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8|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從小丑2看亞瑟的人生掙扎與自我超越 (內含劇透,非影評)

*此文並非影評


「殺掉亞瑟,才能創造小丑」


哲學家尼采的"超人"概念,提倡個體的創造力和自我超越,
強調人應該在面對痛苦和挑戰時展現勇氣和力量。

小丑正是亞瑟試圖超越自我時所創造的角色,

第一集具象化了他超越自我的心路歷程,

第二集的精隨,我個人認為是最後一幕---亞瑟的死亡,

象徵了舊我的毀滅,也代表萬象更新,一切即將有新的開始。


「世人對小丑的信仰核心,只會隨著每一個死去的亞瑟而強化。」


"小丑"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種信念、一種精神,

世人要從來就的不是亞瑟,

而是一個能帶領他們衝破現有體制的人,

無論這個人是誰,都是他們心目中的反派英雄。

-

「她愛的是她對你的期望」


在榮格的投射概念中,當一個人與他人建立關係時,

可能無意識地將自己內在未被意識到的某些特質、

願望、或情感投射到對方身上。

也就是說,他愛的不是對方真實的自我,

而是被投射到對方身上的那份,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形象。


無論是小丑女哈莉或是小丑的擁護者,

都將自己的期望投射給了作為小丑的亞瑟,

想成為焦點、想建立豐功偉業、想打破階級、

想對抗權貴、衝破現有體制...等。

亞瑟作為小丑,從超越自我晉升為一個,

乘載了廣大粉絲和愛人哈莉期望的載體。

都還沒成功的超越自我,就被套上名為希望的繩索。

雖然因此得到了一直以來渴望的"被愛和被關注",

卻也成為亞瑟超越自我的枷鎖。

-

「混亂、困惑、失望,就和亞瑟一樣」


如果說,小丑2的觀後感是混亂、困惑和失望,

那你便完整的體會了亞瑟的內在狀態。

亞瑟在自己和小丑身份的自我認同裡不斷掙扎,

而在法庭遭到爆破後,他毅然決然選擇逃離了那個,

裝扮成小丑模樣的他的粉絲,

象徵著他逃離自己的小丑身份,

也就是說,他選擇了自己的身份是"亞瑟",而不是小丑。

「世人熱愛小丑,是因為世人即亞瑟」


許多網評都說,大家不喜歡第二集是因為沒有人在乎亞瑟,

事實上,正是因為我們都是亞瑟,才不忍直視。

那些被壓迫、被霸凌、被摧毀的生活以及被忽視拋棄....等,

正是我們自己的人生裡最不堪的回憶,

所以我們戴上面具,所以我們在痛苦時大笑,

所以我們,都是小丑。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內容總結
小丑2
0
/5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