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12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熱蘭遮之淚 17世紀荷蘭牧師溫世繆在福爾摩沙的生命故事》不負責推薦

raw-image

這本書還沒上市就很期待,因為是瞭解荷蘭時代的第一手資料,畢竟《倒風內海》是創作小說,虛構成分多,《熱蘭遮之淚》是真實人物的日記改編,雖然受到個人視角的限制,但更忠實反映了當時的臺灣真實生活。

所以電子書一上架就趕快買了下來,等看完手頭正在看的書後就立馬翻來看,內容超乎我所期望。因為日記不只描寫了當時的臺灣台南的生活,也描述了當時的荷蘭萊登生活,作者的日記前半段是在荷蘭與航行到臺灣經過南非與巴達維亞寫的,後半段才是在臺灣寫的。透過本書也稍微瞭解當時的荷蘭社會生活與殖民事業的發展。

其實剛看本書最讓我驚訝的(其實也不應該驚訝的),相較於現代,死亡對當時社會的人是非常常見,人很容易就會死掉,瘟疫,戰爭或生病隨時都會帶走人的生命,也造就了再婚家庭非常普遍,配偶死了會再找人結婚,這不只是情感上還有經濟上的需求,如作者的爸爸很早就掛了,母親改嫁後也掛了,所以日記一開始集中於作者與繼父之間的互動,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兩人關係相當親密,這種家庭組成在當時非常常見。作者之後到了臺灣傳教同樣面臨喪妻後再婚的情形,日記不斷提及誰誰誰死了,然後誰誰又再婚了,作者不只死了妻子,還死了兩個小孩,當時台灣真是瘴癘之地。婚禮、喪禮、洗禮幾乎佔了當時台灣荷蘭人社交生活的大部分時間,剛好作者又是牧師,所以幾乎無役不與。

本書主角阿諾德斯.溫世繆


日記開始時,剛好英荷發生戰爭,英國開始挑戰荷蘭的海權,所以作者不時會記下各種戰爭傳聞,哪些人戰死,哪些船被擊沈,透過日記記載可以感受整體戰事不利於荷蘭,其實那一場戰爭正是英荷百年海權爭霸的起端,一直到了一百多年後,荷蘭才真正被英國打趴。作者生活的年代可以說是荷蘭海上霸權的頂點,正要開始往下滑,而英國正在崛起中,最終於18世紀成為全球海上霸權。

書中後半段來到臺灣,雖然集中於荷蘭人的生活圈,但仍透露了不少西拉雅人與漢人的生活習俗,裡面充滿了各種矛盾衝突與合作關係,如教會傳教士與東印度公司的衝突,東印度公司內部的衝突,荷蘭人與西拉雅人,漢人與西拉雅人,以及原住民不同部落之間的衝突,有文鬥有武鬥,囿於作者本身經驗的侷限,雖然有些是他親身經歷,但更多是聽來的,就像我們一樣,我們也是透過這種傳言聊天掌握外在世界,藉由這些片段經驗的重組去理解整個局勢發展。

滿清與明朝的戰爭與國姓爺威脅從作者踏入臺灣後就不斷浮現,持續了好幾年,中國戰事的演變不斷影響著東印度公司與中國的貿易利益,甚至影響國姓爺攻打大員的決策。國姓爺可能攻打臺灣的傳言一開始就在荷蘭人的腦袋中不斷浮現,最終恐懼成真。

看完本書,多少印證了揆一《被遺誤的台灣:荷鄭台江決戰始末記》論證的合理性,當時臺灣的荷蘭人都已經認為國姓爺攻台機率很大,但因為東印度公司內部的權力鬥爭,完全不重視臺灣荷蘭人提出的警訊,結果導致現在我不能成為荷蘭人。

書中也提到很多西拉雅的習俗,出草割人頭不是只有住在山上的原住民,住平地的平埔族也很常見,西拉雅的開放性關係也讓荷蘭人驚訝,努力想教化這些野蠻民族,其中也提了一些漢人的生活習俗,當時荷蘭治下的台灣真是多元族群社會,透過作者的觀察細節可以清楚勾勒出當時不同族群之間的互動與權力關係,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些荷蘭人不停在提說不可以相信中國人,也不可低估國姓爺攻台野心,最後印證為真。四百年前的台灣歷史就告訴我們,四百年後我們怎可以不謹記在心。

本書的作者其實有三個人,一個是日記作者阿諾德斯.溫世繆,實際編撰出書的是亞伯特.溫世繆與彼得.溫世繆父子二人。溫世繆是荷蘭歷史悠遠流長的世家,地位大概像台灣的霧峰林家,鹿港辜家,甚至更重要,不只是在荷蘭歷史上赫赫有名,在文化,宗教與政治領域也佔有一定地位,彼得曾做過荷蘭部會首長,亞伯特是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重要經濟顧問,奠定了新加坡的經濟發展路線,在新加坡廣為人知,而日記作者的爸爸更則荷蘭國定本聖經的翻譯者,荷蘭人幾百年來都讀他翻譯的聖經。

對於台灣荷蘭時代歷史或平埔族有興趣的非常推薦本書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