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1|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今天讀書麼】執行長日記:從自我覺察到團隊領導的修練之路

這本書說什麼?

《執行長日記》(The Diary of a CEO)由社群媒體公司Social Chain創辦人Steven Bartlett撰寫。在28歲就讓公司成功上市的他,用32"+1"項要點記錄了自己成長的過程,並從中歸納出他認為打造屬於自己的成功人生,應有的四大心理支柱:掌握自我精通敘事確立人生哲學熟習團隊合作。不同於傳統管理書籍充斥著理論架構,這本書透過作者的親身經歷和觀察,提供了許多務實的自身經驗和學習到的作法。

閱讀《執行長日記》時,讓我不禁想起另一本探討成功要素的好書《納瓦爾寶典》。納瓦爾寶典由艾瑞克.喬根森(Eric Jorgenson)撰寫,他以第一人稱視角,巧妙地詮釋了矽谷傳奇投資人納瓦爾.拉維肯(Naval Ravikant)的成功智慧。這兩本書雖然切入點不同,但都觸及了現代成功者的核心課題:《納瓦爾寶典》著重在個人如何透過選擇,找到屬於自己的自由與財富;而《執行長日記》則更進一步,不只談個人成就,更探討了如何讓個人影響力擴大為團隊力量。

如果說《納瓦爾寶典》教會我們如何打造個人的成功藍圖,那麼《執行長日記》就是告訴我們如何將這份成功擴展到更大的舞台。這兩本書相輔相成,值得一起閱讀,我相信你也能從中獲得更完整的成功啟發。

這本書適合誰看?

  • 渴望在職場有所突破的新世代工作者
  • 正在經營或準備創立自己事業的創業家
  • 想要提升管理技能的團隊領導者
  • 對自我成長和領導力發展有熱忱的人

閱讀體感

推薦程度:★★★★★

輕鬆閱讀:★★★★☆

消耗腦力:★★☆☆☆

需要記憶:★☆☆☆☆

總結:一本個人成長與長遠團隊建立的成功指南。作者以自身經驗為基礎,提供了許多實用的個人與團隊管理洞見,特別適合想在新時代工作環境中脫穎而出的讀者。

閱讀心得

【掌握自我】

Steven認為,我們首先要能依序為自己人生的5個桶子注滿水:

    1. 知識:你知道什麼
    2. 技能:你能做什麼
    3. 人脈:你認識誰
    4. 資源:你擁有什麼
    5. 聲望:外界對你的看法

這5個桶子彼此是息息相關,裝滿其中一個有助於塡滿另一個。尤其在知識和技能這2個桶子,他提出了一個很有趣的觀點:當我們試圖教導別人時,往往會發現自己對這個主題的理解還不夠深入。這種通過教學來深化理解的方法,不只能強化自己的知識,更能建立個人影響力。這讓我想起稻垣公夫在《快思深想》中提到的知識內化過程 - 當我們能用簡單的語言解釋複雜的概念時,才算真正掌握了這個知識。

關於個人成長,Stven還特別提到了幾個重要觀點:

  1. 正向思維的力量:當你開始嘗試自己認為不夠格的事情時,那就是成長的開始。他鼓勵讀者正面看待奇特想法,因為創新往往來自於非常規思維。
  2. 習慣的重要性: "你的習慣就是你的未來",我們不要與壞習慣正面對抗,而是要用正向行動來取代它們。他提倡一次只專注改變一個習慣,這樣更容易達成持久的改變。
  3. 健康優先: 在所有自我管理的面向中,Steven特別強調健康的重要性。他一針見血地指出:"認為自己沒時間鍛鍊體能的人,早晚得挪出時間生病"。健康確實是一切的根基。

最後,Steven強調"寫自己的故事,別輕言妥協"的重要性。他認為一個人能否在未來取得新的成功,最有力的跡象往往來自於當下展現的新作為。「要突破那痛苦的最後一刻」,因為這往往是轉機出現的關鍵時刻。

【精通敘事】

在這個部分,Steven分享了自己從失敗中學到的寶貴經驗:純粹用數據和邏輯說服人是遠遠不夠的。他提到一個案例,當時他試圖用完整的數據分析說服投資人,但效果不彰。後來改變策略,先講述一個關於市場痛點的真實故事,才導入解決方案,立即獲得了投資人的認同。這個案例也呼應了我在《高效溝通》中讀到的GPS溝通框架 - 先建立共鳴,再談解決方案。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金髮女孩效應"(Goldilocks Effect),這個概念源自童話故事,但被Steven運用在產品定位和溝通策略上:不要太冷也不要太熱,要找到"剛剛好"的點。

"金髮女孩效應"(Goldilocks Effect):在故事中,金髮女孩闖入三隻熊的家,發現三張椅子、三碗粥和三張床。金髮姑娘在食過三碗粥、坐過三把椅子、躺過三張床後,金髮姑娘覺得不太冷或不太熱的粥最好、不太大或不太小的床和椅子最舒適。最後選擇了"剛剛好"的那個。寓意重點就是"剛剛好的選擇"。

例如,當推廣新產品時,不應該過度強調其顛覆性和創新性,而是要著重於它如何恰到好處地解決用戶的痛點。

【確立人生哲學】

這個章節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事前驗屍法"和危機管理的部分。想像一下,如果一年後你的項目失敗了,原因可能是什麼?這種逆向思考的方式能有效預防潛在問題。Steven分享了他們公司的實踐經驗:每個新項目啟動前都會先開一個"葬禮會議",讓團隊成員預想各種可能的失敗原因。

在危機管理方面,他提出了一個獨特的觀點:危機不是用來解決的,而是用來預防的。例如在疫情期間,他們公司早在2020年1月就開始為遠端工作做準備。這不是因為他們能預見疫情的發展,而是因為他們有定期進行"災難演練"的習慣。

Steven還提出了"紀律方程式":紀律=目標的價值+追求目標的報酬-追求目標的代價。這讓我想起之前在《納瓦爾寶典》中看到的觀點:成功不是靠運氣,而是靠持續且正確的行動。這個公式提醒我們,要維持紀律,不只要看重終點的獎賞,更要設法自己能夠享受在過程之中。

【熟習團隊合作】

在談到團隊文化時,Steven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比喻:優秀的創業公司都需要經歷"邪教階段"。這個階段的特點是團隊成員都有著近乎狂熱的使命感。他以早期的Facebook為例,說明這種看似極端的文化,其實是打造強大團隊不可或缺的要素。

關於"進步的力量",Steven引用了泰瑞莎。艾默伯(Teresa Amabile)在「哈佛商業評論」中的文章,人們在工作中最大的動力來源不是實際的成就,而是感受到自己在進步。他提供了幾個具體方法來建立高效能團隊:

  1. 創造意義:讓每個成員都能看到工作的更大意義
  2. 設定明確可行的目標:將大目標拆分成小目標
  3. 消除摩擦:簡化流程,掃除障礙

在評估團隊成員時,他提出了"三準繩"框架:不是看個人表現如何,而是問"如果整個團隊都是這樣的人,我們整體的標準會提高還是降低?"這個簡單的問題,能幫助管理者做出更準確的用人決策。當有人出現在拉低標準的地方,就要在對的時候將其剔除。身為受僱者,也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審視自己的產出,看看自己能夠為整個團體加分還是只是沒有意義的存在?

他還特別強調了管理者要當個"變色龍"的概念。不同於傳統管理理論強調的一致性和可預測性,Steven認為真正優秀的管理者應該能因應不同場合、不同對象而靈活調整自己的領導風格。他舉例說明如何同時管理性格迥異的部門主管:技術團隊需要明確的目標和時程,而創意團隊則需要更多彈性和自主空間。這種靈活的管理方式,正是現代領導者必須具備的能力。

啟發

讀完這本書,最大的啟發是我們的成長必須是全方位的。從Steven在書中分享的管理經驗可以看出,持續學習和適應環境的重要性。在現代快速變化的環境中,要成功取決於我們的自我要求和適應能力,而不僅僅是現有的知識儲備。這本書不只告訴我們"應該做什麼",更重要的是解釋了"為什麼要這樣做"以及"如何做得更好"。透過作者豐富的經歷和觀察,我們能更容易理解和實踐這些管理智慧。就像他說的:"工作上最讓人感到值得的一刻,就是感覺自己在前進,而這本書正是個可以幫助讀者在成就自我的道路上持續前進的好夥伴。

P.S. 第33項要點,請自行購買書籍探索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內容總結
執行長日記
5
/5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今天讀書麼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