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1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終止傷害的傳遞、從認回受傷的自己開始】

「要不是因為你,我早和你爸離婚了!」

「我花了大把的時間跟金錢讓你去補習,而你身上卻給我考這種成績?真丟臉」

「你看鄰居的哥哥/姐姐畢業後在大企業上班,你怎麼不學學他們呢?」

「我在外面上班這麼辛苦,回來你卻給我躺在沙發上什麼家事都不做,真不知道是為了什麼嫁給你的!」

 

仔細觀察,或許大家對這些情緒勒索的話語並不陌生,生活中不乏充斥這樣的互動,不管這些話是從旁聽到的、你是被對待的那個人或者你就是說這些話的當事人,相信任誰都不願意發生這樣的互動。而往往說這些互動都發生在與我們無比親近的人,甚至是相愛的人。

 

長期處在這樣的關係裡,容易造成身心上的痛苦與不適。許多精神官能症與問題行為常是在這種關係裡被餵養。

 

這些話語可能讓聽者產生對自尊與自我評價產生負面影響,甚至出現對自我存在價值的懷疑,並將這些語言內化至自己的一部份。孩童可能會出現退縮、焦慮、恐懼、疏離人群、暴躁,並且持續到成年,並在成年後於環境中充滿不安全與不信任感。這即是許多成年人身心痛苦背後的「童年創傷」。

 

或許接收者會有個疑問,對方何以說話要如此苛薄?其實每個情緒背後多帶著傷,特別是憤怒與厭惡或憎恨的情緒。

歸根究柢,這些言行其實正訴說著對方內在所排斥的自己,這也是為何這些人用言語或行動表現嫌惡的原因,因為他們在過去的關係中也曾被這樣苛薄的對待,這些傷害、勒索、批評、貶低的言語和情緒暴力也內化成為他們對自己的觀感,他們也討厭著某一部份的自己,並將這個部分壓抑起來,而當身邊有人表現出類似的行為或狀態時便會勾起他們痛苦的經歷,為了避免痛苦,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再用刻薄的方式挑剔旁人,如同當初挑剔自己的人一樣

 

當我們發覺到對方的刻薄可能來自她也是帶著傷在活著,我們便能有所覺察,我們可以將對方的情緒課題與自己分離,並提醒自己不再重蹈對方的覆轍,不再複製這樣的方式對待自己所愛的人。

因為「關係中的挑剔不會讓聽者變得更好或更愛你,只會讓他們停止愛自己。


*如果你是接收者,請把責任還給對方。

*如果你是行為人,請重新認為那個受傷的自己。


#終止創傷的傳遞

#愛回受傷的自己


撰文:許韡礪諮商心理師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