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17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深藍海浪拍打上來的小精靈漂浮瓶

所謂的機會成本指的是The benefit lose by making choice.
做決定之後所產生的潛在損失。

感覺又可以談到多元宇宙,我們做每個決定,都將抹殺掉多數的可能。

不知道多數人的一天是怎麼組成的,如果粗略來算,應該都被工作塞滿了,甚至連下班,腦子都還轉著工作相關的事。

人生是由每一天組成的,於是,我們多數時間在聊工作。
緊接著分一點時間探索情感需求、休閒生活,
還有多餘氣力,才花時間思索,或者接觸有興趣的事物。

所以,常常困囿住我們的,也許都是跟工作有關的議題。

工作過量。
這題得到的解答最簡單,但也會特別掙扎。
朋友會跟你說這麼一句:「工作是永遠做不完的,做完公司就倒了。」
這句話到現在想來還是有點弔詭,也是這句話是對的:事情永遠做不完,只要事情被做完,就會有自動生出更多的事情來。
但是我們也需要面對工作要有責任感,今日事今日畢,這類型的金句。

公司風氣適應不良、工作環境不佳。
就很看薪水給得好不好,或者當下對薪資收入急迫與否,來決定要不要迅速逃離。

同事相處不良。
如果工作之間沒有緊密的合作關係,多數時候是可以忍一時海闊天空。但是如果上升到針鋒相對,那真的是生不如死。
多數時候離職的原因都會是這個,人的問題。

主管差別對待或者溝通不良。
那就要學向上管理,了解主管要什麼,然後給他什麼。
喔買嘎,看到解答,就想說臣妾辦不到啊。
能做就盡量做對吧!

偏激的想,說到底,有哪座工廠會要求固定在某個位子的螺絲釘去讀機台的心意。
螺絲釘會說:「抱歉,我就是鎖在哪個孔裡面而已。」

是的,說得那麼多,說得都是-好想換工作。
每個人轉換工作都需要付出不同的成本。

有待業期(沒有收入來源),
多數時間是篩選然後等待安排,
近幾次面試也是老太婆的裹腳布又臭又長,人資面完,等主管,主管面完還有老闆。
薪水要怎麼談,倒是忘了講。
人力銀行的揭露薪水,有時候跟建議售價一樣。

從開頭解釋的機會成本,感覺往好處想,其實做什麼選擇都可能有損失。

預備離職時,腦袋就開始建構過去經驗:
強制重溫沒工作時的待業期以及就算找到工作的新人期的雙重壓力漩渦。


沒有收入,萬一忽然需要額外支出怎麼辦?
面試半天,工作還是不符合預期呢?

去了新工作適應不良怎麼辦?
啊,在每一間公司都碰到的第一道難關:新手壓力大到爆炸。


然後鬼打牆回到:現在是不適合離職呢?
這個時間點不適合離職,撐一下就可以過不寒磣的農曆年。
努力撐個一年,面試的時候就可以比較理直氣壯,擺脫不穩定的員工的形象。
一邊鼓勵自己,一邊像是溺水地想:真的還能再撐一下嗎?

上班躁鬱,不上班憂鬱。
所以有一群人喜歡投資理財的議題,希望有天可以自由:財富自由、時間自由,或者餐廳自由也好。

好像出了社會就被一些神秘的條條款款給綁住了。
動彈不得。就算努力掙脫出網,也有更多無由來的煩憂黏附上來。

許許多多人在同一個時代裡面掙扎生存,我們可能有相同的疼痛。
然而我們如果說,我們如果寫,我們如果分享,就有誰可以拉著這些繩索,浮上海面。

所有在網路上漂浮的文字們,都是小精靈用心孕育的。
小精靈能給你關於這時代的認同感,或者簡單地,給你一個安撫的擁抱。
這些能量裡面有愛。可以療癒自己,還有打開瓶子的你。

同場加映最近撿到的:深藍海浪拍打上來的小精靈漂浮瓶
聊生活、聊自己、過去、未來。
應該可以為想離職的人,平撫一些焦慮與煩憂。

人生自由實驗室: 我花5年時間離開做了8年的工作面對離職永遠都有個BUT- 決定前該有的三問三答
大狗園:《不上班的第一個月》:腦中有隻高速轉輪的倉鼠《不上班的第二個月》《不上班的第三個月》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