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槓創作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近年來,很多人用不同的職業、證照與興趣來定義自己,斜槓成了流行,大家突然無法滿足於只用一種身份介紹自己。

 

我的爸爸不知道斜槓這個詞,卻是資深斜槓創作者。他還沒退休前,在枯燥的正職之外,樂趣就是週末抽出兩個半天,伏案寫毛筆字畫畫。一整年再挑出一幅滿意的作品裱框,喜滋滋地喚很久才回家一次的我觀賞。他的生活中沒有臉書,興趣只為了自己開心,能炫耀的只有家人。

 

我們這些家人有時還不識相地過分認真,一一指出哪裡畫得不好……可能因為不服氣我們的指教,老爸接著會買更多書,大量臨摹與習作,不到兩三天,地上的宣紙便堆成一疊小山。

 

最近,開始有人向他討字,老爸很得意。他寫給別人的字是不計成本的,先反覆練習到有把握了,才寫在上好的紙上。如果按照「斜槓最好能變現」這條世俗認知,老爸的斜槓興趣不僅沒賺錢,還倒貼,可是他並不在乎。他偶爾有些創作上的體會,覺得用說的不足以精確表達,乾脆去文具行買了一刀傳統綠線框的四百字稿紙,寫成一篇篇的小文章,大型家族聚會時拿給眾人輪流傳閱。

 

我跟我爸不一樣,直到最近一年才享受到創作帶來的快樂。因為還在多方摸索,挫折的時候多,但也有少數時刻能篤定地認為,對,這題目我能寫。要是遇到寫得順利,或發表後發現為他人貢獻了歡笑,這快樂可以持續久一點。

 

要是看到陌生人對我寫的人事物有共鳴,也將自己的故事拋出來回應,那就超越快樂了,像是朝平靜的湖上丟了顆小石頭,並無所求,然後看到陣陣漣漪從另一頭回傳過來。是誰站在湖的那邊,有著什麼樣的人生呢?我感受到作家朋友說的,因為創作而發現自己原來擁有同儕。這份奇妙的感動是之前不寫作的我從未預想過的。

 

因為這樣,每次聽到朋友激動談論他們遇到的怪人、衰事,或奇妙的遭遇,都忍不住勸他們寫下來。透過創作,我們與事件產生距離,觀看的角度改變,一個人因此擁有修改自己歷史的權利。

 

有人創作是為了出書、成名與得獎,擁有世俗的肯定是才華加上運氣。但創作也可以是這樣的:在某個魔幻時刻,你從日常勞動、從使用數十年的身份(不管是母親、女兒、公司的員工)中醒覺,意識到底層還有一個自己,而他有話要說。

不管你原本是什麼性格,擁有什麼職業或認同,那都是發光的時刻:創作者的你出生了。

avatar-img
96會員
50內容數
這是我第一次針對非特定作者,以編輯角度出發而寫的文章。每篇文章都會針對最普遍與最重要的概念提出說明與練習。儘管這些文章無法照顧到所有創作者的需求。但如果只有某篇文章某句話能帶給你啟發或安慰,對我來說,那就值得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編輯導航中 的其他內容
我從自己切身經驗學到,只要持續寫下去,慢慢就會長出書寫肌肉、對主題的判斷力、掌握細節的手感。可能,還會長出一顆心,對於創作者的脆弱有更多包容……
只要切換為編輯模式,我馬上高度社會化,能將話說得委婉絲滑,務求作者能在無痛中服下建議,回家冷靜後,大多能面對作品或多或少地修改。
我是推理迷,因此或熟或不熟地認識了許多推理作家,意外觀察到從狂熱讀者變成作者,再從作者蛻變成優秀作家的過程。
最近幾年陸續出現職人題材的書籍與影視劇,各科的醫生、律師、救火員、做工的人、魚販、禮儀師……可是,救護技術員還沒人寫,沒人寫的職業與故事還好多好多啊。
我常常遇到一些創作者想寫回憶錄,卻不知怎麼裁減與挑選生命經驗與特殊事件,大小事一率寫成流水帳。我總是建議他們從自序寫起,設想在書付梓前夕,回顧起心動念寫書的原因、哪些事件非放入不可。
創作者該積極參選文學獎、或經營社群以累積聲量,還是持續修稿直接投稿給出版社,哪個方法比較好?
我從自己切身經驗學到,只要持續寫下去,慢慢就會長出書寫肌肉、對主題的判斷力、掌握細節的手感。可能,還會長出一顆心,對於創作者的脆弱有更多包容……
只要切換為編輯模式,我馬上高度社會化,能將話說得委婉絲滑,務求作者能在無痛中服下建議,回家冷靜後,大多能面對作品或多或少地修改。
我是推理迷,因此或熟或不熟地認識了許多推理作家,意外觀察到從狂熱讀者變成作者,再從作者蛻變成優秀作家的過程。
最近幾年陸續出現職人題材的書籍與影視劇,各科的醫生、律師、救火員、做工的人、魚販、禮儀師……可是,救護技術員還沒人寫,沒人寫的職業與故事還好多好多啊。
我常常遇到一些創作者想寫回憶錄,卻不知怎麼裁減與挑選生命經驗與特殊事件,大小事一率寫成流水帳。我總是建議他們從自序寫起,設想在書付梓前夕,回顧起心動念寫書的原因、哪些事件非放入不可。
創作者該積極參選文學獎、或經營社群以累積聲量,還是持續修稿直接投稿給出版社,哪個方法比較好?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雖然已經過了一陣子(然後預算還算不出來到底刪了多少錢),但過年整理房間時翻到這張,還是廣傳一下金門立委陳玉珍的要飯說好了。她可能看錯了,我們手裡的是聚寶盆。 (明天2/19從斗六北上台北,若有在雲林金門人信任我可以約今天在斗六火車站請我轉交連署至造冊地點,我帶空白的給你寫也可以。)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一年前,我加入她的首批方格子付費訂閱制,沒想到,一場沒有終點的虛擬實境體驗就此開始。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雖然已經過了一陣子(然後預算還算不出來到底刪了多少錢),但過年整理房間時翻到這張,還是廣傳一下金門立委陳玉珍的要飯說好了。她可能看錯了,我們手裡的是聚寶盆。 (明天2/19從斗六北上台北,若有在雲林金門人信任我可以約今天在斗六火車站請我轉交連署至造冊地點,我帶空白的給你寫也可以。)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一年前,我加入她的首批方格子付費訂閱制,沒想到,一場沒有終點的虛擬實境體驗就此開始。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輸出自己的想法成為創意家或藝術家是不容易的,但是生活中沒有任何的創意或想法,一成不變的過日子對我而言可能更難。」 這是最近看到的大眾占卜影片中,老師說得很有穿透力的一段話。
Thumbnail
不要問我為什麼要重寫自我介紹,因為我也不知道!可能是設計工作有點乏味了,想要透過寫作來找點樂趣。
脆開始風行(Threads),打開都能看到陌生帳號發文。   拜演算法之賜,人人都有成名機會,不需要十五分鐘,三分鐘三百字不到的流水帳,都有可能收穫幾十萬個讚,讓人恍惚認為自己能創業當老闆。然而,身處滿大街自稱作家和 KOL 的時代,檢視公眾人物發言的邊界越趨模糊,前陣子看見一個帳號,是個小女孩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本人的作品如下: 《靈魂絮語》(廢文+短篇小說專欄):https://www.penana.com/story/85242 《食人族互助會》(黑色幽默諷刺小說): https://www.penana.com/story/92160 《Outbreak戰翼敘事曲》(R-18黑暗奇幻小說,這是
Thumbnail
在這個多元數位工具以及社群媒體的時代,我們的職涯不再僅限於單一方向。 與本文一起探討如何建立獨特的個人品牌形象,提升競爭力並開啟職涯新篇章。
Thumbnail
最近加入了這個有趣的地方 ,收到了系統關切 ,怎麼還沒看到你的創作 文字,是人們用來溝通交流的工具。 常常會很佩服能把文字依照自己想法,打成一大串文章的創作者。 總是想像,能一直不斷的創作文章,以此維生的人,到底是如何文思泉湧的。 也許真的需要不斷的大量閱讀,才能有更多的文字素材可以隨時讓大
Thumbnail
「輸出自己的想法成為創意家或藝術家是不容易的,但是生活中沒有任何的創意或想法,一成不變的過日子對我而言可能更難。」 這是最近看到的大眾占卜影片中,老師說得很有穿透力的一段話。
Thumbnail
不要問我為什麼要重寫自我介紹,因為我也不知道!可能是設計工作有點乏味了,想要透過寫作來找點樂趣。
脆開始風行(Threads),打開都能看到陌生帳號發文。   拜演算法之賜,人人都有成名機會,不需要十五分鐘,三分鐘三百字不到的流水帳,都有可能收穫幾十萬個讚,讓人恍惚認為自己能創業當老闆。然而,身處滿大街自稱作家和 KOL 的時代,檢視公眾人物發言的邊界越趨模糊,前陣子看見一個帳號,是個小女孩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本人的作品如下: 《靈魂絮語》(廢文+短篇小說專欄):https://www.penana.com/story/85242 《食人族互助會》(黑色幽默諷刺小說): https://www.penana.com/story/92160 《Outbreak戰翼敘事曲》(R-18黑暗奇幻小說,這是
Thumbnail
在這個多元數位工具以及社群媒體的時代,我們的職涯不再僅限於單一方向。 與本文一起探討如何建立獨特的個人品牌形象,提升競爭力並開啟職涯新篇章。
Thumbnail
最近加入了這個有趣的地方 ,收到了系統關切 ,怎麼還沒看到你的創作 文字,是人們用來溝通交流的工具。 常常會很佩服能把文字依照自己想法,打成一大串文章的創作者。 總是想像,能一直不斷的創作文章,以此維生的人,到底是如何文思泉湧的。 也許真的需要不斷的大量閱讀,才能有更多的文字素材可以隨時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