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漫讀(118):童子見,門人惑—孔子弟子疑惑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電子書:《論語漫讀》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述而第七)。


raw-image

 

這段話也很難理順,怎麼解釋都有說不太通的地方。勉為其難吧!

 

先建立時間線。互鄉這個地方有個年輕人來見孔子,然後孔子與他對談了一番,弟子們也在場旁聽。事後,弟子感到疑惑,才有師生間的這次對話。對話不是在孔子見童子之前。古人語焉不詳,就只得靠猜。

 

其次,弟子們疑惑什麼?以往的解釋是弟子們疑惑孔子為何要見此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地方的人『難與言』,很難被說服,油鹽不進,很難搞。可能是愚笨,也可能就是喜歡胡攪蠻纏抬杠。諸子百家,名家熱衷於詭辯,或許這地方盛產名家。弟子們疑惑為什麼孔子要白費功夫見此人?這個解釋很不合理,孔子學問博大精深,又好為人師,不可能擔心自己應付不了而拒見前來求教切磋的各路人士。弟子們也不會有此擔心或疑惑。

 

我理解,弟子們是疑惑孔子怎麼就把這童子說服了?孔子的弟子可能和互鄉人打過交道,去傳過道,但沒有說服他們,幾過回合下來,被詰問得無言以對,紛紛鎩羽而歸。說不定,這童子還是弟子們邀請而來,你敢不敢來跟我們老師過過招?或者是自己上門來踢場的。結果敗在孔子手下,弟子們才有此疑惑。這樣解釋也符合這章的大意之一,孔子在教學、開導或說服他人上很有一套。

 

於是,孔子就低調地對學生說,『唯何甚!』,『我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呀!』孔子早就會用『凡爾賽』體。『我只是贊許他經我開導追問而得出的新的正確認識,而不附和他過往的成見和錯誤。就好比人潔身自新自進,贊許他潔身,不再保留過往的錯誤認識。然後,他自己就認識到了!』進,可理解為進步,進展;相對於進,過去的認識就是退。『不保其往也』,用洗掉身上的髒東西來比喻去除錯誤的認識,是對『其潔也』的進一步說明,不是孔子『不保其往也』。

 

孔子一般來者不拒,前面提到儀這個地方的一個小官也曾來拜見孔子。他和孔子相談甚歡,告訴孔子弟子『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八佾第三)。但孔子偶爾也會拒絕他人求見,《論語》中記載過一例。

 

孺悲欲見孔子,孔子辭以疾。將命者出戶,取瑟而歌。使之聞之(陽貨第十七)。

 

孺悲,人名,魯國人。《禮記》上說,『魯哀公使孺悲從孔子學士喪禮』,可見來頭不小,後臺很硬。此事當發生在孔子晚年,哀公當政之時。

 

可能孺悲仗著自己是魯哀公派來的,對孔子不太尊重。孔子和他交往幾次後,就對他有些意見。孺悲再來求教孔子時,孔子不想明說不見,就讓弟子傳話今天身體不舒服,不方便指教,託病推辭。但又想讓孺悲知道自己是不想見他,以讓他深刻反省,檢點自己的行為。就在命者將近出門時,取來瑟大聲邊彈邊歌,好讓孺悲知道自己沒有生病,精神好的得呢!彈瑟唱歌都沒問題。等於說,在命者告訴孺悲孔子有病不便相見的同時,孺悲就聽見孔子正在彈瑟唱歌。備不住瑟調和歌詞也很有用意。我告訴孺悲你吧,我今天就是不想見你,你好好想想是為什麼?

 

孔子這就小器了,有些耍小孩性子。看不慣,直截了當告訴孺悲要他改下就行了唄!至於這麼矯情嗎?這孺悲如果稍為有點『悟性』,就會明白孔子的用意。以後在孔子面前收斂自己的言行,恭恭敬敬,就能化解孔子的不滿。

 

不過許多人都有這樣的毛病吧!過去如此,現在也是如此!對某人有意見,又不明確說出來。而通過一些含蓄的方式表達出來。但如果某人在人情世故方面比較木訥或不怎麼在意別人的感受,就懂不起。不管怎麼說,這都脫不了虛偽兩字。儒家的禮是導致虛偽的根本原因,孔子本人也免不了。

 

2021年3月16日

 

avatar-img
90會員
330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江上小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述而第七)。 孔子又一次哀歎世道衰落,見不到聖人和善人了,能見到君子和有恆者就不錯了。腹中空空卻自視甚高,內心空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第七)。  孔子多次用『二三子』稱呼弟子們。『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先進第十一);『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陽貨第十七)。儀封人也如此稱,『二三子,何患於喪乎?』 (八佾第三)。
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述而第七)。  桓魋(tuí):宋國大夫,是宋桓公的後代,當時正輔佐宋景公,權勢很大。聽說孔子投奔宋國而來,擔心齊景公重用孔子及其弟子,會削弱他的權勢,就派人阻止孔子一行進入宋國。   
子不語怪,力,亂,神(述而第七)。  孔子有四教,『文,行,忠,信』(述而第七)。這裡又說孔子有四不語。第一不解釋自然界的怪異之事,洪水地震,日蝕月蝕等;二不推崇武功蠻力,刺客、劍俠,力士之類不入孔子法眼;三不談論淫亂之事;四是不信鬼神,但孔子會利用民眾敬奉鬼神的心
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述而第七)。  這句話,歷來解讀也是沒講清楚。  孔子晚年詮釋《周易》,《易傳》相傳是孔子所作,這有相當大的可信度。《易傳》由十篇文章組成,包括《繫辭傳》上下篇,《彖傳》上下篇、《象傳》上下篇、《文言傳》、《說卦
子之所慎:齊,戰,疾(述而第七)。  孔子弟子日常所見,孔子對齋戒,戰爭和疾病這三件事特別慎重。孔子慎重對待的事當然不止這三件事,比如去拜見魯國或其它國家的國君,也一定非常小心謹慎。弟子們唯獨強調這三件事,不知道是什麼緣由。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述而第七)。 孔子又一次哀歎世道衰落,見不到聖人和善人了,能見到君子和有恆者就不錯了。腹中空空卻自視甚高,內心空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第七)。  孔子多次用『二三子』稱呼弟子們。『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先進第十一);『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陽貨第十七)。儀封人也如此稱,『二三子,何患於喪乎?』 (八佾第三)。
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述而第七)。  桓魋(tuí):宋國大夫,是宋桓公的後代,當時正輔佐宋景公,權勢很大。聽說孔子投奔宋國而來,擔心齊景公重用孔子及其弟子,會削弱他的權勢,就派人阻止孔子一行進入宋國。   
子不語怪,力,亂,神(述而第七)。  孔子有四教,『文,行,忠,信』(述而第七)。這裡又說孔子有四不語。第一不解釋自然界的怪異之事,洪水地震,日蝕月蝕等;二不推崇武功蠻力,刺客、劍俠,力士之類不入孔子法眼;三不談論淫亂之事;四是不信鬼神,但孔子會利用民眾敬奉鬼神的心
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述而第七)。  這句話,歷來解讀也是沒講清楚。  孔子晚年詮釋《周易》,《易傳》相傳是孔子所作,這有相當大的可信度。《易傳》由十篇文章組成,包括《繫辭傳》上下篇,《彖傳》上下篇、《象傳》上下篇、《文言傳》、《說卦
子之所慎:齊,戰,疾(述而第七)。  孔子弟子日常所見,孔子對齋戒,戰爭和疾病這三件事特別慎重。孔子慎重對待的事當然不止這三件事,比如去拜見魯國或其它國家的國君,也一定非常小心謹慎。弟子們唯獨強調這三件事,不知道是什麼緣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  畔通『叛』,背離的意思。  孔子把學習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別重視博學。博學包括學文和學藝。其中,又特別重視博學于文。博學于文是對君子的一項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禮》,《樂經》,《尚書》,《詩經》和《易
Thumbnail
以困境為磨練學習成長,視不足為動力突破創新。
Thumbnail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裡仁第四)。  孔子常將君子和小人的品性對比,增強說服力和訓誡效果。  懷,內心存有;土,家鄉。孔子認為,君子內心常懷有道德,而小人則懷有鄉土;君子做事會考慮會不會違反刑法,而小人做事則考慮有沒有實惠。『君
Thumbnail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裡仁第四)。 如果一個士人有志於仁道,卻以吃得差穿得差為恥,這種人不可與他探討仁道。惡,粗劣。  孔子看不起這種人,不願花時間和這種人交談。認為這種人雖然有士的身份,看上去也有為仁的志向,但卻是不合格的,只是
Thumbnail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裡仁第四)。  惡,怎麼;終食之間,一頓飯的時間。造次,倉促危急時。『不以其道』應當是『不處也』和『
Thumbnail
論語,一本劃時代文學鉅作,由至聖先師孔子的弟子們編寫的一本語錄,記載了孔子對他們的日常教誨等言行舉止,堪稱表現儒家思想的文學作品中的經典,明明只是一本語錄,為何如此的重要?國文課上過了那麼多篇,這次,試著用學生的角度看論語 這本書:親愛的孔子老師子貢的十堂智慧課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  畔通『叛』,背離的意思。  孔子把學習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別重視博學。博學包括學文和學藝。其中,又特別重視博學于文。博學于文是對君子的一項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禮》,《樂經》,《尚書》,《詩經》和《易
Thumbnail
以困境為磨練學習成長,視不足為動力突破創新。
Thumbnail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裡仁第四)。  孔子常將君子和小人的品性對比,增強說服力和訓誡效果。  懷,內心存有;土,家鄉。孔子認為,君子內心常懷有道德,而小人則懷有鄉土;君子做事會考慮會不會違反刑法,而小人做事則考慮有沒有實惠。『君
Thumbnail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裡仁第四)。 如果一個士人有志於仁道,卻以吃得差穿得差為恥,這種人不可與他探討仁道。惡,粗劣。  孔子看不起這種人,不願花時間和這種人交談。認為這種人雖然有士的身份,看上去也有為仁的志向,但卻是不合格的,只是
Thumbnail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裡仁第四)。  惡,怎麼;終食之間,一頓飯的時間。造次,倉促危急時。『不以其道』應當是『不處也』和『
Thumbnail
論語,一本劃時代文學鉅作,由至聖先師孔子的弟子們編寫的一本語錄,記載了孔子對他們的日常教誨等言行舉止,堪稱表現儒家思想的文學作品中的經典,明明只是一本語錄,為何如此的重要?國文課上過了那麼多篇,這次,試著用學生的角度看論語 這本書:親愛的孔子老師子貢的十堂智慧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