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7|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提升青少年英語能力的有效學習策略

記得有一次,幾個媽媽們聊天的場合中,聊到國小階段小孩的英語學習。有一個媽媽不解地問:「學校就有在教,不懂為什麼還要大費周章地找補習班或是買雜誌呢?」

這位媽媽的小孩還在國小階段,還沒有體會到臺灣學校英語教育設計的程度有其落差。通常在小學階段是「快樂學英語」的時期,深怕孩子討厭英語,所以程度非常之簡單。

從國中開始,加入大量的文法教學,讓英文學習頓時像外星語,一堆在中文領域很難理解的文法用詞如「助動詞」、「被動式」或「完成式」,加深英文學習的困難度。到了高中,英文的程度更是突然加深到中高級的程度,所以很多青少年在國中時期便開始討厭學英文,一路到高中畢業,英語能力都不見起色。

如果國中才開始進補習班或找其他輔助性教材如「空中英語教室」,就要耗費更多的力氣學習英文。高中才找家教或補習班,更是把錢丟到水裡,看都看不到成效。

依我的觀察樣本,除了家中二個小孩,還有過去三年在新北市文化局和教育局的青年培育專案「新北文化大使」及「國際技職領袖」一年將近100個觀察樣本。能在群體中突顯出英語能力的青少年,通常不是只靠學校和補習班的英文教學內容,而是自己選擇某個領域,投入時間和精力去學習,才有這樣的成就。

《經濟學人》雜誌今年11月初的Culture專欄,有一篇關於Language and the internet的文章,標題是”Why do you Tok like that?”,副標是”TikTok is changing how Gen Z speaks”,即是呼應我常常跟家長們分享的學習方式。也就是讓青少年用自己喜歡的網路平台學英語。

文章中除了舉例幾個TikTok時下的流行語之外,也分析在TikTok裡用不同的標籤(#)呈現出不同的同溫層創造獨特的哩語,在在都加速了Z世代(Gen Z)使用語言的演進速度。也讓編撰字典的相關機構如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研商一個流行字被使用五年以上才編入字典的期間規範,被大眾批評太落後於時代潮流。

如果用時間投入的百分比來衡量要花多少時間在學校英文課(或補習班),多少時間是課外的資源,我的建議是20%、30%、50%。

從小學開始一直到高中畢業,學校的英文課程內容只要花20%的時間就好。上課認真聽、認真作筆記、認真寫作業,不用特別預習、複習或做題目,考前也不用特別準備,考試成績有及格就好。

網路上的資源包括社群媒體或串流平台,隨青少年喜好選擇看英語發音的內容,要用30%投入時間學習。除了可以瞭解世界各地不同的流行文化,也能從中學習正常速度的英語發音的表達方式。

另外的50%則要分配在閱讀(或聽)不同的學習文本。有辦法看書的青少年,就從圖文書或小說開始看;沒辦法靜下心看書的人,就從短篇的文章,每天固定花1小時閱讀如「空中英語教室」或其他的英語學習雜誌。到高中大學就可以再更高竿一點,選擇Time雜誌或The Economist雜誌閱讀。

如同《經濟學人》雜誌文章中學者專家所述:”Young people are language innovators”,青少年總是喜歡用自己的語言標新立異,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學英文,或許更能達成2030雙語國家的目標。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