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9|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採訪後記】找到自己承襲的信念來源|吳俞萱 藝術家專訪

如果可以,多希望能不用告訴大家這次的人物專訪對象是妮妃雅・瘋(Nymphia Wind)的經紀人,或是國內知名的作家及詩人,而是單純地介紹她只是一位名為「吳俞萱」的女性,喜歡寫詩、創作,相信實驗教育的價值,然後是一位不希望兒子稱她為「媽媽」的母親。

吳俞萱是妮妃雅在全人中學時的老師,後來成為他的朋友、經紀人。(圖/吳俞萱)

吳俞萱是妮妃雅在全人中學時的老師,後來成為他的朋友、經紀人。(圖/吳俞萱)

重聽採訪錄音的時候,我一直起雞皮疙瘩,這是我理逐字稿的時候很少發生的事,採訪當下我通常會盡可能紀錄重點,但這次我聽到了好多當下疏漏的內容。這位受訪者很特別,她的話是需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反覆咀嚼,才能理解個中滋味,於是不知不覺深入寫了好多內容(也忍痛刪了很多)。

我們在採訪中聊到職位、身分帶來的標籤跟框架,因此我在寫的時候一直思考,這篇專訪是否能脫離這些「角色」,能否單純地回到她自己身上,呈現受訪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但我也很快就意識到人永遠無法脫離這些標籤,而標籤也不完全是負面的存在,有時它能讓你很快被記住,也能展現你的價值與特色,但有意識地覺察自己是否被標籤所困,也是我這次採訪下來覺得很重要的體悟。

吳俞萱和妮妃雅在美國公路旅行。(圖/吳俞萱)

專訪文摘

俞萱相信無論有沒有接觸過實驗教育,就算是大人都有機會改變,「有一個很簡單的方式,你只要有一個念頭出現,就立刻問自己這個念頭是哪來的?你會發現你的每個念頭和行為都可以追根究底,找到自己承襲的信念來源。」例如為什麼在學校要稱呼提供教育服務的人「老師」,以及在家中要稱生育孩子的人為「媽媽」?
「我在全人教書的時候,師生都是以名字相稱,所有學生都叫我名字,打破威權關係的階級。我也希望小川(兒子)不要受制於我的年紀和經驗而遵從我,我們是平等的,隨時能一起創造我們共同的生活。」吳俞萱說。

報導全文

即時更新 𝓕𝓸𝓵𝓵𝓸𝔀 𝓕𝓪𝓲𝓷 𝓙𝓲𝓷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