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大家幾個不知道算不算扎心的問題。
大家愛錢嗎?覺得自己和錢的關係好嗎?錢對自己意義是什麼呢?
這幾個問題,所長三不五時會思考一下。有些問題的答案不曾改變,但是有些問題的答案就有變動囉!
如果大家不太清楚自己和錢的關係如何,也不太清楚自己是如何看待金錢的,這次要介紹這本書就很適合看囉!這本書的書名是《和你的錢對話:不再恐懼沒有錢,瞭解自己,瞭解你的錢(Know Yourself, Know Your Money: Discover WHY you handle money the way you do, and WHAT to do about i)》,作者瑞秋.克魯茲(Rachel Cruze),譯者林師祺。
作者本身是個理財顧問,主要的任務是幫助人們學習如何創造財富,遠離債務。書中分為兩部份,第一部是探索你個人的理財心態;第二部是探索你用錢做哪些事情,原因又是什麼。但是這並不是一本只告訴我們如何覺察的書,而是在覺察之後,如何展開實際的行動。因此書中更強調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但是這本書也不是告訴我們要如何做投資、如何找到賺錢的方法,而是從更本質的角度去看,一個是面對金錢時,多數人的表面行為與內在想法,透過作者的引導,讓我們想想造成這些行為或想法的事件到底是什麼。書的封面有這麼一段話:「金錢是放大鏡,強化你原本的個性。回到童年,找到影響你金錢觀的決定性時刻。你的錢和你的人生會感謝你!」然後,又告訴讀者們,看見之後可以有的具體行動有哪些。
所長在圖書館看到這本書的時候,雖然有點好奇,但是真的拿起來看時,所長發現自己有些抗拒。為什麼會這樣呢?當時並不清楚原因。不過,所長還是借回家看了。經過幾個晚上的沉澱,所長明白當時抗拒的原因了。
喔!原來自己是不太喜歡談「錢」。這不是不愛錢喔!而是不願面對與錢的衝突。其實這跟所長在面對人際的衝突態度很像。所長經常會在人際互動的摩擦中逃開,不想面對衝突的場面。所以,只要有一點點不舒服,會忍不住想逃離。但是,自己又會對那個事件充滿著無限想像,只是沒有勇氣去核對。
有了這個發現,所長就發現了,自己對世上的人、事、物都有一種完美的想像,如果不如自己的想像,或者讓自己有點不舒服,採用的策略就是逃開。對人如此,對事如此,當然對錢也是如此。
有了這個發現後,在看這本書時,雖然還是有些內容令自己感到不快,但是這次願意面對不快,想想這些反應的出現背後代表什麼。這是開始跟錢靠近,也不是,應該是說跟自己更靠近。
當書看到一半的時候,所長突然想起以前一個很幼稚、又很自大的個人經驗。當年還有聯考的時候,考完填志願時,所長說:「所有的商學院志願我都不要填,因為白居易說:商人重利輕別離。我不想成為這樣的人。」後來,發現這想法很幼稚,但是這個信念到底是如何來的,所長還不清楚,可是卻也表示所長當時對金錢的態度是談錢、賺錢太功利了,自己不想要。也難怪過去不想看跟錢這個主題相關的書。
可見,以前的所長跟錢的關係不太親近。這也就是為什麼,所長時常想不明白,明明自己蠻愛錢的,但實際上又很無法談論這個主題。所以呀!自己才經常會陷入明明該算清楚的帳,卻不太敢算,心中對錢懷有恐懼。這個發現很好,雖然發現後,行為上不見得能立刻改變,但是至少可以先慢慢調整想法,與說話方式。透過刻意地改變說話的內容,慢慢轉變內在的信念。
什麼樣的關係是好品質的關係呢?
是可以談錢的關係,不管是面對自己或者面對他人。錢雖不是萬能,但是沒錢卻萬萬不能。錢除了可以改善生活品質外,還可以幫助我們創造很多事情,改變很多現況,甚至可以為自己,幫他人實現夢想。錢,真的是很好的東西。
當我們願意正視自己與錢關係時,某種程度也是在重新審視與自己、與他人的關係。當我們可以用一種坦然地態度面對自己在財務上的問題時,也代表我們開始在調整自己內在與外在的狀況。所以作者在前言才會斬釘截鐵地告訴讀者:「事實證明,改善財務,也會改善人際關係與未來。」
不知道大家和錢的關係如何呢?可以閱讀這本書,看看自己在與錢對話的過程中,聊出什麼新發現,說不定聊完之後,就不再對金錢感到恐懼,同時也更加認識了自己,更重要的是與周圍人的互動也能變得更順暢一些。
*****
#人類圖 #親子溝通 #書寫療癒
「搞懂孩子的人生設計圖,搞定孩子的等一下!為什麼?我不要」
課程聚焦:從「人類圖」認識孩子的獨特設計,透過自由書寫的釋放教養孩子的壓力。歡迎報名:👉https://forms.gle/krTXWnMAahgkrCbK7
「我們與壓力的距離」
課程聚焦:「人類圖」壓力中心的認識,自由書寫的療癒。
台中場
歡迎報名:👉https://forms.gle/WfhKGuVDJmW1fnEe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