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北埔姜阿新洋樓舉辦的「茶金歲月前傳」的新書發表會上,遇到在馬祖服役時的同梯預官。
他分發到砲兵指揮部擔任少尉排長,而我是在後勤指揮部裡的馬祖軍醫院擔任少尉牙醫官,整個防區的官兵民眾大都到軍醫院來看診,病患多,通常彼此就是醫病關係,但是對於同梯的預官總是比較親切,也就容易認識。
不過從民國77年退伍後,這是第二次與他的偶遇。第一次是十來年前的某個假日,我應邀到台大舉辦的某個研討會演講,搭捷運到公館下車,上完廁所看到他堵在門口等我。
他說要跟我致謝。我一頭霧水,退伍後二十多年沒見,會有什麼事要謝謝我?
原來他的孩子大學的學測考得不錯,因為覺得自己喜歡畫畫,想讀建築系,但是學校老師與長輩都希望孩子能讀醫,在爭執說服過程中,忽然想起我,就拿我當例子:「李醫師可以開診所執業,也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結果成功說服了他兒子。因此他開很開心地跟我道謝。
如今事隔十年,我問他兒子近況,他說不但順利畢業自己開診所,現在還在讀醫學研究所,碩士班畢業後繼續讀博士班,而且還順便修有關建築設計方面的學分。
其實他這個老爸也是很斜槓,他當年退伍後在台中開公司,十多年前退休,公司交給專業經理打理,十年前他在台大附近會遇到我,是他搭高鐵到台北來上巧克力的烘焙課,這是必須上三個月的專業課程。
問他為什麼跑到北埔?他說他已經在北埔住了三個多月,在一家民宿打工,因為這些年他對文史導覽有興趣,就四處走走看看,也擔任導覽老師。
其實身邊有越來越多像他這樣,活出很多段截然不同的人生,前些年在國家文官學院碰到另一位在馬祖認識的長官(軍校畢業下部隊官階是中尉起跳,都是我們少尉預官的長官),他也是轉換了多種職業生涯。(當時寫了一篇文章收在「退休進行式」這本書裡,附在後面供參考。)
現在幾乎大部分的人都可以活到將近百歲,人生比我們想像的長,所以即使不必在同一個時間斜槓不同的工作,我們認真做一個單純的上班族,六十來歲屆齡退休後,後面三、四十年足以讓我們活出第二段、第三段截然不同的生命歷程。
其實拿我當例子來說服兒子,在興趣夢想與職業出路這兩條路的選擇,對我來說,有點哭笑不得,因為我素來是主張要追求興趣夢想的,可是,怎麼變成反面的典範呢?這個問題前些年陽明醫學院的人文寫作相關社團的醫學生也曾邀我就此主題來座談,因為大約有一半的同學都是他們的師長以我為例子來說服他們選擇讀醫學系,當時我也曾寫一篇文章:「妥協的失敗或永不放棄的成功? 」,附在後面,供大家參考)。
組合式人生的趨勢…部分摘錄
….到考試院所屬的國家文官學院,為通過特考的準公務人員上課,這個班有點特別,是退除役軍官轉任公務人員的特考,上課前我坐在講師休息室,忽然有位學員跑進來問我,是不是民國七十幾年曾經在馬祖防衛部的幹訓班上過課?
原來他是我在馬祖軍醫院服預官役時,短暫幾個星期被派公差到幹訓班時的同學,他是陸軍官校畢業的職業軍人,不過服役沒多久,他就申請退伍,然後重新考進台北科技大學讀書,畢業後到一般私人企業工作近二十年後又再度退休,然後經由這個特考重新開始擔任公務體系的新鮮人。
這是三段完全不同性質的職業生涯,而且顯然的,再十多年他屆齡退休後,又有二十多年可以盡情揮灑的人生。
我相信他不是少見的特例,而會是從現在到未來,社會的新常態,因為我們必須瞭解,並接受一個事實,一個人一輩子就從是一種工作,這種時代已經過去了。因為這個世界的典範轉移速度愈來愈快,某個新產品的發明,也許我們生活方式也就改變了,很多行業就此消失,我們的人生也勢必會隨之改變,從新開始。
有些轉變我們是處在被動的立場,但有愈來愈多的例子是我們主動的選擇….
妥協的失敗或是永不放棄的成功…部分摘錄
…..這些會參加人文營的醫學系學生,想必大都對文學有興趣,只是因為太會考試了,因為成績高,而被「強烈建議」讀職業比較有保障的科系。
果然,就有同學說,她的師長就以我為例子,說服她選醫學系──「因為可以像李醫師那樣,一方面當醫生,一方面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其實這十多年來,已經不知道聽到多少像這樣的例子,有的是父母老師直接感謝我,有的是如這次般,到醫學院演講,學生自己私下跟我說的。
唉,對於向來主張要追求自己的興趣與夢想的人而言,到底我算是「妥協的失敗」例子,還是「永不放棄」的成功案例?我自己都搞不太清楚了。
因為我中學時的確對文學,對為弱勢伸張正義的報導文學有興趣,但是當時看到建青社的學長、同學,甚至學弟,個個比我有才華,想一想,自己的天分不夠,還是應付考試比較容易做得好。但是自己內心對文學對公益的關懷還是常常呼喚著我,而我也不曾放棄,持續努力至今。
不過,對於興趣與夢想的追求,我認為應該有兩個前提,第一,要先能養得活自己,才能侈言談自己的夢想,換句話說,要爭一時也要爭千秋。不能以追求夢想之名變成啃老族,而是必須要有能獨立自主,不再跟家人拿錢的骨氣,然後用上班之餘,以及周末假日長期的投入與累績,來證明自己是認真看待這個夢想。
第二,興趣不只是我們喜歡的事,那些做起來舒服自在的休閒項目,真正的興趣是我們願意投入我們的時間與汗水,願意接受相關的挑戰與試煉,再辛苦再累仍然不願意放棄的,才能算是我們的興趣,也才能形成真正的職業生涯。
其實我相信在中學與大學階段,就具有很明確的專業能力趨向的人並不多,百分之八九十應該都算是通才,還在人生道路上摸索,在還沒明確知道那個領域值得自己投入一輩子之前,依現有能力找到一個相對理想的職業是無可厚非的,但是要常常提醒自己,什麼是自己真正嚮往的生命價值?自己嚮往的生活型態?甚至問得更遠一點:
我們想要活出什麼樣的人生?
然後善用每個工作之餘的分分秒秒充實自己的技能,然後朝著夢想而行。
人生比我們想像的長,所以即使不必在同一個時間斜槓不同的工作,我們認真做一個單純的上班族,六十來歲屆齡退休後,後面三、四十年足以讓我們活出第二段、第三段截然不同的生命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