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師,是因為我就是ta的「導師」。
❦ 霸氣,是因為我在生氣! (咦,那應該是"導師生氣一級晤談"才對! XDDD)
❦ 一級晤談,因為我不是專業輔導背景的"輔導老師"(可進行二級晤談),我只是「一般」的老師,所以我進行的晤談,屬於「一級晤談」的等級。
通常,我若發現導生有一些心理問題,我會轉介輔導處,輔導處的輔導老師也會後續聯繫家長,若孩子還需要進一步醫學上的協助,輔導老師會建議家長帶孩子就醫。
我自己不太敢直接跟孩子固定晤談,因為那是一種覺得"自己又不是醫生,怎麼可以給醫囑?"的罪惡感。
我相信專業。
但慢慢的,我發現,
醫生在有如天邊的醫院 (家長常說,兒童精神科掛到號了,大約二個月後能看診;心理門診難掛……自費去看的心理醫生價格不便宜……)
負責二級輔導的專輔老師有時不清楚班級裡(除而案生之外)其他學生的故事及互動,所以給這些孩子的建議,通常是「觀念」,若案生的心結來自人際紛爭,有時只憑好觀念還是不易解開。
但慢慢的,我發現,
有一個人,
TA可以同時兼具上述兩者的功能。
如果TA是一個生物老師,TA會知道一些基本的人體生理學原理,這些原理其實也就是日常養生保健會提到的觀念,沒有那麼醫學專業,但家長或專輔老師卻很少從這個層面提醒孩子,例如,TA可以建議拒學繭居在家的孩子
,不來上學在家時,還是要留意晒晒太陽,這樣才能維持骨骼發育所需的維他命D,並用陽光維持日行性的生理時鐘,陽光,也可以讓孩子白天的時候,保有清醒的清爽感。
TA可以提醒孩子,即使一個人在家,還是要吃營養的食物,及動動筋骨,這樣才能有生長發育的原料及力道,才能適時地活化交感神經,讓自己維持足夠的警醒生理,才能讓自己有足夠的精神,並維持規律的作息。
TA能肯定地跟孩子說,生理與心理是互相影響的,雖然孩子現在心理生病了,但只要把自己的身體健康先顧好,心理也會慢慢好起來的。就像身體生病看醫生吃藥後就能治好,心理生病也是同理可證,所以要對自己有信心。
TA當然也可以跟孩子分享生命經驗,每個人都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但都有權力選擇自己的未來。
而因為TA也是一名導師,TA知道班級裡的其他學生的故事,所以TA可以委婉地分享這些"同儕"故事,讓拒學的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家庭的苦與樂,每個人都有跟同學的合與不合,ta絕不是最慘的那個,ta還有自己幸運的地方!既然比ta更慘的同學,都還是能規律的天天來上學,那ta應該也能鼓起勇氣試試。
TA可適時動用導師的霸氣,或明或暗地動用班級裡的人力及物力來協助ta,讓ta的壓力減小一點,更能有勇氣來上學。
TA也知道班級裡任課老師的脾性,所以TA能去跟任課老師溝通說明,讓任課老師也同理ta,也給ta合適的學習協助或建議。
TA可以直接跟ta分析每節課的可能樣貌,協助拒學的ta,能挑選壓力小的日子,慢慢練習回到學校。
TA當然也可以跟ta說明,TA看到的ta的優點及好品性,這是醫師及專輔老師看不到的,可以讓ta知道,導師相信ta沒來學校不是裝病,而是心理壓力非常非常大,ta有優點,ta不是廢人,是人生仍充滿希望的一個16歲孩子。
因為導師可以過目孩子的輔導A、B卡,可以略知悉孩子的成長背景、家庭情況、學習情形、未來夢想,所以,可以從這些角度適當的切入,甚至跟孩子一起思考,ta未來志向結合職涯甚至能有讓自己獨立謀生、獲得工作的成就感,及貢獻一己之力回饋社會的可能性。
TA可以肯定地告知孩子,只要能來上學,即使一週只來一天 (一天 > 0天),也可以發揮上述諸多功能:規律作息、晒太陽、運動肌肉、增加學識、有機會碰觸到擁有對的鑰匙的對的人、聽到同學練痟話說的笑話一起笑一笑、心理有壓力的時候還是可以有個地方躲起來休息一下,壓力緩和後就可以立刻又出現在班上、吃營養午餐、在白天維持警醒、累積活動的能量消耗所以晚上更好睡覺!
若逐漸適應,就再慢慢地增加天數,總是有希望重返校園的!
☙ ❦ ❧
會讓我這樣起心動念,是因為這本書《拒學,不要搶救》,是格友布魯斯的運動心理世界大大的文章推薦,讓我認識這本書,然後為了班上拒學的ta,我買來拜讀。
我覺得這本書的書名寫得矛盾,如果我來定名,我會叫它《破繭而出》。
書中提到了有關繭居在家的孩子的協助與解方,作者杉浦孝宣在日本30幾年來致力於拒學病、高中退學生與繭居學生的支援活動;他說,如果導師能跟拒學的孩子晤談的話,功能有時會大過心理師及心理醫生,前提是如果孩子跟導師能合拍的話。
據他的研究,要讓繭居拒學兒破繭而出,可以按照下列三步驟進行:
① 培養規律生活
② 建立自信與自律
③ 貢獻一己之力,回饋社會。
我也曾詢問過輔導主任,到底導師可不可以跟學生固定地進行一級晤談?這跟專輔老師的二級晤談有何差別?
主任說,當然可以,主要差別是,專輔老師有專業的背景,他們的"輔導方法"會比一般人更多,而且他們是專職晤談,所以他們沒有一般的課務;如果導師想這麼做,因為已有例行課務及導師工作,所以會忙上加忙。
如果心理醫師只能一~兩個月才見孩子一次,如果專輔老師只能一週給孩子一點觀念分享,如果家長也不知該怎麼協助孩子的話,那「導師」,在拒學繭居的孩子的輔導上,可以扮演更有力量的角色,不是只填寫轉介單而已,不是只是一個眼熟的路人而已;如果在教育制度上,也能給導師更多的支持,應該可以讓導師們,有更多的時間及心力能在 第一線
及時地
給予這些孩子很大的協助!
❦ 導師霸氣一級晤談
因為我覺得,打鐵要趁熱,時機勿磋砣,如果讓孩子返校的"契機"露出曙光,那應該當下掌握
,而不是任一週、一月地"觀察等待"而再度流逝……這就是我生氣的原因……
但我只能為所我認為的當為,就像格友潔希李大大曾說的,這是一種『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義無反顧』。
❦ 相信專業
我仍然信任專業,只是在教學現場觀察到的緩不濟急,讓我覺得很可惜,但也可能是我自己太急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