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日記》讀書心得:不要再用佛系來壓抑自己的欲望

2024/03/02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如果不誠實面對自己,然後拋下外在干預,努力的去嘗試,是不會改變什麼的。

憤怒日記:誠實面對欲望,在殘酷世界迎向勝利

憤怒日記:誠實面對欲望,在殘酷世界迎向勝利

憤怒日記》一書的作者孫秀賢(손수현),他的成長背景似乎代表的是一個在韓國高壓競爭下,那個不上不下的縮影。中產家庭,還可以的學歷,看起來好像很平順的生活,卻在一場戀愛失敗後,發現自己過去一直偽裝滿足於現狀的面具,就這樣碎裂了。

一開始他跟大部分的人一樣,喝著市面上各種的心靈雞湯,寫下感恩日記,努力在生活中找出小確幸來自我滿足,但那種壓抑的不滿卻逐漸累積,而透過寫下對自己的指責與憤怒,讓他認清自己只是一直在逃避內在的欲念。所以他藉著不斷寫下內心的憤怒,去發掘內在的渴望及建立強硬性格,進而達到自我成就。這種坦承面對自我情緒的波動及不甘,和近年流行追逐的「平靜」、「安於現狀」呈現強烈對比。

而這本書就是以他如何以這種對自己無大成就的不甘心,透過「憤怒日記」來改變自己人生的一個過程及體悟。書中他明確將自己定義成「惡人」,但不是那種藉由傷害別人來提升自己,而是誠實面對自我,做自己及面對真正的想要的這種「惡人」。內容大致分為自己的成長背景與達到其人生目標的故事經歷,並列出他在這段經歷的體會及達成成就的辦法。此外,書中也包含了他對「惡人」的定義及視野。

心靈雞湯太補會傷身,做個「惡人」好好坦誠面對自己的慾望

不要怕因為得不到,就不敢正視自己的想要,然後用平凡就是幸福來包裝過得渾渾噩噩的日子。書中一直出現的「惡人」一詞,其實就是代表好好面對自己的欲望,然後想辦法去達到目標的那些人們。

這跟近年盛行的「佛系」、「躺平」、「小確幸」風氣截然相反。這些風氣鼓勵人們不要過度競爭及追逐無盡的欲望,以滿足現狀的慢活心態來追逐內心的平靜。這讓追求個人慾望的人們,變得好像是沒有覺醒的資本主義奴隸,被物質所綑綁而俗不可耐。

漸漸的,每個人把自己的欲望包裝在只要平凡幸福就好,好像不追逐那些所謂的身外之物或抬頭,就不會被嘲笑自不量力,也不會為自己帶來帶多壓力。

而各種感恩日記或心靈雞湯的書籍,更是鼓勵我們要好好感激所有的一切,似乎不滿足現狀是一種無病呻吟或是忘恩負義。但長久下來,明明那些令人不快的壓抑依舊在那,卻用自我滿足去掩蓋。就像明明工作的很不快樂或和同事相處得很不好,卻要安慰自己有一份工作就很好了,要懂得感恩知足。其實那都只是在掩飾,自己不敢去外面試試更好的工作,或是不想嘗試去溝通改變現況的一些藉口而已。

所以作者說到,如果你只想過上平平凡凡的人生,那麼可以繼續以這種方式過下去。他認為真正的感恩是應該「環繞在自己周遭」,或是達到某個成就後再來自我感恩,而不是用感恩來當作一種逃避懶惰的理由。

割捨掉那些想要當好人的情緒,只有自己先過好了別人就會跟上

華人的儒家思想,讓各種人際關係,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夫婦親友、師徒上下屬等等,都充滿了束縛。長久受到的教育,謙虛、禮讓、尊師重道等等,形成集體意識的道德感。因此各種為你好的言論,從學業、工作、家庭、生活等,都形成一股枷鎖限制了我們的行動。

在家裡怕達不到父母期待而不敢做自己想做的,在公司怕和同事有分歧而不提出自己的意見,在外面為了團體氛圍而強迫自己和別人一模一樣。

作者提出的「不要讓他人的干涉妨礙我的人生。」原則,其實就是讓我們拋下那些外在的束縛,去追逐自己的人生。而這其實也是要我們拋下長期以「不想讓他人失望」去逃避承擔風險的藉口。

不要擔心外在的不認可,他舉例到,以孝順讓父母安心的名義來迴避自己想做的事,並不會就不辜負父母的期待。而是應該以我為主的主體行動,讓父母可以感嘆:「沒想到我的孩子竟可以過這樣的生活!」。

許多成功人士都會說,和父母緊繃的關係,在達到某種成就開始好轉,那是因為當父母看到孩子為了目標而衝刺,最後過上自己想要生活的樣貌而感到安心。畢竟大部分的父母,還是期許自己的孩子可以過上幸福的生活。

另外,這社會並不會為所謂的好人提供多少價值,而且這個「好人」還是定義在別人的嘴上。就算你長期的付出,一旦沒有達到對方的期許時,卻更可能因為一小點的不如對方的意,而種下更強烈的惡人印象。

因此,該據理力爭時不要怕被別人討厭,日子是自己在過的,好不好也是自己定義的。要有破釜沈舟的決心,去追尋自己想要的,然後當過上自己喜歡的生活時,別人就會自然而然地認同你。

找到自己的成功辦法,世界上有很多人都沒做就失敗了

儘管作者一直提到憤怒與惡人,這必不代表就是一直憤世忌俗,或是用搶奪他人的方式來達到自我成就。作者指出,我們應該用更高的視野來檢視自己的目標與期望,然後去做就對了。

所謂的憤怒是對自己沒達自我欲望的不甘願,然後以對自己的必要之惡去達成目標。像是作者為了建立起自己的諮詢事業,花費大量時間在寫作、服務客戶之上,這不僅是追尋所謂的實現自我價值或是滿足生活所需的工作,而是他明確的知道自己想要的一切,採取手段去達成的過程及辦法。

他也認為在沒有開始做之前,不須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各種程度的專業在這個世界上都是有需求的,你認為的業餘70分,可能在別人眼中已經是專業100分。並且目標市場不應該是所有人,即使是小眾也會有追隨者,所以不要等到「準備完美」才去試。這世界上有很多人都在開始前就失敗了,因為他們根本沒有開始。當你開始採取行動時,便已經贏過許多人。

然後要記得從高處去挑望全局,用更高的視野及客觀的角度去評估及制定長期計畫,因為人生不是短期戰而是長期戰,在所屬的情況盡量往上爬,因為立足在哪裡是自己決定的。

此外也跟停止「為了工作而工作」,應該把時間跟精力都投入在真正重要的事情裡,然後要為工作賦予意義,便可以提升不少學習及經歷。舉例而言,作為一個咖啡廳服務生,在空閒時可以從客人服務去學習應對進退,也可以觀察店內的營運管理模式,相較於在沒客人時只會滑手機的人,可以提升不少思維創意或領導能力。

拋棄沒有用的自我成長公式,不要忽略那些背後沒說的事

當社群媒體都在提倡冥想和早起的健康人生時,顯得那些沒有在早上4點起來冥想一小時的人就是不夠努力生活,逐漸的也帶來一種罪惡感及愧疚氛圍,似乎沒有成功都是因為自己的懶惰及不積極。

這其中忽略掉的是每個人的狀態不盡相同,這些成功人士的公式並不能適用於每個人。一個在晚上文思泉湧的作者,被強迫早起的混沌並不能幫助多少輸出。

另外那些提倡一週只要工作4小時的高效率文章,很多沒被提及的是,他們在提升效率上已經花了多少工夫與時間,才有建立起今天這種一週只工作幾小時的高效率工作模式。

書中也提到的,每個人的24小時本來就不公平。有錢人有人幫忙開車縮短通勤時間,在車上還能小睡或處理事務,而一般人擠在捷運來回的通勤數小時,不要說沒位置坐,可能連手要拿本書的位置都沒有。

因此,每個人都應該探索並找到屬於自己的成功模板,世界本來就不公平,每個人的能力及需求也不一樣,只有發掘自己的目標與能力,然後堅定地去執行,才能過上所期盼的生活方式。


整體而言,這本書適合那些對生活感到不滿,但卻被正向能量所壓抑的人閱讀。作者以稍微帶有負能量的方式指出了一個重要的觀念:「如果不誠實面對自己的渴望,然後放下一切外在期待,努力去實現,就不會有任何改變。」這種觀點與市面上流行的主張相衝突,現在大部分理論認為只要持續感恩,就能吸引正向能量,從而獲得美好生活。但作者認為,我們應該直面社會的競爭和不公,坦然面對內心的欲望,擺脫自我壓抑,這才是重新掌控人生的唯一途徑。

怎樣寫下憤怒日記:

書中舉例「因為看到理想型女生,有個開跑車的男友來接送,看起來年紀差不多的男人不知道是如何成功的。很氣自己,為什麼只有自己停留在原地。」

如果只有寫下,我好羨慕那個男的有跑車和漂亮女友,這個只會留下自卑跟嫉妒的心情。但一般人往往只發現自己的這個心態,然後就會以世人眼中的「勿妒嫉」來壓下自己,並用感恩日記的大愛心理來包裝:「一定是因為他也很努力啊!」;或是用酸民的心態「我看他就是個富二代!」這種比較的方式來忽略掉的心中那個「其實我也想要跑車跟對象啊」的心情。

所以在這種情緒出現時,就用手機或紙筆記錄下來,那種「其實我也想要」或是「我為什麼沒有這些」的思緒,這樣便可以坦誠的面對自己的欲望,然後制定想要達到的目標及方式。

8會員
13內容數
捕捉生活中,不成氣候的漫談和觀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