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a #ISTP #INTJ #內向 #思考
十年前:#文組第一志願 #學霸 #無欲無求
十年後:#金融業 #與市場博弈 #不想工作~~
「相同職位的話,換不換公司感覺問題不大,能力都是自己的。 」
金融業的範疇有點大,具體來說 Nana 是在壽險公司的投資單位任職,主要的工作內容是寫台股的投資建議書給內部的主管及操盤手,他們再根據投資報告書的內容決定要投資哪一間公司。
壽險公司投資台股的資金大概有千億元以上(靡小編OS: wow~小老百姓無法想像的金額),為了確保投資效率,他們只會把投資標的鎖定在 200-300 左右家的大型企業,一個研究員就負責幾十家公司,包含了已經投資跟待觀察(尚未投資)的目標,而這些都會是明確的大型股票。負責的清單可以變動,但變動性不大,相對於投信一支基金只有幾十億,所以可能會關注更多不同類型的公司。
研究員的工作一言以蔽之「收集資訊,產出報告」。早上會進到公司看盤寫報告,下午就會參加負責公司辦的座談會,或是跟法人聊天以瞭解公司近況;若有出門的行程,隔天早會就要報告。
那最重要的「報告」裡面到底都寫了些什麼呢?(靡小編OS: 投資秘笈快拿出來瞧瞧~)
「重點就是預測股價跟獲利!」
Nana 說明他們除了看公司基本體質跟獲利狀況,也很關注市場對股價低反應,更多時候是預期市場的預期,例如預期市場對消息的反應、預期市場預期的價格、預期外資對市場走向的預期、心態及熱度等都是重點 (靡小編OS: 一堆預期,簡直就是市場跟外資的讀心師),所以研究員感覺有更多「博弈」的成分在裡面!(靡小編OS: 股市本來就是合法的公開賭盤~)
「從以前到現在,就只是賺一份薪水。」
Nana 每天的工作可能會影響幾億的資金流動,但對他來說工作也就如此。
雖然工作內容有趣,市場波動若如預測結果,他心中也會很有成就感,不過基本上研究員只負責提供報告,公司是否要根據報告操盤,最終取決於上層跟操盤手的決定。這導致 Nana 的績效很難被評定,花很多時間收集的資訊跟多方考量後做出的預測,如果沒有被實現也是 0 (靡小編OS: 甚至公司決定來個逆向操作,讓人捶心肝),所以只好抱持著「薪水穩定、獎金隨意」的心態了。(攤手)
此外,Nana 也覺得這份工作跟生活有點難切開,畢竟生活中一直都充斥著相關的資訊 (靡小編OS: 每天的新聞通知響不停),例如中國週末出了跟限電相關的報告,他可能週一上班時就要分享想法;這導致後來自己的關注清單也都是跟金融或交易相關的資訊,逐漸生活跟工作就越來越密不可分了。
「照理說很久都不換工作,應該算是個問題吧... 但不確定換出去一定好或不好,因為現在工作也沒有爛到一定要換。」Nana 有點苦惱,他坦承若周遭有機會,也會試著去投履歷,不過並不會很積極,畢竟「跳槽=加薪」在他的職位似乎並不適用,
「這個行業賺錢就是靠「業外」,就算跳槽、升等,薪水差異也不會到很多,薪水的差異甚至不會讓人想升等去扛管理職的壓力跟會議」
若想賺錢,Nana 建議直接到私募基金或是外商、中國、香港的投資機構,或是自己有能力讓別人請你做交易再分潤,賺的錢才會比較多。但這些選擇都要對自己的看法很有信心,才會離開產業去做投資。在 Nana 的規劃中,他覺得分析是有趣的,所以之後應該會繼續分析,往操盤手的方向邁進,畢竟十年金融業的累積都在自己身上,跟公司本身並沒有關係,不管換到哪裡能力都是自己的。
▲關於換工作的討論,除了錢以外,Nana 很在意的另一個點就是公司的「位置」!如果公司搬到遙遠的地方他就會選擇「換」!畢竟通勤時間真的是蠻折磨人的~(靡小編亂入)
家族企業
鄉愿的小氣鬼
投資中鋼~覺得完全不值得
投資市場永遠都有各路高層跟你說,就跟你說某某公司很好,你怎麼不多買一點,這類的馬後炮。
(想了很久) 地理位置不錯
產壽險投信基金等投資受到很多政府風控機制,操作彈性相當有限,很多時候還是不如認真的散戶靈活的多。
具體是營運、獲利、體制都變差了
覺得自己成長的太少了,好像沒什麼成長,像是薪水。
目標是不要工作,不工作以後想幹嘛都可以,不過目前也沒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