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4|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斜槓的大學教授⸺用實踐推廣理念的行動者

2024/06/25 文:中原大學 服務學習中心 文編團 許子齊

中原大學設計學院位於校園最深處,平常很少人會特別走到這裡。設計合院望樓的門口有一個生態池和一些水中植物,為這裡增添幾分悠閒氣息。走入室設系主任的辦公室,映入眼簾的是整理成列的物品和資料,此外還有一個放滿獎項和設計小物的櫃子。這個辦公室沒有一般人們對系主任辦公室的莊嚴想像,反而是給人溫馨與親和的氛圍。

這是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陳歷渝教授擔任系主任時的辦公室,見到教授的第一面就感受到他熱情洋溢的個性,在訪談前的閒聊中,許多內容讓我深思。教授熱忱與豐富的人生經驗,讓我對這次訪談充滿期待。


一、中壢,可算是臺灣最國際化的城市,因為它未曾停止流動

在辦公室的門上,兩幅吸引人眼球的畫作:「」和「」,這是 2017年由陳教授與學生所創作,曾展出於湖北「字繪台灣」及中壢「未曾停止。流動」展覽中。「」是由桃園各地景觀特色構成,如大溪吊橋、石門水庫和八德落羽松等;「」則由多元的人文特色構成,如外省人、原住民與新移民等,象徵桃園的多元族群共存。教授也在訪談過程與我們分享這兩幅畫作背後的故事。

2017 年字繪台灣開始接觸了字繪的創作形式,2021 年,陳教授指導室內設計系學生,策劃舉辦「未曾停止。流動」展覽,以中壢火車站為中心,透過歷史、地理與人文的流動,詮釋中壢從過去到現今的演變。從自然景觀如溪流變遷到商業活動興起,到老街的形成,從人口流動與文化交融,我們看見新移民帶來的四面佛信仰與花店,以及泰式料理店的出現。這些流動變化,構成中壢今天多元豐富的文化特色。

陳教授進一步提到,在這些流動中,他們留下了什麼痕跡?客家菜包店、忠貞新村、中平路故事館日式宿舍等,以及中壢火車站附近商圈,各國語言的告示牌和各式各樣的異國料理店,他們已經融入在中壢這座城市的各個角落,變成我們日常的景色。

中壢是臺灣最國際化的城市」,這是陳教授在訪談中強調的一句話,這裡匯聚了全臺灣最豐富的住民文化,有閩南人、客家人、外省人、日本人和新移民,走在街頭,隨處可見不同國家風味的美食,還有充滿各國文化的建築物,例如:東南亞風味的餐館、西洋風格的中壢天主堂和各種日式宿舍(中平路故事館、壢景町、壢小故事森林等),無不展現出中壢的國際化風貌。

「桃」裡有桃園各地的特色景觀所組成,例如:溪口吊橋、石門水庫和 八德落雨松等/圖 中原大學學習服務中心 提供。

「園」是由桃園的人文文化所組成,象徵多元文化的社會,例如:外省 人、原住民與新移民等/圖 中原大學服務學習中心 提供。

「這座城市的各處角落,散發著多元文化的氣息。」


二、起點、中繼點或終點

時間不停地流動,我們究竟身處何處呢?在訪談中,陳教授與我們分享了他的人生流動歷程;台東是人生流動的起點,台北是成長經過的中繼點,中壢則是目前工作流動的終點。然而,對於新移民而言呢?他們來到臺灣的目的各不相同,對於外籍移工來說可能是中繼點,但對於新住民而言卻是終點,也可能是重新開始的起點。儘管境遇不同,但他們都處在一種流動的狀態,未曾停止。

而一個地方真的只能是終點嗎?在這個快速變動的社會裡,終點也可能變成中繼點,起點也可能是終點,因為時間不停地走,我們也不斷地在流動,生命也因而充滿了無限可能。

「其實流動的不只是時間與空間,還有我們的心。」


三、不平常的日常

走在中壢車站裡,經常會聞到濃郁的香水味,臺灣人通常只有出席重要場合才會噴香水,然而對於許多新移民來說,噴香水似乎是一種日常習慣,也是表達對他人的尊重態度。有時會有人戲謔地開玩笑說:「中壢車站周遭都是香水味。」這句看似出於玩笑的話,其實隱含著某種程度的歧視。

當我們問到陳教授對新移民的看法時,他分享了自己原生家庭的狀況,家中成員有來自香港的親戚,長期在日本工作,口裡說著廣東話生活習慣日本式,完全不影響家人的相處。教授接著很認真地說:「我從來不覺得新移民的文化有什麼太多不一樣,因為在我的生活遭周總能看見他們的影子,他們已經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大家能把這些文化差異當成日常,而非不平常,社會上就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歧視。」

對啊!我們總是刻意地區分種族與膚色,帶著一雙有色的眼鏡看著不同於我們的人,卻忘了用同理心去感受。唯有把這些不平常當作平凡的日常,才是真正在意義上的消除歧見。只要多一點同理心換位思考,願意了解對方的文化,就會發現其實我們沒有不同。

「我們不一樣,可是我們又都一樣。」

中壢火車站前站有充滿許多東南亞元素,例如:東南亞餐廳/圖 許子齊 拍攝。


四、不要為了服務而學習

在採訪尾聲,我們邀請陳教授說句話勉勵還在參與服務學習的同學,他分享了自己的人生座右銘:「一個人改變不了全世界,但可以努力影響身邊人。」不要只是為了參與服務而學習,而是要有熱忱去服務,然後在服務過程中學習成長,就會慢慢地改變自己也同時影響身邊的人,進而幫助這個社會更好。他自己秉持這個信念,長期在社區中推動環保,推廣再用就好的理念,他認為自己是木匠的家的終身志工,與夥伴一起投入在地社區的環保公益服務行動。

陳教授娓娓道來的人生故事,沒有太多大道理,卻深深地觸動著我,提醒自己不要刻意地強求得到什麼,因為熱忱所以付出,一切就會變得有意義。

「因為熱愛,所以我是『木匠的家』的終身志工。」

與歷渝老師愉快輕鬆的短暫訪談交流,得到豐富感動的滿滿啟發/圖 中原大學服務學習中心 提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