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3|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完讀《興亡的世界史》之後的延伸閱讀計劃


大航海時代之前的印度:傳遍四方的璀燦文明

無論是亞歷山大東征至印度西部,或是漢帝國以及唐帝國時期的佛教東傳,或是深受印度影響的吳哥王朝,或是大航海時代各國以東印度公司之名、在印度洋及東南亞你爭我奪,或是影響清帝國的藏傳佛教…在世界史的軌跡中,印度是很難被忽視的重要角色。即使如此,印度的歷史文化在歐洲中心論與中華中心論的夾殺下,長久以來一直被視為次要的存在,連《興亡的世界史》也沒有專書介紹印度,實在是遺珠之憾。

受到中國中心論的影響,華文圈對印度的印象不外乎大乘佛教、藏傳佛教,或者再加上近年來流行全世界的瑜珈。但是根據我粗淺的理解,要深入了解印度的思想,恐怕要從《奧義書》、《摩訶婆羅達》、《羅摩衍那》這些印度古代經典開始,然後再參照印度各地、各時期的歷史去了解。這個複雜而迷人的國家,很難用一句話道盡它的一切,所以除了印度的經典之外,我也會去找專書來研究,只是目前在繁體中文圈中還找不到適合的著作(目前只知道糜文開所著《印度歷史故事》),格友們如果有推薦的專書,也請不吝留言分享。

西歐以外的歐洲:中歐與東歐的歷史

所謂的歐洲中心論,其實比較像是「西歐中心論」,偏重在英國、法國、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家的觀點,回頭去細數中歐與東歐的國家,會驚覺在世界史的洪流中,除了發動兩次世界大戰的德國之外,其他此區域的國家似乎都沒有留下讓人深刻的足跡。與此造成反差的,是古典樂派與浪漫樂派集中在此區域發展,即使到今天,奧地利的維也納還是古典音樂的重鎮,吸引世界各國音樂系的學生前來留學。

擁有豐富歷史與文化的中東歐各國,在西歐與俄羅斯的夾縫中受到忽視,並在蘇聯時期受到種種壓迫。以至今與俄羅斯處於交戰狀態的烏克蘭為例,身為歐洲穀倉的烏克蘭,卻在蘇聯時期發生了大饑荒,新仇舊恨交錯之下,兩國之間的仇恨恐怕沒那麼容易化解。關於東歐的歷史,以前格友 菜有蟲 介紹過《民族重建:東歐國家克服歷史考驗的旅程》,看起來是很紮實的著作;另外還有《東歐百年史:共同體的神話》,厚厚三大冊,應該也很精彩。等我讀完這些著作之後,再來跟大家分享心得。

人類歷史書寫的源頭:希羅多德的《歷史》與司馬遷的《史記》

東西方歷史學之父的兩部巨著,希羅多德的《歷史》與司馬遷的《史記》,都是我在讀《興亡的世界史》之前就讀過的重量級作品(其中《史記》為選讀)。但是在讀了《興亡的世界史》之後,對於這兩部巨著有了全新的領悟:無論東方或西方,歴史學的開展都來自理性的探索,神話、傳說、逸聞等無法證實的資訊,在科學理性的前提下,漸漸被逐出歷史的範疇之外;但是這兩位歷史學之父,卻在時代的限制下,不約而同的保留了這些「不精確」的史料,也讓這兩位史學開山始祖的開山之作,同時呈現了古代的口述傳統、與現代的精確文字記載的兩種面貌。

在後代考證與史學的新發現之下,這兩位史學大師的著作,在史實方面已不具備權威的地位。在這個時候我想重讀《歷史》與《史記》,最大的意義在於:站在搖滾第一排,親身感受這兩位歷史上頂尖的說故事大師,如何用他們的生花妙筆,讓歷史活跳跳的呈現在讀者眼前,不論是楚漢之爭、或是希臘與波斯的大戰,司馬遷與希羅多德都讓讀者得到最真實難忘的體驗。這兩位史學大師所示範的是:讓故事深入人心,人們才會真正的進行探索與反思。

司馬遷與希羅多德真正開創的,是讓史實化為精彩故事的傳統,我知道的幾位當代史學家,如杉山正明、史景遷、歐陽泰,統統都是可以把歷史說得比小說還精彩的說故事高手。期待歷史學界有更多這樣的學者為我們說故事,讓司馬遷與希羅多德所開創的傳統,繼續發揚光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沈溺在經典閱讀中的 John Lin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