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7|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我們暴飲暴食是因為我們越來越胖 - Why We Get Fat and What to Do about It

『Why We Get Fat: And What to Do About It』(為何我們會變胖,該怎麼做)是一本聚焦於現代營養學的書,挑戰了低脂飲食與熱量均衡的傳統觀念,提出胰島素與碳水化合物攝取在肥胖形成中的關鍵作用。作者 Gary Taubes 是一位以研究和撰寫健康與營養相關議題的科學作家。他專攻應用物理學,並獲得物理學碩士學位與新聞學碩士。科學與寫作雙重背景,使他的作品能夠深入探討科學問題,同時以清晰且具說服力的方式呈現。Taubes 的作品以挑戰傳統觀點而聞名,尤其是在飲食與肥胖的領域。

以科學為基礎,作者分析飲食研究中的謬誤,並批評過去幾十年健康指導方針的不足。他提倡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飲食(如生酮飲食)來控制體重與改善健康。他的觀點雖然引起廣泛討論,但也伴隨著一定的爭議,尤其是在傳統醫學與營養學界。他的作品不僅影響了許多讀者,也推動了飲食與健康研究的進一步探討。

以下是我摘錄文中的片段與您一起分享:

We don’t get fat because we overeat; we overeat because we’re getting fat.

我們不會因為我們暴飲暴食而發胖;我們暴飲暴食是因為我們越來越胖。

這句話徹底顛覆了我們對肥胖的固有認知。長久以來,社會普遍認為肥胖是由於過度飲食和缺乏運動造成的。然而,以動物實驗為例,作者指出肥胖的根源在於脂肪組織調節的改變,而非單純的卡路里攝取過量。肥胖動物即使被限制飲食,仍然會想方設法儲存脂肪,甚至不惜犧牲肌肉和器官來維持脂肪儲備。這表明食慾增加和能量消耗減少,其實是肥胖的結果,而不是原因。

Obesity does not come about because gluttony and sloth make it so; only a change in the regulation of the fat tissue makes a lean animal obese.

肥胖不是因為暴食和懶惰造成的;只有脂肪組織調節的變化才會使瘦動物肥胖。

強調脂肪組織調節在肥胖問題中的核心地位。科學家通過手術、基因改造等方式,可以改變動物體內脂肪組織的調節機制,使其即使在正常飲食的情況下,依然變得肥胖。這進一步證明,肥胖並非單純的生活習慣問題,而是與生理機制息息相關。


If we want to get fat out of our fat tissue and burn it—is to lower our insulin levels and to secrete less insulin to begin with. 

如果我們想變得更苗條—如果我們想從脂肪組織中去除脂肪並燃燒它—我們絕對必須做的一件事是降低我們的胰島素水平並首先分泌更少的胰島素。

碳水化合物是導致胰島素分泌增加的主要因素,而胰島素會促進脂肪的儲存。因此,降低胰島素水平是減肥的關鍵。這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減肥思路,即通過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取,而非單純減少卡路里,來達到減肥的目的。

Ever since the 1960s, when it was first argued that animal products could be bad for our health because they contain saturated fat, nutritionists have typically refrained from pointing out that meat contains all the amino acids necessary for life,† all the essential fats, and twelve of the thirteen essential vitamins in surprisingly large quantities.

自 1960 年代首次爭論動物產品可能對我們的健康有害,因為它們含有飽和脂肪,營養學家通常避免指出肉類含有所有生命必需的氨基酸、所有必需脂肪和十三種必需維生素中的十二種,含量驚人。

營養學界對脂肪有一種偏見;飽和脂肪一直被認定為心臟病的元兇。我們不應該盲目恐懼脂肪,肉類作為一種天然食物,富含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包括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和維生素,所以我們應該更關注食物的整體營養價值。

These clinical trials alone should put your mind to rest about the idea that eating high-fat or high-saturated-fat diets will give you heart disease.

僅這些臨床試驗就應該讓您忘記吃高脂肪或高飽和脂肪飲食會讓你患心臟病的想法。

這段話直接挑戰了傳統觀念對脂肪的妖魔化。作者列舉了多項臨床試驗結果,證明高脂肪飲食並不會增加心臟病風險,甚至可能對心血管健康有益。他呼籲人們正視科學證據,摒棄對脂肪的恐懼,重新審視健康的飲食方式。





結語


這篇文章從科學角度重新詮釋肥胖的成因,顛覆了傳統將肥胖歸咎於暴飲暴食和缺乏運動的觀念。作者指出,肥胖的根源在於脂肪組織的調節機制,而非僅僅是卡路里的過量攝取。胰島素作為調節脂肪儲存的核心,過多的碳水化合物攝取會導致胰島素分泌增加,進一步促進脂肪的積累與儲存。這表明,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取、穩定胰島素水平是控制體重、改善代謝的關鍵策略,也為延緩衰老與促進長壽提供了科學依據。更重要的是,這一觀點改變了我們對健康的思考,讓人們不再將肥胖視為缺乏意志力的結果,而是基於生理機制的調整,從而減少不必要的心理負擔。

此外,作者挑戰了對高脂肪飲食的妖魔化,強調肉類等天然食物富含必需的氨基酸、脂肪酸和維生素,是促進健康的重要營養來源。他引用臨床研究指出,高脂肪飲食並不會增加心臟病風險,甚至可能對心血管健康有益,建議人們重新審視脂肪在飲食中的角色。這些見解為養生與長壽提供了新方向:均衡飲食、科學調節內分泌,並注重心理層面的平衡。透過正確認識肥胖成因與營養價值,我們可以制定更有效的健康策略,不僅改善身體狀況,更能以輕鬆自信的心態追求長壽目標,實現身心健康的全面提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