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8|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D042|為什麼悲傷是一種必要的心靈重訓?


「企業家做快速決策的過程是三個P:政治 Politics, 勸導 Persuasion, PPT PowerPoint」


「克服悲傷情緒,一定要克服心理上的三個P:自責 Personalization,永久化 Permanence,普遍化 Pervasiveness」


「事情只是發生在你身上,並不一定是因為你而發生,不要自責。」


「悲傷不會永遠存在,悲傷會隨著時間慢慢減弱。」


「應對悲傷情緒的一個方法,就是多考慮生活中的好的方面。」


「抗打擊能力就如同肌肉,你可以通過鍛鍊讓它更強大。」


這段討論,節錄自萬維鋼菁英日課第一季[1],


引發我對「悲傷」的重新思考。


回顧我從1992-2024 這三十二年的人生,


至今接受過的悲傷應該是比起其他人少非常多。


我能想到的對心靈比較大的打擊,


都是來自追求學術生涯旅途中遇到的顛剖。


記得在大學三年級,學習微分幾何,李群李代數,代數拓樸,


那時候學不動,也看不穿這些科目背後對應的現實世界的動機,


我在台大數學系三年級時感受到了悲傷,


當時還退選了代數拓樸,


而微分幾何與李群李代數也是勉強及格。


當時我也逐漸轉向了機率與統計的課程,


心想要不就與好友一起去考精算師考試好了,


或者就找個高普考考一考,很是喪志。


後來在台大應用數學所碩士一年級時,


當時我研究「存活分析 Survival Analysis」裡面的統計理論,


但做實驗怎樣也都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我也感受到了悲傷,覺得各種路都嘗試走了,但也都走不通,


後來我漸漸將這段經歷,稱為「心靈的重訓」。


後來在普渡大學博士一年級,


將自己獨立完成的研究工作投稿到機器學習會議上,


得到了相當不好的評價。


雖然現在看起來,都是當初寫作功力不到家,


但當時的我也感受到悲傷,


感覺雖然已經盡己所能了,


但是Paper 就還是達不到會議要求的水平上。


誠如萬老師在這一講說到的,


其實悲傷不會永遠存在,悲傷會隨著時間慢慢減弱,


而抗打擊能力就如同肌肉,你可以通過鍛鍊讓它更強大。


現在我32歲,也持續在挑戰更多還未有經歷的事物,


而事物真的是第一次做的時候,


去誠實地感受自己的力有未逮,


讓心靈接受重訓,自己就能隨著歷練更加成熟,


能夠負更大的責任,做更大的事情。


Reference

[1] 萬維鋼菁英日課 - 《B选项》 1 :假如生活打击了你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