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01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踏上南方寂寞鐵道的解憂旅程

2023年底獨自進電影院看了 蕭菊貞 導演歷經6年拍攝的《南方,寂寞鐵道》,她記錄了隨著車站改建和鐵路電氣化,現今已漸漸不復存在的珍貴內容和影像,更是台灣第一部深入鐵道員故事和細膩記錄下紀錄片拍攝過程的電影。我邊看眼淚邊流滿臉頰,除了內心深深被觸動,那時有個期待,如果能跟家人實際走訪一次,一起感受現場該有多好。

多良站看到太平洋的美景

多良站看到太平洋的美景


身為 鐵道迷,對於 南迴鐵路 的了解,雖不如導演深刻,但幾年前許多次坐著一天僅一班次藍白普快車,到近乎遺世的小站停留,還能一邊看著山海美景、一邊聞著柴油濃烈的味道,聽見列車穿梭隧道內外的臨場感,感受到風時而強烈、時而輕撫臉部,到 金崙站 下車後,又能遊走巷弄小徑,吃吃小村落的美食,跟當地住民閒聊,一天就往返的便利性,真的太迷人了!

太陽拉著太平洋

「橘紅的柴油車頭,拉著三節藍色開窗的印度製車廂,早早停靠在第一月台。老舊的綠色硬椅背,電風扇緩慢轉動,還有味道差強人意的廁所,彷彿載著滿滿的八○年代,甚至更老的台灣。」 這是 作家 劉克襄《小站也有遠方》書中一段迷人的描述,「太陽拉著太平洋」是作家對緩緩行駛在海之濱、山之巔老火車的浪漫想像。

出自台灣的50年代,是台鐵目前行駛路線上最老的列車,南迴鐵路電氣化後走入歷史的 藍皮普快,轉型為復古觀光列車「藍皮解憂號」,2021年10月重新上路,打響了名號也改變了命運,坐在「與世界分手的列車」,用緩慢的速度領略南迴線的每一片風景。行經路線是全台橋樑、山洞最多的南迴鐵道,沿線可同時欣賞台灣海峽與太平洋海景,用它藍色的優美姿態畫出南迴鐵路的 微笑曲線

有最美車站稱號的「多良站」、臺灣最南邊的車站「枋山站」、最大的小站「加祿站」、最秘境中的秘境「枋野站」……,想要暫時與快速節奏世界脫軌的人,可安排一趟「解憂」小旅行。深入探索南臺灣的鐵道風景,走讀南國的人文與山海,體驗一場獨特的閱讀之秋,體驗什麼是慢的旅行、體驗一種生活價值和型態,提升旅行的品質、生活的質地。


南國漫讀

「是全台唯一可以同時看到小琉球、蘭嶼、綠島的列車耶!」我用這句話「誘拐」另一半,他喜歡定點旅行多於移動,習慣開車甚於坐大眾交通工作,能到有冷氣之處就不會考慮吹風日曬和流汗,沒有冷氣的火車對他是挑戰,但風景是一大誘因。

我卻是被浪漫情懷驅動者,還有對作家的崇拜,一看到 屏東縣文化處 推的 南國漫讀節 今年有作家 王浩一 在火車上開講,開賣中午立刻去搶票,無奈被工作綁住,雖然沒聽到他講述「南迴四鄉」之旅,,透過藍皮列車追尋南迴鐵道的歷史軌跡;還是很幸運地搶到了另一位檳榔子染藝師 王一帆,聽他誠懇認真地講述「檳榔樹下的文藝復興」。

於是,我們放下家務雜務,說服他搭火車到枋寮會合,一起「解憂之旅」此外,這趟結合了鐵道、文化、美食的旅程,不僅是鐵道迷不可錯過的活動,也能細細探索南方風土與人文,來自各地的旅客乘著藍皮火車一起漫遊雙東(屏東到台東)的深遂美好。當列車行駛經過 不停靠的多良站時,列車會特地降速,讓乘客和月台上的民眾透過揮手遠距離互動,從車外眾人的目光,看見這輛列車行駛經過時,心裡想的可能是「真希望我也在車上」。

這班列車,除了是旅人的記憶,被停用的站,可以被喚回來,沿線經過排灣族、卑南族生活所在地,例如 金崙 的部落,可以透過走讀多認識部落文化,也透過在地消費帶動地方觀光產業。回程列車上特別設有餐飲講座,讓旅客在享受沿途風景的同時,也能品味到藍皮列車特色輕食盒,品嚐在地食材的用心和創新,在旅程中享受前所未有的美食體驗。


閱讀人物、地景和火車

劉克襄在《小站也有遠方》書中,只介紹小站或後站,不想介紹主流的站。因為他認為小站就是大站,比起在大站看到的,一定是不同的風景,包括看海最美麗的 多良站,被漁塭、芒果樹包圍的 枋山站,有秘境海岸的 金崙站,山海連天的 大武站 等。「一些小站已默默消失於歷史洪流中,希望『藍皮解憂號』可以把它們帶回來。」

火車準時啟程了,從到處是蓮霧果園和魚塭的郊野,駛進滿山愛文芒果的枋山山區,台灣海峽就在旁邊,因為接近太平洋,海溝更深,出現西部難以想像的蔚藍;火車轟隆駛進山洞,聲音如響雷,卻也把生活的現實、急迫感拋諸洞外。我和另一半也走慢了時間,排隊報到、等列車開動、穿越最長的 中央隧道,我們聽著車上的導覽,專注抓取每一個窗外消逝的美景。

我們在金崙漫步著,欣賞最大又美的教堂,也剛好參加了部落的市集活動,和參加表演完的 vuvu閒聊幾句。我很喜歡這個站的周圍,在平日時可以安靜地走著,假日來訪又能感受到滿滿的活力。多良站、古莊站、香蘭站都已關站,小站不只是車站,它們帶出周遭豐富產業、地景。我的遊伴或許過去沒太多機會接觸多元的旅行方式,或不知道怎麼參與,這次相信他打開了不同視角的眼睛和耳朵。

在劉克襄的鐵道文學作品中,車站的故事都是人的故事,他喜歡搭火車,在車上看風景、也觀察人,我也和他一樣,看著車上的旅客,想像他們的生活和經歷,好像就像閱讀一篇篇的人生故事。下車後,就到當地走走,所以每座車站都變成怦然憧憬的遠方。我常在時間的縫隙中找機會,到每個不知名的小站,下車走走看看,和當地的攤商買菜、買水果,和偶遇的人們交談、做朋友,給自己自由呼吸的時光。


不再跟時間賽跑

閱讀人物、地景的能力,是經年累月以開放、好奇的心培養出來的,劉克襄 曾幽默笑說:「搭解憂號的一個好處,就是連蓮霧、釋迦都可以看得清楚。」火車是環保的旅行方式,不會塞車、讓人安定、專注力在當下,也清楚下一站去哪裡,而且只要坐上火車,就認為自己要去遠方,內心輕鬆又有轉換時空的旅行感。

柴電機車頭帶著列車前行,一點都不安靜,但心卻平靜,像是坐在一部電影裡。從一開始的興奮,已不知何時放下相機、手機,專心看著窗外,或是在轟隆轟隆的聲音中,放心地進入夢鄉。心頭的萬般思緒,不管是多麼複雜難以整理,也會被風帶走,吹入台灣海峽的深邃和太平洋的遼闊中。

行在山海間,解憂藍皮火車每日一班往返,坐上就是回憶,在屏東枋寮、台東間不斷往返,不管是追火車、挖掘故事、尋找歷史⋯⋯,這漫漫旅程充滿各種樂趣,也是最時尚的慢遊選擇,同時回饋給我們非常豐富的視野和觀察,雖然鐵道雖寂寞,但卻是佈滿點點微光,等待著我們發現它的美麗和包容,以緩慢節奏積蓄能量,再出發!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