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善同歸集 卷六 ‧ 永明延壽大師

閱讀時間約 29 分鐘
偏修理則滯寂。偏修智則無悲。偏修悲則染習便增。


《萬善同歸集》總有六卷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萬善同歸集》卷

宋杭州慧日永明寺 智覺禪師延壽 述

故華嚴論云。偏修理則滯寂。偏修智則無悲。偏修悲則染習便增。但發願則有為情起。故菩薩以法融通,不去不取。

圭峰禪師云。師資傳授,須識藥病。承上方便,皆須先開示本性。方令依性修禪。性不易悟。多由執相。故欲顯性。先須破執。破執方便,須凡聖俱泯,功業齊祛。使心無所著。方可修禪。後學淺識,便執此言,為究竟道。

又以修習之門,人多放逸。故後廣說欣厭,毀責貪瞋,讚歎勤苦,調身調息,入道次第。後人聞此,又迷本覺之用。便一向執相,滯教違宗。

又學淺之人,或秖知離垢清淨,離障解脫。故毀禪門,即心是佛。或秖知自性清淨,性淨解脫。故輕於教相,持律坐禪,調伏等行。不知必須頓悟自悟清淨,性淨解脫。漸修令得圓滿清淨,究竟解脫。若身若心,無所擁滯。

又云。空宗但述遮詮,非凡非聖,一切不可得等。性宗有遮有表。今時人,皆謂遮言為深,表言為淺。故唯重非心非佛。良由以遮非之辭為妙。不欲親證自法體。故如此也。

如上所引,祖教了然。但以所非者,破其執離性之相,而生常見。離相之性,成其斷滅。或有所讚者,乃是了即性之相,用不離體。即相之性,體不離用。故知相是性之相。性是相之體。若欲讚性,即是讚相。若欲毀相,秖是毀性。云何妄起取捨之心,而生二見。若入一際法門,則毀讚都息。

:如上問意,秖據今時。多取理通。少從事習。皆稱玄學。離物超塵。佛果尚鄙而不修。片善豈宗而當作。未審上古,事總如然。請更決疑,免墜邪網。

:前賢往聖,志大心淳。究理而晷刻不忘。潛行而神靈罔測。曉夕如臨深履薄。剋證似然足救頭。重實而不重虛。貴行而不貴說。涉有而不住有。行空而不證空。從小善而積殊功。仗微因而成大果。今時則劫濁時訛。志微根鈍。我慢垢重。懈怠障深。一行無成。百非恒習。乘戒俱喪。理事雙亡。墮無知坑。坐黑暗獄。不達即事即理之旨。空念破執破病之言。智者深嗟。愚人倣傚。既成途轍。頓奪尤難。

是以廣引祖佛之深心。備彰經論之大意。希悛舊執。庶改前非。同躡先聖之遺蹤。共稟覺王之慈敕。無虧本志。免負四恩。齊登解脫之門。咸闡離生之道。成諸佛業滿大菩提。塞邪徑而闢正途。堅信根而拔疑刺。備波羅蜜之智楫。駕大般若之慈航。越三有之苦津。入普賢之願海。渡法界之飄溺。置涅槃之大城。往返塵勞。周旋五趣。不休不息。無始無終。未來窮而不窮。虛空盡而無盡。仰唯佛眼,證此微誠。普為群靈,敬述茲集。

:上上根人,頓悟自心。還假萬行,助道熏修不。

:圭峰禪師有四句料簡。

  • 一 漸修頓悟。如伐樹,片片漸斫,一時頓倒。
  • 二 頓修漸悟。如人學射,頓者箭箭直注意在的。漸者久久方中。
  • 三 漸修漸悟。如登九層之臺,足履漸高,所見漸遠。
  • 四 頓悟頓修。如染一綟絲,萬條頓色。

上四句多約證悟。唯頓悟漸修。此約解悟。如日頓出,霜露漸消。華嚴經說初發心時,便成正覺。然後登地,次第修證。若未悟而修,非真修也。唯此頓悟漸修,既合佛乘,不違圓旨。如頓悟頓修,亦是多生漸修,今生頓熟。此在當人,時中自驗。若所言如所行。所行如所言。量窮法界之邊。心合虛空之理。八風不動。三受寂然。種現雙消。根隨俱盡。若約自利,則何假萬行熏修,無病不應服藥。若約利他,亦不可廢。若不自作,爭勸他人。故經云。若自持戒,勸他持戒。若自坐禪,勸他坐禪。

智論云。如百歲翁翁舞,為教授兒孫故。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如或現行未斷煩惱。習氣又濃。寓目生情。觸塵成滯。雖了無生之義,其力未充。不可執云我已悟了,煩惱性空。若起心修,卻為顛倒。

然則煩惱性雖空,能令受業。業果無性,亦作苦因。苦痛雖虛,秖麼難忍。如遭重病,病亦全空。何求醫人,遍服藥餌。故知言行相違,虛實可驗。但量根力,不可自謾。察念防非,切宜仔細。

:老子亦演行門。仲尼大興善誘。云何偏讚佛教,而稱獨美乎。

:老子則絕聖棄智。抱一守雌。以清虛憺泊為主。務善嫉惡為教。報應在一生之內。保持唯一身之命。此並寰中之近唱。非象外之遐談。義乖兼濟之道,而無惠利也。仲尼則行忠立孝。闡德垂仁。唯敷世善。未能忘言神解。故非大覺也。是以仲尼答季路曰。生與人事,汝尚未知。死與鬼神,余焉能事。此上二教,並未逾俗柱,猶局塵籠。豈能洞法界之玄宗,運無邊之妙行乎。

:佛行無上,眾哲所尊。儒道二教,既盡欽風。云何後代之中,而有毀謗不信者何。

儒道先宗皆是菩薩示劣揚化。同讚佛乘

老子云。吾師號佛,覺一切民也。西昇經云。吾師化遊天竺,善入泥洹。符子云。老氏之師,名釋迦文。

列子云。商太宰嚭問孔子曰。夫子聖人歟。孔子對曰。丘博識強記,非聖人也。又問。三王聖人歟。對曰。三王善用智勇,非聖人也。又問。五帝聖人歟。對曰。五帝善用仁義,亦非丘所知。

又問。三皇聖人歟。對曰。三皇善任因時。亦非丘所知。太宰嚭大駭曰。然則孰為聖人。夫子動容有言曰。丘聞西方聖者焉。不治而不亂。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蕩蕩乎民無能名焉。

吳書云。吳主孫權問尚書令闞澤曰。孔丘老子,得與佛比對以不。闞澤曰。若將孔老二家,比校遠方佛法,遠則遠矣。所以言者。孔老設教,法天制用,不敢違天。諸佛設教,諸天奉行,不敢違佛。以此言之,實非比對明矣。吳主大悅。用闞澤為太子太傅。

起世界經云。佛言。我遣二聖,往震旦行化。一者老子,是迦葉菩薩。二者孔子,是儒童菩薩。明知自古及今,但有利益於人間者,皆是密化菩薩。唯大士之所明。非常情之所測。遂使寡聞淺識,起謗如煙。並是不了本宗,妄生愚執。事老君者。則飛符走印。鍊石燒金。施醮祭之腥羶。習神仙之誑誕。入孔門者,志乖淳朴。意尚浮華。騁鸚鵡之狂才。擅蜘蛛之小巧。此皆違背先德,自失本宗。斯人不謗,焉顯其深。下士不笑,寧成其道。

是以佛法如海,無所不包。至理猶空,何門不入。眾哲冥會。千聖交歸。真俗齊行。愚智一照。開俗諦也,則勸臣以忠。勸子以孝。勸國以紹。勸家以和。弘善,示天堂之樂。懲非,顯地獄之苦。不唯一字以為褒。豈止五刑而作戒。敷真諦也,則是非雙泯。能所俱空。收萬像為一真。會三乘歸圓極。非二諦之所齊。豈百家之所及。

:道無不在。真性匪移。有佛無佛,性相常住。此即一體三寶,常現世間。何用金檀刻像,竹帛書經。剃髮出塵,以為三寶。

:上根玄解,何假相施。中下鈍機,須憑事發。不睹正相。但染邪宗。秖如此土,像教未來。唯興外道。罔知真偽。莫辨靈蹤。伏自漢明夢現金身。吳帝瑞彰舍利。爾後國王長者。方知歸敬之門。哲士明人,頓曉棲神之地。是知跡能顯本。相可通真。因筌得魚。理事無廢。

是以木母變色。金像舒光。道藉人弘。物由情感。能生淨種,敬假像而開心。不結信緣,遇真儀而不見。是以迷之則本末咸喪。了之則真假俱通。若驗斯文。奚生取捨。或廣興供養。發大志誠。意業功深。修因力大。是以貧女獻潘澱而位登支佛。童子進土麨而福受輪王。

:因緣義空,自他無性。涅槃生死,一體無殊。如何行慈,廣垂攝化。

:雖人法本空,彼我虛寂。而眾生迷,如夢所得,都不覺知。菩薩興悲,而示真實。大般若經云。佛告善現。應知有情,雖自性空,遠離眾相。而有雜染清淨可得。起信論云。雖念諸法自性不生。而復即念因緣和合,善惡之業,苦樂等報,不失不壞。雖念因緣善惡業報。而亦即念性不可得。是以觀緣起,而不住涅槃。了性空,而不住生死。

:西天九十六種外道,各立修行之門。勤苦兢兢,非無善業。云何報盡,還入輪迴,不得解脫。

:未達無生正理。唯修生滅有因。起貪著之心。懷希望之意。以苦捨苦。從迷積迷。匍匐昇沈。輪迴莫已。蒸砂之喻,足可明之。

:非唯外道修善,不得解脫。依內教修,亦有不得道者,何耶。

:皆為有我,故不得斷結。凡作之時,皆云我能作。隨境所得,住著因果。若了二無我理,證解一心。不動塵勞,當處解脫。

:正作之時。云何了無我。

:所作之時。從緣而起。以有施為,而無主宰。所出音聲,猶如風鐸。隨機轉動,唯似木人。但依業力所為。而無我性可得。四大聚散,生滅隨緣。乃至六趣受身,亦復如是。實無有人,而能來往。

華嚴經云。如機關木人,能出種種聲。彼無我非我。業性亦如是。論云。因緣故生天。因緣故墮地獄。若言是我。非因緣者。作惡何不生天,乃墮地獄耶。我豈愛彼地獄受苦耶。我既作惡而不受樂者。故知善惡感報,唯是因緣,非是我也。而眾生於無我無作之中,妄認我作,強為其主。不知是識所為,決定無有作者。外道皆稱執作,悉有神我。若無神我,誰為所作。

智論破云。心是識相,故自能使身,不待神也。如火性能燒物,不假人。唯識論云。諸所執實有我體。為有思慮。為無思慮。有思慮,應是無常,非一切時有思慮故。無思慮,如虛空,不能作業,亦不受果。故所執我理俱不成。由此故知定無實我,但有諸識。無始時來,前滅後生,因果相續。由妄熏習,似我相現。愚者於中,妄執為我。

又無我者,即是無性。性即是體,體是主質義。凡有一法,皆從眾緣所成,實無本體。以無體故空。是以眾生,於性空中,執為實有。內則為我所羈。外則為塵所局。所以修行,不出心境。及至得果,不離所因。昇降雖殊,常繫諸有。互為高下,終始輪迴。眾患所生,我為其本。

:既萬法無體,本來自空。云何復有諸法建立。

:秖為空無體性,而從緣生。若有自體,即不假緣生。既不從緣生,即萬法有其定體。若立定相即成常過。善惡不可改移。因果遂成錯亂。為惡應生天,為善應沈淵,以無因故。作善應無福,作惡應無罪,以無果故。

是以萬法無體無定,但從緣現。以緣生故無性,諸法皆空。以無性故緣生,諸法建立。故華嚴經明。菩薩於無自性中,建立一切佛事。是以因空立有,有無自名。從有辨空,空無自體。

:現見諸法發生。云何無性。

:即生無生。所以無性。

若云有生。為復自生。為他生。為共生。為無因生。若云自生。譬如自身,若非父母云何得生。故云此身,即父母之遺體。以過去業為內因。託父母體為外緣。內外因緣和合而有。即非自生。或云他生者。若無宿業自因,終不託胎。皆從自業而有。譬如外具水土,若無種子,決定不生。若共生者。因假緣成,何有自體之用。緣從因起,而無外助之能。因緣各無,和合豈有。如一砂無油,和眾砂而非有。一盲不見,聚群盲而豈觀。若無因生者。即石女生兒。龜毛作拂。有因尚無。無因豈有。

又從有因,而立無因。有因既無。無因亦絕。但了自他兩句無生。則四句皆破。既無自他。將誰作和合。及以無因。有四句自然宴寂。是知無生之生,幻相宛爾。生之無生,真性湛然。故金剛三昧經云。因緣所生義。是義滅非生。滅諸生滅義。是義生非滅。

:既一切諸法,無性無生。云何眾生,執著境緣,而受實報。

:秖為不了無性。迷為實有。所以受其實報。如達其性空。即不生貪著。既不耽著。任運施為。不住其因。終不受果。故經云。心生種種法生。

又云。一切唯心造。若心不起,外境常虛。了境性空,其心自寂。妄心既寂,幻相何生。心境俱冥,自然合道。華嚴經云。眼耳鼻舌身。心意諸情根。一切空無性。妄心分別有。又云。世間一切法。但以心為主。隨解取眾相。顛倒不如實。

:既受實報。云何言一切空。

:分明云眾生。自妄認為實。其性常空。雖受苦樂,厭愛情生。人法俱空,一無所得。猶如夢見好惡,欣慼盈懷。及至覺來,豁然無事。覺來非有,夢裡非無。既習顛倒之因。不無虛妄之果。

:妄心幻境。為復本無。從今日無。

:心境本無。

:既是本無。眾生云何不得解脫。

:本來無縛。云何稱解。秖為不達本無。妄生今有。從無始際熏習之力。不覺不知,隨業而轉。雖在業拘,性常清淨。

如何得究竟清淨

:此有二義。

  • 一者 了其本無,得自性清淨
  • 二者 淨其妄染,得離垢清淨

本性既淨,妄念不生。二障雙消,三輪廓徹。契本冥源,種現俱寂。

:佛道遐昌。凡聖同稟。何乃興替不定,而有墮壞者乎。

:夫萬物有遷。三寶常住。寂然不動。感通而化。非初誕於王宮。不長逝於雙樹。若眾生福薄,則佛事冰消。若國土緣深,則梵剎雲聳。在人自生得喪。非法而有盛衰。故法華經云。眾生見劫盡,大火所燒時。我此土安隱,天人常充滿。

:既讚眾善,報應非虛。云何有勤苦求者,全無剋證。

修善之人,自有冥顯二益。法華玄義四句料簡。

  • 一 冥機冥應。若過去善修三業。現在未運身口。藉往善力。此名為冥機。雖不見靈應。而密為法身所益。不見不聞。非覺非知。是名冥益。應身應是顯應。法身應是冥應。
  • 二 冥機顯益。過去植善,而冥機已成。便得值佛聞法,現前獲利。是為顯益。如佛初出世,最初得度之人。現在何曾修行。諸佛照其宿機,自往度之。
  • 三 顯機顯益。現在身口,精勤不懈,而能感降。道場禮懺,能感靈瑞。
  • 四 顯機冥益。如人雖一世勤苦,現善濃積。而不顯感,冥有其利。若解四意。一切低頭舉手,福不虛棄。終日無感。終日無悔矣。

:或有一生修善,現縈惡報。終日造惡,目睹吉昌者何。

:業通三世,生熟不定。又通三報,厚薄相傾。

西天第十九祖師,鳩摩羅多云。前生修功德。而致強半功。有少破壞故。迴心修惡行。罪業少功德。亦死先受福。正受快活時。心似得安樂。忽降諸衰惱。其家漸殘破。承彼先惡業。相續致於此。非是今修福。而招斯惡報。

又曰。前世作惡業。其罪強半功。忽遇一智者。而教修福德。福德雖修已。其善未過彼。功德少於罪。亦死生貧窮。心不敬信佛。亦不重三寶。如是過半已。其家漸富有。資生多財帛。承彼先善業。相續致於此。非是今作惡。而招斯善報。

論云。今我疾苦,皆由過去。今生修福,報在當來。若見喜殺長壽,好施貧窮。能信斯言,不生邪見。若不解此,憂悔失理。謂徒功喪計,善惡無徵。但修善之時,一心不退。既不間斷,福果長新。秖慮中途,自生遮障。識達賢士,曉斯旨焉。

:惡能掩善,則禍起而福傾。善能排惡,則障消而道現。何乃或有從生積善,反受餘殃。及蕭梁武帝歸憑三寶,一朝困斃,全無靈祐者何。舉世咸疑請消餘滯。

:前明業通三世,事已昭然。今重決疑,有其三義。

  • 一者 是諸佛菩薩,示現施為。隨順世間,同其苦樂。千變萬化,誘引勞生。或居安而忽危,示物極即反。或處榮而頓弊,現盛必有衰。令耽榮者,悟世無常。使恃祿者,知生有限。潛消貪垢,巧洗情塵。示正示邪或逆或順。斯乃密化之祕術。非凡小之所知。
  • 二者 善惡無定,果報從緣。業力難思,勢不可遏。故涅槃經云。業有三報。一現報,現作善惡,現受苦樂。二生報,今生作業,來生受果。三後報,或今生作業,過百千生方受其報。又經云。有業現苦有苦報。有業現苦有樂報。有業現樂有樂報。有業現樂有苦報。或餘福未盡,惡不即加。或宿殃尚在,善緣便發。又若善多惡少,則先受樂而後受苦,則福盡禍生。或善少惡多,則先受苦而後受樂,則災消慶集。此皆並是後報,善惡業熟,今生善力難排。斷結證聖,尚還宿債。如師子比丘,一行禪師等。豈況業繫凡夫,寧逃此患。
  • 三者 或善根深厚。修進堅牢。決志無疑。誓過金石。則現受輕報,能斷深愆。故經云。今生作惡少,為善多。則迴地獄重,而現世輕。或作善少,為惡多。則迴現世輕,而地獄重。乃至純善修行之人,現世暫時頭痛,則滅百千萬劫地獄之苦。

是以菩薩發願云。願得今身償。不入惡道受苦。作惡之人,雖現安樂。果在阿鼻,積劫燒然,受苦無間。又復修行力至,將出輪迴。臨終之時,雖受微苦。無始惡業,一時還盡。

如唐三藏法師,九世支那為僧。福德智慧,常稱第一。大弘聖教。廣演佛乘。利濟無邊。殊功罕測。及至遷化之時,臥疾房中。瞻病僧明藏禪師。見有二人,各長一丈。共捧一白蓮花,至法師前云。師從無始已來,所有損惱有情,諸有惡業。因今小疾,並得消殄。應生欣慶。法師顧視合掌,遂右脅而臥。弟子問云。和尚決定得生彌勒內院不。報云得生。言訖氣息漸微。奄然神逝。若明如上三義,方為知因識果之人。或昧斯文,終生疑謗。

:夫修善應純,云何造惡。既能造惡,何用善乎。若善惡齊行,恐虛功力。

:若出家菩薩,無諸障閡。應純修善,直至菩提。如在家菩薩,事業所拘,未得純淨。傍興善道,以為對治。夫業難頓移。惡非全斷。漸積功德,以趣菩提。若更積惡不修,惡無有盡。須行善業,以奪惡因。

譬喻經云。昔有國王,出射獵還。過寺繞塔,為沙門作禮。群臣共笑之。王乃覺知。問群臣曰。有金在釜。釜中湯沸。以手取金可得不。答曰。不可得。王言。以冷水投中,可取得不。臣白王言。可得也。王言。我行王事射獵,所作如湯沸。燒香然燈繞塔,如持冷水投沸湯中。夫作王有善惡之行。何故但有惡,無善乎。

:在家菩薩。亦許純修善不。

:若志苦心堅,一向歸命。如鹿在網。若火燒頭。唯求出離之門。不顧人間之事。自古及今,亦多此等。

譬喻經云。昔有國王,大好道德。常行繞塔百匝未竟。邊國王來征伐,欲奪其國。傍臣大恐怖。即白王言。置斯旋塔。以攘重寇。王言。聽使兵來。我終不止。心意如故。繞塔未竟。兵散罷去。夫人有一心定意,無所不消也。是以河嶽不靈,唯人所感。但能志到,無往不從。至於冰池躍鱗。寒林抽筍。故非神力。志所為也。

:若廣修萬善。皆奉慈門。但稟真詮。有妨世諦。則處國,廢其治國。在家,闕於成家。雖稱利人。未得全美。

:佛法眾善。普潤無邊。力濟存亡。道含真俗。於國有善則國霸。於家有善則家肥。所利弘多。為益不少。所以書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又云。行善降之百祥。為惡降之百殃。

宋典,文帝以元嘉中,問何侍中曰。范泰謝靈運云。六經本是濟俗。若性靈真要,則以佛經為指南。如其率土之濱,皆純此化。則吾坐致太平也。侍中對曰。夫百家之鄉,十人持五戒,則十人淳謹。千室之邑,百人修十善,則百人和厚。傳此風訓,已遍宇內。編戶千萬,則仁人百萬。夫能行一善,則去一惡。去一惡,則息一刑。一刑息於家。萬刑息於國。陛下所謂坐致太平也。是以包羅法界,遍滿虛空。一善所行,無往不利。則是立身輔化,匡國保家之要軌矣。若以此立身,無身不立。以此匡國,無國不匡。近福人天,遠階佛果。

:所修萬善,以何為根本乎。

一切理事,以心為本

  • 約理者。經云。觀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此以真如,觀真實心為本。
  • 約事者。經云。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此以心識,觀緣慮心為本。真實心為體。緣慮心為用。用即心生滅門。體即心真如門。
  • 約體用分二,唯是一心。即體之用,用不離體。即用之體,體不離用。開合雖殊,真性不動。

心能作佛,心作眾生。心作天堂。心作地獄。心異則千差競起。心平則法界坦然。心凡則三毒縈纏。心聖則六道自在。心空則一道清淨。心有則萬境縱橫。如谷應聲,語高而響大。似鏡鑒像,形曲而影邪。

以萬行由心。一切在我。內虛,外終不實。內細,外終不麤。善因,終值善緣。惡行,難逃惡境。踏雲霞而飲甘露,非他所授。臥煙焰而噉膿血,皆自所為。非天之所生。非地之所出。秖在最初一念,致此昇沈。欲外安和。但內寧靜。心虛境寂。念起法生。水濁波昏。潭清月朗。修行之要。靡出於斯。可謂眾妙之門。群靈之府。昇降之本。禍福之源。但正自心。何疑別境。

經云。為善福隨。履惡禍追。響之應聲。善惡如音。非天龍鬼神所授。非先禰後裔所為。造之者唯心。成之者身口矣。

佛說偈曰。心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惡。即言即行。罪苦自追。車礫于轍。心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善。即言即行。福樂自追。如影隨形。

華嚴經云。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云。何得無過失身口意業。乃至為上為無上,為等為無等等。文殊師利答言。佛子。若諸菩薩善用其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

密嚴經云。如地無分別。庶物依以生。藏識亦如是,眾境之依處。如人以己手,還自摩挃身。亦如象以鼻,取水自沾沐。復似諸嬰兒,以口含其指。如是自心內,現境還自緣。是心之境界,普遍於三有。久修觀行者,而能善通達。內外諸世間,一切唯心現。

以此之言,豈止萬善之本。乃至有情無情,凡聖境界,虛空萬像,悉為其本。亦云無住為本。本立道生,斯之謂矣。

:萬行之源,以心為本。助道門內,何法為先。

:以其真實正直為先。慈悲攝化為導。以正直故,果無迂曲,行順真如。以慈悲故,不墮小乘,功齊大覺。以此二門,自他兼利。

:前明先知正宗,遍行助道。今萬行門中,以消疑滯。未審以何為宗旨。

:佛法本無定旨。但隨入處,明見心性。權名為宗。

:以何方便,而得悟入。

:有方便門,應須自入。

:豈無指示。

:見性無方。云何所指。實非見聞覺知境界。

:既無所指,明見之時見何物。

:見無物。

:無物如何見。

:無物即無見。無見是真見。有見即隨塵。

:若然如是。教中,佛云何亦說見。

:佛隨世法,即是不見見。非同凡夫執為實見。究竟而論。見性非屬有無。湛然常寂。

:畢竟如何。

:須親省察。

:前云心外無法。云何稱有見即隨塵。

:一切色境,皆是第八識親相分現量所得。實無外法。眼見色時,未生分別,剎那轉入明了意識,分別形像。作外量解。遂執成塵境。

:此境何識所現。

:塵以識所現。內識變起,似塵而現。如鏡中見自面像。非他影現。唯識論云。內識轉似外境。我法分別,熏習力故。諸識生時,變自我法。此我法相,雖在內識。而由分別,似外境現。諸有情類,無始時來。緣此執為實我實法。如幻夢者,幻夢力故。心似種種外境相現。內識所變似我似法,雖有而非實。

經云。由自心執著。心似外境轉。彼所見非有。是故說唯心。此由約事而論。說為識變。若深達真如。一切諸法,本來不動。即心自性,亦非待變。

:此塵與識,從何而立。

:謂由名言熏習種子。而得建立。實無其體。而似有義。相貌顯現。如幻物等。因名立法。因法建名。名中無法。法中無名。無體互成。有相俱寂。

:此識既不立。何識為宗。

:諸識亦無畢竟所歸。約極權論,唯一真性。此亂識,為遣境故立。境消識謝。能所俱亡,唯一真識。即是實性。三無性論云。先以亂識,遣於外境。次阿摩羅識遣於亂識。究竟唯一淨識。

:理事無閡。萬事圓修。何教所宗。何諦所攝。

:法性融通,隨緣自在。隨舉一法,萬行圓收。即華嚴所宗,圓教所攝。若六度萬行,成佛度生。雖淨緣起,皆世諦所收。若發明本宗,深窮果海。則理智俱亡,言心路絕。

:此集所陳,有何名目。

:若問假名,數乃恒沙。今略而言之,總名萬善同歸。別開十義

  • 一名 理事無閡。
  • 二名 權實雙行。
  • 三名 二諦並陳。
  • 四名 性相融即。
  • 五名 體用自在。
  • 六名 空有相成。
  • 七名 正助兼修。
  • 八名 同異一際。
  • 九名 修性不二。
  • 十名 因果無差。

:名因義立。義假名詮。既立假名。其義何述。

第一 理事無閡者。理則無為。事則有為。終日為而未嘗有為。終日不為而未嘗無為。為與無為,非一非異。同法性源。等虛空界。若云是一。仁王經說。諸菩薩,有為功德,無為功德。皆悉成就。若但是一。不應說有二種功德。若云是異。般若經云。不得離有為說無為。不得離無為說有為。是以理事相即。非斷非常。起滅同時。無閡雙現

第二 權實雙行者。實則真際。權則化門。從真際而起化,實外無權。因事跡而得本,權外無實。常冥一旨。無閡雙行。遮照同時,理量齊現

第三 二諦並陳者。諸佛常依二諦說法。何以故。俗是真詮。了俗無性,即是真諦。故云。若不得俗諦,不得第一義。所以真不待立而常現。俗不待遣而自空。二諦雙存。如同波水,水窮波末,波水同時。波徹水源,動濕一際。

第四 性相融即者。無量義經云。無量義者,從一法生。所言法者,即是真心,從一真心,具不變隨緣二義。不變是性。隨緣是相。性是相之體。相是性之用。以不了根源。則妄生諍論。如今毀相者,是不識心之用。毀性者,是不識心之體。若能融通,取捨俱息。

第五 體用自在者。體即法性之理。用乃智應之事。舉體全用,用即非一。舉用全體,體即非異。即體之用不閡用。即用之體不失體。所以一味雙分,自在無閡。

第六 空有相成者。且夫一切萬法,本無定相。互成互壞。相攝相資。空因有立。緣生故性空。有假空成,無性故緣起。因義顯別。隨見成差。迷之則萬狀不同。悟之則三乘不異。何者。且如有之一法。小乘見是實色。初教觀為幻有。終教則色空無閡。以空不守自性,隨緣成諸有故。頓教見一切色法,無非真性。圓教見是無盡法界。若如是融通,即成真空妙有。有能顯萬德。空能成一切。

第七 正助兼修者。正即是主。助即是伴。因伴成主,無助即正終不圓。從主得伴,無正則助無由立。是以主伴相成。正助兼備。亦是止觀雙運。隱顯互興。內外更資。乘戒兼急。

第八 同異一際者。同則據理不變。異則約事隨緣。所以不變故,乃能隨緣。隨緣故,所以不變。秖為不異而成異事。不同而立同門。若異則壞於異。以失體故。若同則不成同,以無用故。所以同無同而異。異無異而同。各執即落斷常。雙融即成佛法。故經云。奇哉世尊。於無異法中,而說諸法異。

第九 修性不二者。本有曰性,非從觀成。今顯曰修,因智而現。由修顯本有之性。因性發今日之修。全性成修。全修成性。修性無二,因緣似分

第十 因果無差者。因從果起,果滿則乃成因。果逐因生,因圓則能立果。事分前後。理即同時。相助相酬。業用無失。

:此集所申。當何等機。得何等利。

:自他兼利。頓漸俱收。自利者,助道之圓門。修行之玄鏡。利他者,滯真之皎日。二見之良醫。頓行者,不違性起之門。能成法界之行。漸進者,免廢方便之教。終歸究竟之乘。若信之者,則稟佛言。若毀之者,則謗佛意。信毀交報。因果歷然。略述教海之一塵。普施法界之含識。願弘正道。用報佛恩。頌曰。

菩提無發而發 佛道無求故求
妙用無行而行 真智無作而作

興悲悟其同體 行慈深入無緣
無所捨而行檀 無所持而具戒

修進了無所起 習忍達無所傷
般若悟境無生 禪定知心無住

鑒無身而具相 證無說而談詮
建立水月道場 莊嚴性空世界

羅列幻化供具 供養影響如來
懺悔罪性本空 勸請法身常住

迴向了無所得 隨喜福等真如
讚歎彼我虛玄 發願能所平等

禮拜影現法會 行道足躡虛空
焚香妙達無生 誦經深通實相

散華顯諸無著 彈指以表去塵
施為谷響度門 修習空華萬行

深入緣生性海 常遊如幻法門
誓斷無染塵勞 願生唯心淨土

履踐實際理地 出入無得觀門
降伏鏡像魔軍 大作夢中佛事

廣度如化含識 同證寂滅菩提


萬善同歸集卷第六 (完) | 萬善同歸集總六卷 (完)

***

附 : 永明壽禪師垂誡

(按舊本不載此誡。今從佛祖綱目考訂。以其針劄宗門人。最為痛切故附錄于后)

學道之門。別無奇特。只要洗滌根塵下。無量劫來業識種子。汝等但能消除情念。斷絕妄緣。對世間一切愛欲境界。心如木石相似。直饒未明道眼。自然成就淨身。若逢真正導師。切須勤心親近。假使參而未徹。學而未成。歷在耳根永為道種。世世不落惡趣。生生不失人身。纔出頭來。一聞千悟。

須信道。真善知識。是人中最大因緣。能化眾生得見佛性。深嗟末世誑說一禪。只學虛頭。全無實解。步步行有。口口談空。自不責業力所牽。更教人撥無因果。便說飲酒食肉不礙菩提。行盜行婬無妨般若。生遭王法。死墮阿鼻。受得地獄業。消又入畜生餓鬼。百千萬劫無有出期。

除非一念回光。立即翻邪為正。若不自懺自悔自修。諸佛出來。也無救爾處。若割心肝。如木石相似。便可食肉。若飲酒。如屎尿相似。便可飲酒。若見端正男女。如死屍相似。便可行婬。若見己財。如糞土相似。便可偷盜。饒爾煉得至此田地。亦未可順汝意在。直待證無量聖身。始可行世間逆順事。古聖施設豈有他心。只為末法僧尼少持禁戒。恐賺向善俗子多退道心。所以廣行遮護。千經所說萬論所陳。

若不去婬。斷一切清淨種。若不去酒。斷一切智慧種。若不去盜。斷一切福德種。若不去肉。斷一切慈悲種。三世諸佛。同口敷宣。天下禪宗。一音演暢。如何後學。略不聽從。自毀正因。反行魔說。只為宿薰業種。生遇邪師。善力易消。惡根難拔。豈不見古聖道。見一魔事。如萬箭攢心。聞一魔聲如千錐劄耳。速須遠離。不可見聞。各自究心。慎莫容易。久立珍重。


佛號梵唄: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求生淨土

相關:

念佛的十種功德利益

往生淨土要訣 : 信願持名

認識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善美

依止善導大師 持念彌陀名號

什麼障礙我們學佛

>> 回主頁: 淨土法門經論必讀



avatar-img
13會員
350內容數
釋迦牟尼佛出興於世,就是為了要說阿彌陀佛的本願。真能究竟幫助眾生的,只有淨土念佛法門,是乘佛願力之法。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一心堅信阿彌陀佛,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念念不捨,如此念佛,定能往生至西方極樂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念相應一念佛 的其他內容
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法。信能增長智功德。信能必到如來地。信令諸根淨明利。信力堅固無能壞。信能永滅煩惱本。信能專向佛功德。信為功德不壞種。信能生長菩提樹。信能增益最勝智。信能示現一切佛。
華嚴經云。欲見十方一切佛。欲施無盡功德藏。欲滅眾生諸苦惱。宜應速發菩提心。又云。菩提心者猶如種子。能生一切諸佛法故。菩提心者猶如良田。能長眾生白淨法故。菩提心者猶如大地。能持一切諸世間故。菩提心者猶如淨水。能洗一切煩惱垢故。菩提心者猶如大風。普於世間無所閡故菩提心者猶如盛火。能燒一切諸見薪故。
涅槃經云。佛說。修一善心破百種惡。如少金剛能壞須彌。亦如少火能燒一切。如少毒藥能害眾生。少善亦爾能破大惡。日摩尼寶經云。佛告迦葉菩薩。我觀眾生。雖後數千巨億萬劫。在欲愛中為罪所覆。若聞佛經一反念善。罪即消盡。
若一念心,瞋恚邪淫,即地獄業。慳貪不施,即餓鬼業。愚癡闇蔽,即畜生業。我慢貢高,即修羅業。堅持五戒即人業。精修十善即天業。證悟人空即聲聞業。知緣性離即緣覺業。六度齊修即菩薩業。真慈平等即佛業。若心淨,即香臺寶樹,淨剎化生。心垢,則丘陵坑坎,穢土稟質。皆是等倫之果。能感增上之緣。是以離自心源更無別體。
夫眾善所歸。皆宗實相。如空包納。似地發生。是以但契一如。自含眾德。然不動真際。萬行常興。不壞緣生。法界恒現。寂不閡用。俗不違真。有無齊觀。一際平等。是以萬法唯心。應須廣行諸度。不可守愚空坐。以滯真修。若欲萬行齊興。畢竟須依理事。理事無閡。其道在中遂得自他兼利。而圓同體之悲。終始該羅。以成無盡之行。
文殊言:「汝今念佛今正是時。諸修行門,無過念佛,供養三寶福慧雙修。此之二門最為善要。我於過去劫中,因觀佛故因念佛故因供養故,得一切種智。是故一切諸法,般若波羅蜜甚深禪定,乃至諸佛皆從念佛而生。故知念佛諸法之王。當云何念?此世界西有阿彌陀佛,彼佛願力不可思議。汝當繼念令無間斷。命終決定往生永不退轉。」
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法。信能增長智功德。信能必到如來地。信令諸根淨明利。信力堅固無能壞。信能永滅煩惱本。信能專向佛功德。信為功德不壞種。信能生長菩提樹。信能增益最勝智。信能示現一切佛。
華嚴經云。欲見十方一切佛。欲施無盡功德藏。欲滅眾生諸苦惱。宜應速發菩提心。又云。菩提心者猶如種子。能生一切諸佛法故。菩提心者猶如良田。能長眾生白淨法故。菩提心者猶如大地。能持一切諸世間故。菩提心者猶如淨水。能洗一切煩惱垢故。菩提心者猶如大風。普於世間無所閡故菩提心者猶如盛火。能燒一切諸見薪故。
涅槃經云。佛說。修一善心破百種惡。如少金剛能壞須彌。亦如少火能燒一切。如少毒藥能害眾生。少善亦爾能破大惡。日摩尼寶經云。佛告迦葉菩薩。我觀眾生。雖後數千巨億萬劫。在欲愛中為罪所覆。若聞佛經一反念善。罪即消盡。
若一念心,瞋恚邪淫,即地獄業。慳貪不施,即餓鬼業。愚癡闇蔽,即畜生業。我慢貢高,即修羅業。堅持五戒即人業。精修十善即天業。證悟人空即聲聞業。知緣性離即緣覺業。六度齊修即菩薩業。真慈平等即佛業。若心淨,即香臺寶樹,淨剎化生。心垢,則丘陵坑坎,穢土稟質。皆是等倫之果。能感增上之緣。是以離自心源更無別體。
夫眾善所歸。皆宗實相。如空包納。似地發生。是以但契一如。自含眾德。然不動真際。萬行常興。不壞緣生。法界恒現。寂不閡用。俗不違真。有無齊觀。一際平等。是以萬法唯心。應須廣行諸度。不可守愚空坐。以滯真修。若欲萬行齊興。畢竟須依理事。理事無閡。其道在中遂得自他兼利。而圓同體之悲。終始該羅。以成無盡之行。
文殊言:「汝今念佛今正是時。諸修行門,無過念佛,供養三寶福慧雙修。此之二門最為善要。我於過去劫中,因觀佛故因念佛故因供養故,得一切種智。是故一切諸法,般若波羅蜜甚深禪定,乃至諸佛皆從念佛而生。故知念佛諸法之王。當云何念?此世界西有阿彌陀佛,彼佛願力不可思議。汝當繼念令無間斷。命終決定往生永不退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日用隨緣時,撥置了,得靜處、便靜;
Thumbnail
戒行常存時省身 慎思明辨自清心 恐無常一旦現前 懼其無備災禍臨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Thumbnail
西晉 月氏國三藏 竺法護 譯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原文,細體字為白話) 「聖慧之明入於無量,分別聰達,道靡不通,其智慧輪莫能遏毀,行權方便暢識一切眾生根本,為說經法莫能抑制,而皆斷絕一切處所閉結之行,照見群黎所欲咨受。」 聖人的智慧光明無量,分辨清楚,通達大道,沒有不通的地方。他們的智慧
Thumbnail
夏蓮居老居士,慈智雙運、集錄經文成就《淨修捷要》三十二拜禮拜文。為一大藏教之指歸,為禪、律、密、淨精華之薈萃,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心法,為末法修行之捷要。故恭敬讀誦禮拜觀想發願迴向,則於成就無上菩提大道有提綱擎領之用。可謂捷徑中之捷徑;用力少而收效宏;不知不覺即暗合道妙;於末法眾生最為契合。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Thumbnail
修習不淨觀,可以克服所有的怖畏;厭離輪迴,希求解脫;可以轉修觀禪,證悟道果;特別是心有不樂、無聊,或貪欲生起時,要記得用這個修行法對治。
Thumbnail
修後於諸輪迴樂,剎那不生欲求心,晝夜欲求得解脫,爾時已生出離心。
Thumbnail
修後於諸輪迴福,剎那不生羨慕心,日夜欲求得解脫,爾時已生出離心。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日用隨緣時,撥置了,得靜處、便靜;
Thumbnail
戒行常存時省身 慎思明辨自清心 恐無常一旦現前 懼其無備災禍臨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Thumbnail
西晉 月氏國三藏 竺法護 譯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原文,細體字為白話) 「聖慧之明入於無量,分別聰達,道靡不通,其智慧輪莫能遏毀,行權方便暢識一切眾生根本,為說經法莫能抑制,而皆斷絕一切處所閉結之行,照見群黎所欲咨受。」 聖人的智慧光明無量,分辨清楚,通達大道,沒有不通的地方。他們的智慧
Thumbnail
夏蓮居老居士,慈智雙運、集錄經文成就《淨修捷要》三十二拜禮拜文。為一大藏教之指歸,為禪、律、密、淨精華之薈萃,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心法,為末法修行之捷要。故恭敬讀誦禮拜觀想發願迴向,則於成就無上菩提大道有提綱擎領之用。可謂捷徑中之捷徑;用力少而收效宏;不知不覺即暗合道妙;於末法眾生最為契合。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Thumbnail
修習不淨觀,可以克服所有的怖畏;厭離輪迴,希求解脫;可以轉修觀禪,證悟道果;特別是心有不樂、無聊,或貪欲生起時,要記得用這個修行法對治。
Thumbnail
修後於諸輪迴樂,剎那不生欲求心,晝夜欲求得解脫,爾時已生出離心。
Thumbnail
修後於諸輪迴福,剎那不生羨慕心,日夜欲求得解脫,爾時已生出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