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1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走出「臨時的生活」,活在當下的真實感

Photo by Tiana from Pexels: https://www.pexels.com/photo/books-in-shelf-inside-room-2898170/

Photo by Tiana from Pexels: https://www.pexels.com/photo/books-in-shelf-inside-room-2898170/

在社群媒體的世界裡,我們總能看到各式各樣的美好生活展現——精緻的居家佈置、井然有序的空間,仿佛每一個細節都完美無瑕。然而,這些展示出來的片段常讓我們忍不住自問:我的生活是否也應該如此美好?是否需要更精緻、理想,才足以滿足所謂的「幸福標準」?

最近,我在網路上看到一位心理師的貼文,她提到一個現代人普遍存在的現象,稱之為「臨時的生活」。這種心態可以說是一種「有一天就會變好」的信念,我們在忍耐當下、不滿現狀,期待著理想中的未來終有一天會到來。這位心理師的描述讓我不禁開始反思:是不是也無意間把自己的生活,活成了這樣的「臨時狀態」?

從小到大,我們可能都有過這些念頭:「等長大了就能自由」、「上了大學就能實現夢想」、「等有錢了我再去旅行」、「等退休後好好享受生活」……於是,在這樣的期待與憧憬中,無數次地等待,無數次地忍耐,心想只要夠努力、夠忍耐,未來的幸福一定會如約而至。於是,我們的日子成了一場「臨時的生活」,暫時將眼前的日子過得湊合,等待那所謂的「更好的未來」。

但其實這個狀態,往往會讓我們忽略掉眼前的生活,以一種勉強的心態度過每一天,然後漸漸地對生活感到疲憊、沮喪。隨著時間過去,很多人到了真正踏入大學、進入職場,甚至是迎來退休時,才發現當初憧憬的美好生活並沒有如預期般光彩亮麗。

這種感覺尤其在社群媒體的影響下變得更為強烈。當看到他人分享的生活佈置或收納技巧時,我時常暗自思忖:或許也應該好好整理一下自己的空間。我當然也有一份「想做清單」,清單裡有很多未完成的小目標,像是整理衣物間,或者閱讀一本本買來卻尚未打開的書,甚至還想為這些書做筆記或心得。然而,當看著別人的完美佈置,這些念頭讓我不禁覺得,自己的生活好像還有很多可以改善的地方。

雖然近年我已經儘量每週定期收拾、打掃,但心裡總有種不滿意,彷彿房間還有更多改善空間。每當在社群上看到別人精心佈置的生活片段,那些條理分明的空間,這種焦慮便變得更強烈。總是想著:「等哪天有空了,我再來一次徹底大整理吧。」然而這個「等有空再來做」的念頭,無形中卻變成了一種心理包袱,像是無論現在怎麼做,總還有很多未完成的事情在等待。

直到有一天,我偶然看到韓國明星孔孝真的家,那才讓我有了不一樣的體悟。她的家當然是漂亮精緻,但其中卻流露出生活的氣息。像是她的書架上除了書,也隨意地放置著一些裝飾品,甚至還有保養品,廚房也帶著使用的痕跡。而當她一邊接受採訪,一邊自在地在流理臺擦拭桌面的畫面,突然感受到,或許我對「理想生活」的想像過於不切實際。

我逐漸意識到,自己生活裡那些小小的痕跡——塞在書架上的旅行紀念品、隨意擺放的未讀完書籍——其實都有其存在的意義。這些東西或許並不符合「完美佈置」的標準,但它們卻最貼合我當下的生活,成為我記憶與經歷的印記。這樣的擺設,不僅反映了我的日常步調,也帶著屬於我自己的生活印記,這或許才是專注當下的真正意義。

在社群媒體的影響下,我們總容易忽略生活的「真實感」,進而對自己的生活產生「不夠好」的焦慮。或許,接受並珍惜當下的生活,欣賞那些小小的瑕疵與痕跡,才是真正的幸福。與其等待未來某一天會更好,不如現在就好好享受當下這個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