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6|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歷史早知道1)和珅如果殉葬乾隆?

From Bing Image Creator "和珅 向嘉慶皇帝認罪"

From Bing Image Creator "和珅 向嘉慶皇帝認罪"

0.楔子: 歷史沒有早知道

早知道的話,要是能偷看上帝的劇本的話,大明、大清...帝國不會傾滅,或是用忠臣力挽狂瀾,或是和談苟安一隅。總是能延續帝國命脈,活著,就有希望,搞不好有來一個少康中興等大有為君王,而改變整個帝國的命數。不禁令人,每每廢卷而嘆,時也,運也,命也,非我之不能也~~

但是,歷史,之所以叫做歷史,之所以歷代的明君,在栽培接班人時,必定延攬大儒明士,成為東宮教席,原因正是如此。

現代人讀史,心靈擁有穿越時空的超能力,本系列正以此為討論點出發,不慎及道德牽絆,純以國家利益、個人利益出發,探討,如何在歷史洪流中,改變結局。若有不同觀點,歡迎留言討論


1.首集,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和珅,歷史上最大的貪官,因為乾隆皇帝的信任,把持朝政數十年,貪墨數千萬兩(實際數字請參考維基百科)。本文聚焦於乾隆駕崩短短十日後,繼任新君嘉慶皇帝,以二十條大罪,下旨抄家。最終,賜獄中自盡,令人不勝唏噓,白雲蒼狗,世事無情...

各大戲劇對這一段,無不描寫精細,力透紙背,在此不再贅述,可參考: 二月河歷史小說"乾隆王朝"。天外飛來一筆,我一直以為,這部劇,應該名為"和珅傳",嘻嘻~~


2.歷史的矛盾點,為何嘉慶這麼討厭和珅?

照理講,和珅長袖善舞,能取得乾隆皇,這位十全老人的信任,這麼長的時間,論手段,論行政辦事能力,論財政賺錢能力,在歷史上,少人能出其右。尤其,

乾隆並非昏君,

乾隆盛世,眾所盛讚。在此並非為和珅翻案,只是以邏輯推理,如果和珅真是徹底禍國殃民,那豈不矛盾了??

再則,從來前朝權臣總遭新君不容,嘉慶帝當然有理由討厭和珅。

尤其,"錢多"震主、反和珅的勢力反撲,若以抄家和珅,當作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也許不失為高手妙招。

因此,我們很有理由相信,即便從嘉慶帝的視角,抄家和珅,諭令自盡,的確也是歷史的必然


3.以和珅的視角,認命? 不認命又能怎樣?

以和珅的視角,縱橫官場數十年,權力達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和黨之門生故吏盤根錯節,結構嚴密,堪稱為乾隆朝之最。雖說,天子皇權無可取代,但是只要有機會上到廷議,還是不可小覷這些京官的"悠悠眾口"。

因此,我們可以想想,如果我是和珅,有哪幾種方法,可以避免被嘉慶帝新君上任的火燒死?

case 1: 認命

既然,"偉大的戰役,我已打完,內心坦蕩蕩,歷史功過,自有公評。就讓該來的來吧"? 這樣的結局,對我來說,可以是最爛的結局。

個人身敗名裂而死,實在是一種失敗。因此,不多做討論。

case 2: 以死殉皇,忠臣的停損點

既然,在乾隆當太上皇這幾年,無力挽回嘉慶的心。既然,嘉慶帝,鐵了心要拿和珅為新帝國的權力交替來祭旗。不如,alternative thinking,另類思考,建立停損。

在乾隆過世的當天,以死殉皇,既全了一世的君臣的知遇之情,也可免於被抄家的噩運,最重要的是,歷史定位,不再是被定於貪贓枉法。

case 3:精神或實質謀反,拚個魚死網破,或者逃亡海外

謀反,以嘉慶帝接班的軍事或政治、經濟權力交接順利度,這點大概也是最不智的。因為這不僅盡毀一生的努力,還要背負歷史罵名,因此,萬萬不可

逃亡海外,也好不到哪裡去,"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跑了,再被抓回來,只會變成畏罪潛逃而以

case 4:捐出家產,自貶為庶民

這樣的自我放逐,在皇朝的年代,其實沒辦法消去皇帝忌憚之心,所以個人認為,還是無濟於事,終招不測。因為在皇朝年代,不用就是殺,因為最高權力的本質,就在權力本身的不可挑戰性。自貶庶民,禍害仍在,無濟於事


4.和珅棺材板上的釘子~權與錢的不貪戀

五十年來幻夢真,今朝撒手謝紅塵 ;他時水氾含龍日,認取香煙是後身 。

相傳,這是和珅的絕命詩,字句血淚,泣述人生如夢。

歷史早知道,殷鑑不遠眺

蓋棺論定,和珅對於錢與權的貪與戀,造成結局如此,令人不勝唏噓。歷史早知道,淺沾即可,懸崖勒馬,不貪不戀,該捨及捨,以身殉皇,庶幾可以安心撒手謝紅塵

~~~"歷史早知道"是重磅推出的付費文章系列,前三集免費試閱,歡迎加入會員~~~

(付費限定)

本文為付費會員限定,感謝支持

如何加入付費會員?

1.用Google帳號註冊方格子

2.登入方格子

3.點我的任何一篇付費文章

4.刷信用卡

5.區區30塊錢,便可暢讀所有付費文章

感恩~~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