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6:【约伯对以利法的答辩】
一、约伯自述苦况(1-13)
二、贵友毫无慈怜之心(14-23)
三、请友教导(24-30)
一、约伯自述苦况(1-13)
约伯承认他的言语冒失,但是有原因的。他的烦恼和灾害比海沙更重,他的灵饮尽全能者的箭的毒。虽然书中列出反面和可怕的事,特别是约伯所说的,可是它们都很美丽地舖排出来,令情感浓厚的读者都被其笔力所触动。约伯抱怨他发出这样痛苦是有理由的,就如野驴不会无因而吼叫。苦难和哀号就好象食物淡味和调味剂。他愿意死去因为他没有气力去忍耐,且对前路无望可等候。延长寿命(忍耐)也没有用处。
【伯六1-2】1「约伯回答说:」2「“惟愿我的烦恼称一称,我一切的灾害放在天平里,」
本章和7章为约伯回答以利法的话。他不认为自己的受苦是件小事,他为自己的无辜力辩。以利法不但未能说服他,反令他更痛苦。他的答辩可分为两部分:(1)为他的诉苦辩护(六2~13);(2)申诉神待他的严苛(七1~21)。
约伯对他的朋友甚感失望。他渴望同情,不是讥刺谴责(伯六14~30)。他困惑不解了,他自信不是一个坏人,但是「他的肉体却以虫子和尘土为衣」(伯七5),他的苦难如此剧烈。即使他有罪过,也不是甚么大罪,何至于受到如此可怕的刑罚。他祷告神,不如让他死了(伯六9)。 惟愿我的烦恼称一称,我一切的灾害放在天平里:从人性的层面反驳了主张因果报应的以利法。意指若有人想要责备身陷困境之人,就应当首先体谅对方所承受的痛苦。
【伯六3】「现今都比海沙更重,所以我的言语急躁。」
急躁:运用反语手法,责备以利法的轻率之举,因为他未能体谅约伯深不可测的痛苦。同时,也体现了约伯的信仰,他谦卑地承认了自己因痛苦而发的抱怨(3章)。约伯承认自己「言语急躁」(3节),因为他坚信自己的苦难是出于神,是因「全能者的箭射入我身」(4节)、「神的惊吓摆阵攻击我」(4节),所以痛苦难当。他发现自己已经从神的「密友」(二十九4)变成了「仇敌」(十三24),并且完全不明白这是怎么发生的,这就是他最大的痛苦。
【伯六4】「因全能者的箭射入我身,其毒,我的灵喝尽了;神的惊吓摆阵攻击我。」
「其毒」:指箭头所涂上的毒药。约伯非常恐惧;是形容神的武器列阵攻击他。把神当作是(战车)射手的这个形像。毒害他的灵的,这是神明显的敌意,像一阵可怕的箭一样。神用各种恐布的灾难击打我。全能者的箭:指一般的灾难(申32:23;诗7:13;38:2;结5:16)。约伯在这里特别提到神是他苦难的创作者。这种想法似乎增加了他的痛苦,因为他不明白神为什么这样对他。
【伯六5-6】5「野驴有草岂能叫唤?牛有料岂能吼叫?」6「物淡而无盐岂可吃吗?蛋青有什么滋味呢?」
动物吃饱了便不会叫唤,人若无痛苦岂会埋怨?约伯认为无辜而受苦有申诉的权利。以利法的话太空泛,就象未加盐的食物或者蛋白一样淡然无味。虽然以利法并没有明说约伯犯罪,但言语之中已经断定约伯是因犯罪而被神「惩治」和「管教」(四8;五17),劝他按照某种「属灵的方式」让生活恢复正常(五17~27)。虽然以利法所提出的条件不难满足,但约伯却看出了其中的危险,所以拒绝了他的劝告。六至七章都是他的回应。
【伯六7】「看为可厌的食物,我心不肯挨近。」
约伯说,听以利法的劝告就好像吃无味的蛋白(“蛋青”)。在人们经历严厉的试炼后,毫无帮助的劝导对他来说是场灾难。他会有礼貌地听,但内心却仍满腹哀愁,根本得不着安慰。对于那些受伤害的人不要急于给予劝告,他们常常需要怜悯多过劝告。这里约伯看似要回应以利法,事实上约伯也在此控诉神对他的伤害是让他无法承受的。其实约伯可能对朋友的要求也太高了,他自己既然面对难以承担的特殊痛苦,又如何期望朋友可以了解或有独特的见解呢?他的忿怒,其实背后应该是针对神,而不只是朋友。
【伯六8-9】8「“惟愿我得着所求的,愿神赐我所切望的;」9「就是愿神把我压碎,伸手将我剪除。」
8-9节约伯说他知道生命在神手中,愿神取去他的性命。他确知自己未犯罪(“没有违弃那圣者的言语”),即令死去,仍会以此为荣,为此辩护。在悲痛中,约伯想放弃挣扎,结束自己的生命,从痛若中解脱出来。但神没有应允他的请求。祂对约伯有更大的计划。像约伯一样,我们在遇到艰难时,也有想放弃的念头。一帆风顺时要信靠神,但在逆境中信靠祂,是考验我们承受极限并锻炼我们信心的时机。不论困扰的大小,要相信神在掌握一切,并看顾我们(罗8:28)。
【伯六10】「我因没有违弃那圣者的言语,就仍以此为安慰,在不止息的痛苦中还可踊跃。」
「圣者」,指神(赛一4;五19)。虽然以利法话里话外的定罪(四8;五17)并不能正面帮助约伯,但却让约伯暗自思考「没有违弃那圣者的言语」(10节),所以问心无愧,「在不止息的痛苦中还可踊跃」(8节),在绝望痛苦中还有勇气不断转向神。
【伯六11】「我有什么气力使我等候?我有什么结局使我忍耐?」
使我忍耐:可译为“我岂能延长自己的生命”。以利法曾肤浅地说过只要约伯悔改便能轻易地恢复原状(5:18~26)。然而,事实上对约伯而言,回到从前是决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本文勾勒了约伯的双重心绪:既顺服生命之主——神,又向神倾诉为何不保守自己的埋怨之情。「结局」(11节)意味着盼望,约伯此时完全不知道「主给他的结局,明显主是满心怜悯,大有慈悲」(雅五11),所以没有「气力」(11节)再忍耐下去。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在地上「忍耐到底」(太十22),是因为神已经向我们显明了「祂旨意的奥秘」(弗一9)。
【伯六12】「我的气力岂是石头的气力?我的肉身岂是铜的呢?」
长期忍受这样的折磨,需要铜一般是身体和石头般的力气。约伯没有虚假的刚毅;他是具有肉身与神经的人,不是石头或铜。他所有的资源全都耗尽了,没有留下耐力。
二、贵友毫无慈怜之心(14-23)
当约伯最需要他们时,他的朋友(他称他们为弟兄)辜负了他和令他失望。他比喻他们为干涸的溪流和河水,当你需要他们时便完全消失得无影无踪。虽然他没有向他们寻求什么,他们反而激烈地批评他,却不能告诉他怎样犯了罪。
【伯六13】「在我岂不是毫无帮助吗?智慧岂不是从我心中赶出净尽吗?」
智慧岂不是从我心中赶出净尽吗:遇到困难时,我们通常都为了寻找对策而绞尽脑汁。约伯不仅告白了自己一切努力都已达到极限,且令我们感到他开始怀疑一直以来支撑他的信心。以利法劝告约伯继续「仰望神」(五8),但约伯已经没有力量和盼望继续「等候、忍耐」(11节),所以他并没有假装刚强、苦苦挣扎,只想一死了之。我们若是靠着肉体的力量行走天路,是走不了多远的;指望朋友的帮助,最终也往往是失望(13节)。我是彻底的无助,智慧不是离我而去吗?
【伯六14】「“那将要灰心、离弃全能者、不敬畏神的人,他的朋友当以慈爱待他。」
约伯说,一个人要是没有了慈爱,可以叫灰心失望的人离开神,对一个身受痛苦而口不择言的人,应以慈爱相待,因为是痛苦令他说平常决不会说的话。约伯说他的朋友像旱溪,大雨时水满,天热大家要水时,溪却干涸(17节)。他没有向朋友求一分物质的帮助(22节),他需要的是爱和同情。这里并非表示约伯要离弃神,而是指他渴望朋友的同情。不管我是不是已经离弃了全能的神,在这样的患难中,我需要忠心的朋友当以慈爱待我。
【伯六15】「我的弟兄诡诈,好像溪水,又像溪水流干的河道。」
我的朋友诡诈,你们像溪水一样靠不住,久旱不雨就干涸了。「溪水流干的河道」指旷野里季节性的旱溪。约伯把朋友们比作旱溪,当地有许多河道,冬天没有旅行人的时候溪水充满,夏天旅行人多的时候就干涸。意思就是这些朋友锦上添花有余,而需要雪中送炭时却不出现。
【伯六16】「这河,因结冰发黑,有雪藏在其中;」17「天气渐暖,就随时消化;日头炎热,便从原处干涸。」
这河,溪水因结冰而混浊,积雪掩盖在其上;天气一暖溪水就消失,气候一热就干涸。他比喻他们为干涸的溪流和河水,当你需要他们时便完全消失得无影无踪。虽然他没有向他们寻求什么,他们反而激烈地批评他,却不能告诉他怎样犯了罪。
【伯六18】「结伴的客旅离弃大道,顺河偏行,到荒野之地死亡。」
15-18节朋友,你们简直难以信赖,就像一条小溪,在冬天它被冰雪封住,到了夏天,它却干涸了;在旅客绕道来寻找水源的时候,它却是滴水全无,以致他们都渴死在荒地之上。 三位朋友为了帮助约伯,都坚持要求约伯顺从他们的意见,但他们却是「诡诈」(15节)的旱溪,是让人「离弃大道,顺河偏行,到荒野之地死亡」(18节)的死路。我们安慰人、劝勉人的时候,不要总是满有把握地替人出主意,当心这主意也会带人「到荒野之地死亡」,正如谚语所说的:「通往地狱的道路是由良好的愿望铺成的。」
【伯六19】「提玛结伴的客旅瞻望,示巴同伙的人等候。」
提玛:阿拉伯沙漠北——绿洲;示巴:在阿拉伯大沙漠南(一15注)。 提玛:是以实玛利的后裔(创25:15),阿拉伯商队部落之一(赛21:14;耶25:23)。 示巴人:形成当时阿拉伯的主流,游走腓尼基等地买卖黄金、香料、印度商品等(诗72:10;赛60:6;耶6:20;结27:22),都是当时从事长途贸易的民族。来自提玛与示巴的沙漠商人到处张望,拼命地希望找到水,就像约伯希望从他朋友们获得安慰一样。
【伯六20】「他们因失了盼望就抱愧,来到那里便蒙羞。」
可是他们的希望落空抱愧。失望地到达那里。就像约伯一样,他们全都失了盼望,因为他们的盼望全都是建立在虚无飘渺上。
【伯六21】「现在你们正是这样,看见惊吓的事便惧怕。」
对我来说,现在你们正像这河道;你们看见了我的灾难便惊慌退缩。约伯断言以利法的说法是因为惧怕,惧怕约伯的苦难会临到自己,所以不敢正视这个苦难,选择落井下石。我对你们也大失所望。你们看见我这个样子,就都惧怕了我,置我于不顾,竟没有一个愿意帮助我。
【伯六22-23】22「我岂说,请你们供给我,从你们的财物中送礼物给我?」23「岂说,拯救我脱离敌人的手吗?救赎我脱离强暴人的手吗?」
当期望的真挚同情与理解竟然变成冷淡的指责时,约伯感到大为失望,同时也看见朋友们内心中的恐惧和自私,便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一点。约伯的朋友们所缺乏的就是出于真爱的理解与怜悯。约伯所祈望的不是物质上的帮助,而是同情和了解。
三、请友教导(24-30)
约伯坚持他的正直,纵然以利法话中暗示他是个隐藏的罪人。他想确实知道自己在何事上犯错,且证明在他的舌上有不义之处。第27节是对他朋友的反控;或许他朋友贬低的是约伯自己。请朋友改变他们错误的论点。约伯自己可以分辨好歹,又确实知道所受的苦楚不是犯罪的缘故。
【伯六24】「“请你们教导我,我便不作声,使我明白在何事上有错。」
请你们指教,我就默不作声;请指示,我有甚么过错。约伯承认人会因犯罪而受苦,但他没有犯未曾承认过的任何罪。他说诚实话,决不说谎(25,28节)。他欢迎大家指出他的罪;如果有,他一定会承认,会求神赦免。以利法的话太过冷酷,不但不能帮助朋友,反而落井下石。
【伯六25】「正直的言语力量何其大!但你们责备,是责备什么呢?」26】「绝望人的讲论既然如风,你们还想要驳正言语吗?」
25-26节“本来说实话是最好不过的,但你们的指责却毫无事实根据,难道你们 就是为了我在绝望中呻吟几句,就来谴责我吗?约伯说,正直的言语是有效果的。但你们责备的话又有什么用呢?你们的理由并不充分。以利法指出了约伯的错误,约伯借着这句话来陈述自己的状态。也就是极度的苦难毁灭了约伯的所有盼望,因此责怪和责备约伯不具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约伯认为以利法的责备毫无根据,他并不是因犯罪而遭神责打、备受苦难。
【伯六27】「你们想为孤儿拈阄,以朋友当货物。」
约伯在极度痛苦中用严厉的语气责备他的朋友心肠刚硬。「你们想为孤儿拈阄,以朋友当货物」,是比喻朋友出卖友情,把约伯当作商品评头论足,不尊重他的人格。
【伯六28-29】28「“现在请你们看看我,我决不当面说谎。」29「请你们转意,不要不公;请再转意,我的事有理。」
现在请你们看看我,我决不在你们的面撒谎。你们再仔细想一想,不可这样不公平;再想一想,因我正直无伪。约伯在这里说自己问心无愧。请朋友改变他们错误的论点。约伯自己可以分辨好歹,又确实知道我所受的苦楚不是犯罪的缘故。
【伯六30】「我的舌上,岂有不义吗?我的口里岂不辨奸恶吗?”」
约伯提到自己的正直,不是因为他无罪,而是因为他与神有正确的关系。他并没有犯他朋友所控告的罪(31章他对自己过去生活的总结)。这节经文的另一种意思为,“我的义仍然立得住”。义并不表示无罪(罗3:23),只有耶稣是无罪的,是没有错误的思想和行动的。在书的末尾我们看到,连约伯也需要改变他对神的态度。虽然如此,约伯仍是义人(1:8)。他很小心地尽他所能,在生活的各方面顺服神。 约伯对以利法的反驳已失去了节制,不仅直接非难朋友们,还极力主张自己绝对公义。在此,我们可以发现约伯必然受到神的责备。因为人的确是一个有限的存在,约伯却过于相信自己的道德判断能力而强调自己的绝对公义。
一、约伯自述苦况(1-13)
二、贵友毫无慈怜之心(14-23)
三、请友教导(24-30)
一、约伯自述苦况(1-13)
约伯承认他的言语冒失,但是有原因的。他的烦恼和灾害比海沙更重,他的灵饮尽全能者的箭的毒。虽然书中列出反面和可怕的事,特别是约伯所说的,可是它们都很美丽地舖排出来,令情感浓厚的读者都被其笔力所触动。约伯抱怨他发出这样痛苦是有理由的,就如野驴不会无因而吼叫。苦难和哀号就好象食物淡味和调味剂。他愿意死去因为他没有气力去忍耐,且对前路无望可等候。延长寿命(忍耐)也没有用处。
【伯六1-2】1「约伯回答说:」2「“惟愿我的烦恼称一称,我一切的灾害放在天平里,」
本章和7章为约伯回答以利法的话。他不认为自己的受苦是件小事,他为自己的无辜力辩。以利法不但未能说服他,反令他更痛苦。他的答辩可分为两部分:(1)为他的诉苦辩护(六2~13);(2)申诉神待他的严苛(七1~21)。
约伯对他的朋友甚感失望。他渴望同情,不是讥刺谴责(伯六14~30)。他困惑不解了,他自信不是一个坏人,但是「他的肉体却以虫子和尘土为衣」(伯七5),他的苦难如此剧烈。即使他有罪过,也不是甚么大罪,何至于受到如此可怕的刑罚。他祷告神,不如让他死了(伯六9)。 惟愿我的烦恼称一称,我一切的灾害放在天平里:从人性的层面反驳了主张因果报应的以利法。意指若有人想要责备身陷困境之人,就应当首先体谅对方所承受的痛苦。
【伯六3】「现今都比海沙更重,所以我的言语急躁。」
急躁:运用反语手法,责备以利法的轻率之举,因为他未能体谅约伯深不可测的痛苦。同时,也体现了约伯的信仰,他谦卑地承认了自己因痛苦而发的抱怨(3章)。约伯承认自己「言语急躁」(3节),因为他坚信自己的苦难是出于神,是因「全能者的箭射入我身」(4节)、「神的惊吓摆阵攻击我」(4节),所以痛苦难当。他发现自己已经从神的「密友」(二十九4)变成了「仇敌」(十三24),并且完全不明白这是怎么发生的,这就是他最大的痛苦。
【伯六4】「因全能者的箭射入我身,其毒,我的灵喝尽了;神的惊吓摆阵攻击我。」
「其毒」:指箭头所涂上的毒药。约伯非常恐惧;是形容神的武器列阵攻击他。把神当作是(战车)射手的这个形像。毒害他的灵的,这是神明显的敌意,像一阵可怕的箭一样。神用各种恐布的灾难击打我。全能者的箭:指一般的灾难(申32:23;诗7:13;38:2;结5:16)。约伯在这里特别提到神是他苦难的创作者。这种想法似乎增加了他的痛苦,因为他不明白神为什么这样对他。
【伯六5-6】5「野驴有草岂能叫唤?牛有料岂能吼叫?」6「物淡而无盐岂可吃吗?蛋青有什么滋味呢?」
动物吃饱了便不会叫唤,人若无痛苦岂会埋怨?约伯认为无辜而受苦有申诉的权利。以利法的话太空泛,就象未加盐的食物或者蛋白一样淡然无味。虽然以利法并没有明说约伯犯罪,但言语之中已经断定约伯是因犯罪而被神「惩治」和「管教」(四8;五17),劝他按照某种「属灵的方式」让生活恢复正常(五17~27)。虽然以利法所提出的条件不难满足,但约伯却看出了其中的危险,所以拒绝了他的劝告。六至七章都是他的回应。
【伯六7】「看为可厌的食物,我心不肯挨近。」
约伯说,听以利法的劝告就好像吃无味的蛋白(“蛋青”)。在人们经历严厉的试炼后,毫无帮助的劝导对他来说是场灾难。他会有礼貌地听,但内心却仍满腹哀愁,根本得不着安慰。对于那些受伤害的人不要急于给予劝告,他们常常需要怜悯多过劝告。这里约伯看似要回应以利法,事实上约伯也在此控诉神对他的伤害是让他无法承受的。其实约伯可能对朋友的要求也太高了,他自己既然面对难以承担的特殊痛苦,又如何期望朋友可以了解或有独特的见解呢?他的忿怒,其实背后应该是针对神,而不只是朋友。
【伯六8-9】8「“惟愿我得着所求的,愿神赐我所切望的;」9「就是愿神把我压碎,伸手将我剪除。」
8-9节约伯说他知道生命在神手中,愿神取去他的性命。他确知自己未犯罪(“没有违弃那圣者的言语”),即令死去,仍会以此为荣,为此辩护。在悲痛中,约伯想放弃挣扎,结束自己的生命,从痛若中解脱出来。但神没有应允他的请求。祂对约伯有更大的计划。像约伯一样,我们在遇到艰难时,也有想放弃的念头。一帆风顺时要信靠神,但在逆境中信靠祂,是考验我们承受极限并锻炼我们信心的时机。不论困扰的大小,要相信神在掌握一切,并看顾我们(罗8:28)。
【伯六10】「我因没有违弃那圣者的言语,就仍以此为安慰,在不止息的痛苦中还可踊跃。」
「圣者」,指神(赛一4;五19)。虽然以利法话里话外的定罪(四8;五17)并不能正面帮助约伯,但却让约伯暗自思考「没有违弃那圣者的言语」(10节),所以问心无愧,「在不止息的痛苦中还可踊跃」(8节),在绝望痛苦中还有勇气不断转向神。
【伯六11】「我有什么气力使我等候?我有什么结局使我忍耐?」
使我忍耐:可译为“我岂能延长自己的生命”。以利法曾肤浅地说过只要约伯悔改便能轻易地恢复原状(5:18~26)。然而,事实上对约伯而言,回到从前是决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本文勾勒了约伯的双重心绪:既顺服生命之主——神,又向神倾诉为何不保守自己的埋怨之情。「结局」(11节)意味着盼望,约伯此时完全不知道「主给他的结局,明显主是满心怜悯,大有慈悲」(雅五11),所以没有「气力」(11节)再忍耐下去。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在地上「忍耐到底」(太十22),是因为神已经向我们显明了「祂旨意的奥秘」(弗一9)。
【伯六12】「我的气力岂是石头的气力?我的肉身岂是铜的呢?」
长期忍受这样的折磨,需要铜一般是身体和石头般的力气。约伯没有虚假的刚毅;他是具有肉身与神经的人,不是石头或铜。他所有的资源全都耗尽了,没有留下耐力。
二、贵友毫无慈怜之心(14-23)
当约伯最需要他们时,他的朋友(他称他们为弟兄)辜负了他和令他失望。他比喻他们为干涸的溪流和河水,当你需要他们时便完全消失得无影无踪。虽然他没有向他们寻求什么,他们反而激烈地批评他,却不能告诉他怎样犯了罪。
【伯六13】「在我岂不是毫无帮助吗?智慧岂不是从我心中赶出净尽吗?」
智慧岂不是从我心中赶出净尽吗:遇到困难时,我们通常都为了寻找对策而绞尽脑汁。约伯不仅告白了自己一切努力都已达到极限,且令我们感到他开始怀疑一直以来支撑他的信心。以利法劝告约伯继续「仰望神」(五8),但约伯已经没有力量和盼望继续「等候、忍耐」(11节),所以他并没有假装刚强、苦苦挣扎,只想一死了之。我们若是靠着肉体的力量行走天路,是走不了多远的;指望朋友的帮助,最终也往往是失望(13节)。我是彻底的无助,智慧不是离我而去吗?
【伯六14】「“那将要灰心、离弃全能者、不敬畏神的人,他的朋友当以慈爱待他。」
约伯说,一个人要是没有了慈爱,可以叫灰心失望的人离开神,对一个身受痛苦而口不择言的人,应以慈爱相待,因为是痛苦令他说平常决不会说的话。约伯说他的朋友像旱溪,大雨时水满,天热大家要水时,溪却干涸(17节)。他没有向朋友求一分物质的帮助(22节),他需要的是爱和同情。这里并非表示约伯要离弃神,而是指他渴望朋友的同情。不管我是不是已经离弃了全能的神,在这样的患难中,我需要忠心的朋友当以慈爱待我。
【伯六15】「我的弟兄诡诈,好像溪水,又像溪水流干的河道。」
我的朋友诡诈,你们像溪水一样靠不住,久旱不雨就干涸了。「溪水流干的河道」指旷野里季节性的旱溪。约伯把朋友们比作旱溪,当地有许多河道,冬天没有旅行人的时候溪水充满,夏天旅行人多的时候就干涸。意思就是这些朋友锦上添花有余,而需要雪中送炭时却不出现。
【伯六16】「这河,因结冰发黑,有雪藏在其中;」17「天气渐暖,就随时消化;日头炎热,便从原处干涸。」
这河,溪水因结冰而混浊,积雪掩盖在其上;天气一暖溪水就消失,气候一热就干涸。他比喻他们为干涸的溪流和河水,当你需要他们时便完全消失得无影无踪。虽然他没有向他们寻求什么,他们反而激烈地批评他,却不能告诉他怎样犯了罪。
【伯六18】「结伴的客旅离弃大道,顺河偏行,到荒野之地死亡。」
15-18节朋友,你们简直难以信赖,就像一条小溪,在冬天它被冰雪封住,到了夏天,它却干涸了;在旅客绕道来寻找水源的时候,它却是滴水全无,以致他们都渴死在荒地之上。 三位朋友为了帮助约伯,都坚持要求约伯顺从他们的意见,但他们却是「诡诈」(15节)的旱溪,是让人「离弃大道,顺河偏行,到荒野之地死亡」(18节)的死路。我们安慰人、劝勉人的时候,不要总是满有把握地替人出主意,当心这主意也会带人「到荒野之地死亡」,正如谚语所说的:「通往地狱的道路是由良好的愿望铺成的。」
【伯六19】「提玛结伴的客旅瞻望,示巴同伙的人等候。」
提玛:阿拉伯沙漠北——绿洲;示巴:在阿拉伯大沙漠南(一15注)。 提玛:是以实玛利的后裔(创25:15),阿拉伯商队部落之一(赛21:14;耶25:23)。 示巴人:形成当时阿拉伯的主流,游走腓尼基等地买卖黄金、香料、印度商品等(诗72:10;赛60:6;耶6:20;结27:22),都是当时从事长途贸易的民族。来自提玛与示巴的沙漠商人到处张望,拼命地希望找到水,就像约伯希望从他朋友们获得安慰一样。
【伯六20】「他们因失了盼望就抱愧,来到那里便蒙羞。」
可是他们的希望落空抱愧。失望地到达那里。就像约伯一样,他们全都失了盼望,因为他们的盼望全都是建立在虚无飘渺上。
【伯六21】「现在你们正是这样,看见惊吓的事便惧怕。」
对我来说,现在你们正像这河道;你们看见了我的灾难便惊慌退缩。约伯断言以利法的说法是因为惧怕,惧怕约伯的苦难会临到自己,所以不敢正视这个苦难,选择落井下石。我对你们也大失所望。你们看见我这个样子,就都惧怕了我,置我于不顾,竟没有一个愿意帮助我。
【伯六22-23】22「我岂说,请你们供给我,从你们的财物中送礼物给我?」23「岂说,拯救我脱离敌人的手吗?救赎我脱离强暴人的手吗?」
当期望的真挚同情与理解竟然变成冷淡的指责时,约伯感到大为失望,同时也看见朋友们内心中的恐惧和自私,便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一点。约伯的朋友们所缺乏的就是出于真爱的理解与怜悯。约伯所祈望的不是物质上的帮助,而是同情和了解。
三、请友教导(24-30)
约伯坚持他的正直,纵然以利法话中暗示他是个隐藏的罪人。他想确实知道自己在何事上犯错,且证明在他的舌上有不义之处。第27节是对他朋友的反控;或许他朋友贬低的是约伯自己。请朋友改变他们错误的论点。约伯自己可以分辨好歹,又确实知道所受的苦楚不是犯罪的缘故。
【伯六24】「“请你们教导我,我便不作声,使我明白在何事上有错。」
请你们指教,我就默不作声;请指示,我有甚么过错。约伯承认人会因犯罪而受苦,但他没有犯未曾承认过的任何罪。他说诚实话,决不说谎(25,28节)。他欢迎大家指出他的罪;如果有,他一定会承认,会求神赦免。以利法的话太过冷酷,不但不能帮助朋友,反而落井下石。
【伯六25】「正直的言语力量何其大!但你们责备,是责备什么呢?」26】「绝望人的讲论既然如风,你们还想要驳正言语吗?」
25-26节“本来说实话是最好不过的,但你们的指责却毫无事实根据,难道你们 就是为了我在绝望中呻吟几句,就来谴责我吗?约伯说,正直的言语是有效果的。但你们责备的话又有什么用呢?你们的理由并不充分。以利法指出了约伯的错误,约伯借着这句话来陈述自己的状态。也就是极度的苦难毁灭了约伯的所有盼望,因此责怪和责备约伯不具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约伯认为以利法的责备毫无根据,他并不是因犯罪而遭神责打、备受苦难。
【伯六27】「你们想为孤儿拈阄,以朋友当货物。」
约伯在极度痛苦中用严厉的语气责备他的朋友心肠刚硬。「你们想为孤儿拈阄,以朋友当货物」,是比喻朋友出卖友情,把约伯当作商品评头论足,不尊重他的人格。
【伯六28-29】28「“现在请你们看看我,我决不当面说谎。」29「请你们转意,不要不公;请再转意,我的事有理。」
现在请你们看看我,我决不在你们的面撒谎。你们再仔细想一想,不可这样不公平;再想一想,因我正直无伪。约伯在这里说自己问心无愧。请朋友改变他们错误的论点。约伯自己可以分辨好歹,又确实知道我所受的苦楚不是犯罪的缘故。
【伯六30】「我的舌上,岂有不义吗?我的口里岂不辨奸恶吗?”」
约伯提到自己的正直,不是因为他无罪,而是因为他与神有正确的关系。他并没有犯他朋友所控告的罪(31章他对自己过去生活的总结)。这节经文的另一种意思为,“我的义仍然立得住”。义并不表示无罪(罗3:23),只有耶稣是无罪的,是没有错误的思想和行动的。在书的末尾我们看到,连约伯也需要改变他对神的态度。虽然如此,约伯仍是义人(1:8)。他很小心地尽他所能,在生活的各方面顺服神。 约伯对以利法的反驳已失去了节制,不仅直接非难朋友们,还极力主张自己绝对公义。在此,我们可以发现约伯必然受到神的责备。因为人的确是一个有限的存在,约伯却过于相信自己的道德判断能力而强调自己的绝对公义。
上图:犹大旷野的旱溪Wadi Dragot,雨季有水,旱季干涸。以色列大部分的河都是季节性的旱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