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8|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我心目中理想的醫療

醫療,不應該只是吃藥跟手術。人,是除了有機的身體之外,我們的情感、
思想、以及內心深處心靈對健康的影響,都是有科學根據,需要照顧!



來自醫界資深前輩的重要提醒

今年八月,不小心找到曾任台大醫院院長的謝博生教授寫的「現代醫學在台灣」。當我從事全人健康醫療快20年,再回頭看這本書,除了對前輩醫師為了大眾健康付出的心力再次感動之外,對於第一章所陳述,醫療不應該只是「內科依需要給予藥品,外科依需要加以切除,病人的心理調適與感受、心理或社會因素對健康的影響都未受到應有重視」這個的樣貌。這個內容,跟我在佛光大學攻讀整合健康碩士班期間,所閱讀到 WHO 對健康的定義:「健康是一個身體、心智、社會完整的健全安適,而不僅只是沒有疾病或是不虛弱。」甚至有後續研究支持把精神健康 (spiritual well-being) 也納入完整健康的一個面向,非常呼應。



現代西醫的背景

為了追根究柢,八月期間我還重新搜尋維基百科,對於現代西方醫學(也就是主流醫學)發展的歷史進行了一次深度檢視。

對東方社會而言,所謂的「西方醫學」可以追朔到希波克拉提斯的年代(可是希波克拉提斯也是透過搜集古埃及醫學與古印度醫學的療法,而創導出一套更接近自然醫學的治療模式;他最重要的角色,是推翻在他之前已經被政治掌控的「神權醫學」,讓生病的人可以回到生活、飲食、環境的角度處理生病的問題)。

我比較建議把「現代西方醫學」定義在擅長精密手術(現代解剖學)、藥物(化學)、與微生物學(顯微鏡),透過這三種方法延伸出來近三百多年的「主流醫學」。這三百多年的歷史演進與隨之而來的現代醫學快速進展是非常寶貴而且值得珍惜的,因為化學藥物治療與手術幫助現代人免除感染與重大外傷造成的快速死亡,也是現代人越來越長壽的重要因素。這也是很多民眾會迷信「藥到病除」的治療方式,以及台灣早期類固醇被大量濫用的「美國仙丹」的問題。因為,類固醇可以快速壓抑身體所有的發炎系統,早期台灣有一部分的「名醫」,甚至是專看兒童氣喘、過敏的「名醫」,是透過濫用類固醇得來的名聲。(備註:現在類固醇如何使用,是有更安全、更嚴謹的階段性用法,有時候,醫師還是在必須快速抑制免疫系統的情形下,適量使用類固醇當作治療的手段。


現代西醫治療的瓶頸

可是,這三大種醫學科學都是聚焦在「病灶區」研究出來的「去除症狀」非常有效的手段,在「控制症狀」有非常迅速明確的成果。可是牽涉到癌症、三高、代謝症候群、各種身心疾病,這些牽涉到生活中種種變數的慢性疾病的時候,僅僅去除症狀已經被證實效果不夠好,因為無法斷除疾病。因為人體在面對有形無形的壓力、甚至是因為自我要求過高產生的壓力時,神經迴路、內分泌迴路、發炎與抗發炎路徑、氧化還原路徑等更多分子層級的機能,沒辦法透過一天幾次的化學藥物就可以控制良好,更不要說讓人完全恢復健康了!


新的醫療研究支持全人整合醫療

最近的一些演講與課程,我陸陸續續把2024年4月出版的 Kaplan and Sadock's Comprehensive Textbook of Psychiatry 第十一版 的內容整理成投影片跟大家分享。這本精神醫學聖經書中,已經把氧化壓力(有人翻譯成氧化應激)、粒腺體損傷等等因素列入大腦損傷(包括失智、認知功能障礙、憂鬱、焦慮、強迫症)的重要原因,更把九年前我的「我也曾憂鬱」書中提到的抗氧化食物、抗發炎食物,列入重要的生活型態治療建議當中了!


超高齡社會更需要活用全人整合醫學

投石問路,愚者先行!我是一個有輕微學習障礙的醫師,不會背書,只能鑽研理解並配合親自實踐20多年,才能走到現在。在歐美各國,已經有越來越多主流醫學醫療人員走入「輔助醫學」的學習道路。「台灣輔助醫學醫學會」也在近兩年成立。有更多具有主流醫學與科學的思辨能力的醫師,以科學與客觀的角度,親自學習也知道如何運用自然醫學與輔助醫學系統的「健康促進方法」,才能讓已經有2025年就要進入「超高齡社會」的台灣民眾,有機會得到更完整的健康維護與健康促進方法,而得到真正的健康與幸福!

~善待健康,不是只依賴藥物抑制症狀,而是像呵護植物跟動物一樣地愛自己!~


現代醫學,藥物的「療效」與心靈的缺席?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