樂那還好,怕的是明明不開心、煩躁、空虛,還是勸自己繼續撐下去,然後每天追劇、滑手機、逛網拍來麻痺自己。

不做出改變,生活就永遠一成不變。

可以試想一下,若繼續現在這樣的生活,你滿意嗎?若不滿意又選擇不改變,意味著這樣的生活狀態過了10年也是一樣,也就是這種不滿意的生活還要持續到天長地久,人一直處於忍耐、壓抑的狀態會有極限的,更何況壓力還會傷害我們的生理和心理,長期累積可能會抑鬱成疾。

人來到這個世界不是來受苦受難的,是來經歷所有你想經歷的事情,那些事情也許並不一定都那麼美好,但是至少你的內心要是甘願、自由的。

要踏出不舒適的舒適圈,除了可能要放棄現在所有的一切,更讓人焦慮、恐懼的是對未來的一切無所知悉,能勇於挑戰和戰勝恐懼的人其實很少,我們都會本能的對不熟悉的事物、環境自動築起高牆,並安慰自己現在並不差,改變了不見得比較好,然後繼續忍受,拒絕任何刺激和新知。

我們習慣在自己熟悉的領域、範圍內,感到安心和自信,在這個地方不管是否辛苦、困難或毫無建樹,也會當成是我們的堡壘捍衛著它,絲毫看不見人生其它的可能性。

更讓人卻步的原因還在於在意旁人的眼光及聽信別人的說法。事實上,在你花時間考慮著別人的想法時,別人早就投入及忙碌在自己的生活中了,沒人會在意你的行為舉止、情緒、想法和目標,他們也不會對你的決定負任何責任,因此你真正無法往前邁進的阻礙就是自己。



先擴大舒適圈,要改變就不難了。

要一個人立刻做出不同以往的選擇是有困難的,畢竟每個人都有許多現實的考量,而且即使目前狀況讓人灰心,我們還是會本能的選擇待在原地,以不變應萬變。在不放棄任何現況之前,你可以做到的是擴充你的能力、眼界和思維。

在空閒時學習你一直以來想學的事情,然後漸漸增加這件事情在你生活中佔據的比例,不論提高的是你的能力還是自信心,你都能比先前更有做出決定的勇氣。
閱讀不一定能讓你從中學到什麼,但能改變你看待自己或任何事物的態度,想改變自己的潛意識或一直以來堅不可摧的信念很難,但閱讀可以。跨越不了的不一定是你的實力,而是你的思想。

當你的舒適圈擴大時就表示你的選擇性增加,而抗壓性也提高了,所以改變對你而言就變得容易多了。


寫下你想改變的原因,看到自己內心真正的渴望。

一直在腦海中思考不但無法達到釐清問題的目的,甚至還會因過度思考而鑽牛角尖,陷入死胡同。請用紙筆列出處於目前現況的所有優點、想改變的原因(亦即缺點)以及改變後可能遭遇的問題、最壞的情況,越詳細越好。

也許現況的優點大於缺點,沒有改變的需要,又或許這個環境可以幫助你達成下個階段的目標,你能夠暫且忍耐,將就一下。

而大多內心升起想要改變的想法的人,在面對現況即使有別人都稱羨的優點也不會感到自豪,甚至還認為這是被束縛的枷鎖,讓人難以放棄但又無力再去承受,只能在這種痛苦的反芻中掙扎度日

若不改變就不用承受可能的失敗,或看到沒有改變的人過得比自己更好,又或者害怕自己只是一時衝動,我們總是用各種理由說服自己。

不想做的事情藉口有千百種,但真正想做的事情只需要一個理由。

如果你已經準備好要改變,並勇於對自己的決定負責,那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再懷念過去,只要懷抱對過去的感恩,毫無懸念的往前走就行了。

只要你心裡有了明確的目標,地圖就會在你眼前慢慢展開。

「我們忍受著工作上的苦和生活的苦,卻不願意面對改變的苦」、「勇敢的人不是不會哭,是因為即使哭也要繼續奔跑」,這兩句話大大的打動我的心,也與您共勉之。

感謝您的觀看~

柵欄外的天空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