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公開

先是曾經怎麼地活,才是值得怎樣的死│隔壁的房間 The Room Next Door (2024)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本篇影論重點:
本片堪稱阿莫多瓦生涯顛峰的原因
除原著外,本片與喬伊斯、桑塔格、吳爾芙作品有何對話
從「隔壁的房間」變成「樓下的房間」,空間轉移代表的意涵
兩位演員也成為了精美的符號

好萊塢,是許多歐亞名導跨不過的那道檻,但當我們說阿莫多瓦(Pedro Almodóvar)以<隔壁的房間 The Room Next Door, 2024>成功進軍好萊塢時,遠不只是他的招牌美學依舊發揮得淋漓盡致,也因為這是一個對的時機點,正當阿莫多瓦來到生涯中更臻於主題探究的階段,好萊塢的資源恰好助力他更上一層樓:結合一路以來他作品中強烈的通俗劇特質,本片揭示了「死亡通俗性」的事實,也唯有他能把死亡談的如此討喜又兼具詩意,即使有大量對白依然十分輕靈,整個劇情圍繞著死亡的概念,談論的卻是曾經怎樣的活,然後才是,一個人值得怎樣的死。

透過戲劇張力,他暴露隱藏人性中的衝突,在這部電影中以疾病帶來的死亡直面肉體與精神的終極威脅,並參酌許多文本進行多重對話;首先是本片改編自西格麗德.努涅斯( Sigrid Nunez)的《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 What Are You Going Through》,從書名以至於劇情都在強調缺乏身體經驗的情感隔閡,彷彿是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旁觀他人之痛苦 Regarding the Pain of Others》的另個版本(本書為探討戰爭影像的知名著作,呼應了Martha戰地記者的身分,值得一提的是努涅斯和桑塔格私交甚篤),化為Ingrid與久違的Martha重逢的那句招呼語:「妳感覺還好嗎?一定很多人問妳這個問題……」顯見「他者」身分無能回應「主體」的不安。

為了更好(但同時也更艱難)紓緩這種挫折,劇情中甚至沒有出現Martha化療後可能有的後遺症,讓這種「身體經驗缺乏」完全沒有投射、想像的參照,避免了廉價的同情和憐憫,當觀眾居於比Ingrid更有隔閡的處境,卻依然能參與她們的交流產生同樣獨特的連結。這種電影的虛擬與觀者的真實,呼應Ingrid小說作家、Martha戰地記者的設定,對阿莫多瓦來說虛構與紀實是可能在另個維度上達到和解的,體現在Martha談起病痛,更難忍受記憶模糊、疲憊、無法專注寫作等精神性的消亡,相對病灶來得健康的身體頑強抵抗反倒活拖自己經歷延遲的折磨,而「安樂死」對生命的自主性,正是讓肉身與精神達成共識,並非沈溺死亡的哀戚更近乎生命圓滿的愉悅,箇中微妙像是法國人以“La petite mort”(小死亡)生動形容性高潮的狂喜,藉此同時串起Martha「以性抵抗死亡」的戰場體悟。

第二個文本是劇中重複引用的喬伊斯短篇小說《死者 The Dead》,故事講述人類精神性的朽壞而只是徒然地活著,在片中兩位主角都曾引述其中對白:「大雪落下,落在所有生者和死者身上……」頗有老子「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哲理,在意識到人類無法凌駕自然,也才能對生生死死的循環往復得以釋懷,順應天地萬物的規律,放下固著的「我」投身一個更大的生命格局中。設定中引入的樹林、雪、鳥叫聲都成了線索,幾個畫面也令人想起文.溫德斯(Wim Wenders)的<我的完美日常 Perfect Days, 2023>對樹木的凝視,只是後者是沉默的、是展現生活方式的選擇,本片卻是透過對話傳達死亡的面對,卻都能在那樣的自然裡,最終無語,心滿意足。

第三個隱藏文本是維吉尼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的《自己的房間 A Room of One's Own》,直接呼應的是片名<隔壁的房間>,只是「自己的房間」怎麼變成了「隔壁的房間」有個超譯的想法:Ingrid是Martha的另個分身,又或者說是Martha虛構的存在,在這個超譯裡也成全了Martha曾說自己(因為報導者身分)不被允許虛構而只能擱置的創作慾望,而隔壁房間就像是自己房間的同卵雙生,她借用了曾經的摯友Ingrid延續成另一個主角,代言了心中對死亡命運的難以接受(Ingrid總覺得「死亡並不自然」)、成為絕望時較為樂觀的光明面,另方面自己失敗親子關係的情感負累也藉由單身自由、大方迷人的Ingrid得到某種彌補,這樣的虛構圓滿了「不想一人面對死亡」的心願;在吳爾芙的訴求裡,「自己的房間」打破傳統觀點裡對女性智慧、才華的束縛,在本片中以肉體和精神共創的書寫,延續死後存在的可能性,並掙脫生死自主權的道德批判。但後來Ingrid選擇的是「樓下的房間」,象徵著人類智性與生死奧祕的位階,每每當Ingrid懷揣不安地步上樓梯,深怕看見Martha房門關起(表示她已吃下安樂死的藥物),而那道關上的門背後,就是我們永遠參不透的世界。

Ingrid在劇中的搬家、Martha從醫院返家、前者陪伴後者度過人生最後階段的度假計畫,這些明確的空間移轉,也都對應了死亡不知何時到來的不確定性,於是Martha決定以一個月的旅行畫下具體的時間點,而極具設計感的度假屋其盒形結構也彷彿一種棺材,但在片尾Martha雖然關上房門但走到戶外坐臥躺椅平靜離世的安排,說明了她最終並不將自己禁錮在死亡的意象下,而選擇不同的心境擁抱死亡,使得這部作品格外溫柔。

在善於編排符號的阿莫多瓦手中,兩位強大的演員也成為她們曾經扮演過的角色的疊加。一顆Martha在床上睜開眼的特寫鏡頭,使人聯想起蒂妲.史雲頓(Tilda Swinton)在<噬血戀人 Only Lovers Left Alive, 2013>飾演的吸血鬼,她蠻常扮演長生不死的角色,尤其不能不提她的成名作品<美麗佳人歐蘭朵Orlando,1992>─該片原著是吳爾芙─這類標誌性,也讓本片多了一層解讀趣味。與之分庭抗禮的茱莉安.摩爾(Julianne Moore)在<時時刻刻 The Hours, 2002>中的演出也探索著死與生的主題─該片則是由吳爾芙作品延伸而來!─她扮演一名50年代在婚姻中倍感窒息的模範妻子、母親,從意圖吞藥自盡到決定活下來、離開家庭,她所主張真實活著的權力大於死亡的選擇,某程度上使當代Martha的自主性有了可能。是這兩位演員與阿莫多瓦共同合作出這部作品,而能在層層疊疊的文本裡,延伸出更多元的詮釋宇宙,超越了單一文本時間、空間上的限制。

在<隔壁的房間>中,所有阿莫多瓦的關鍵詞都不缺席,卻也得到更細緻的提升,像是美學品味、飽和色彩等顯性戀物,都與角色無法多一秒貪戀生命、或說是更投入在這一刻的耽美產生了雙重解釋;此外,片中雖沒有袒露的性愛,但就像他在<荒漠斷背情 Strange Way of Life,2023>很好地展示中壯年的性感,大量特寫下的蒂妲.史雲頓、茱莉安.摩爾無所遁形的歲月痕跡,也因著兩人互動的親暱感,流動著甚於肉體的性張力,而她們曾「交接」情人的往事,更偷渡了兩人的同志傾向(間接做愛);安樂死的禁忌、透過死亡對生命的謳歌、經旋轉樓梯強化的懸疑性……都證明了阿莫多瓦早已將通俗說成了藝術。

原著的中文書名或許翻得太直白了,《What Are You Going Through》比較像是種「活過了」的歷程,而不是非得聚焦此刻的痛苦,人生的最大懸疑是直到那一刻也才會知道我們會選擇如何面對生命的終點,而<隔壁的房間>是一種可能的祝福,在創作裡,我們能穿越此生,好好完成屬於自己生命的論述。

同場加映:

我愛你是一種犯罪<慾望法則>:阿莫多瓦成立製片公司後首部作品

通俗不過你我人生<壞教慾>:阿莫多瓦2004年作品

美是一種禁錮<切膚慾謀>:阿莫多瓦2011年作品

活人的世界可有死者的餘地<盜墓奇美拉>:對死者的詩意追念

以記憶重構生命的敘事<春行>:台式,理解死亡的方式

avatar-img
128會員
231內容數
看電影的人 / 讀字的人 / 寫字的人。作為一個記憶力極差的人,以書寫,留下此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影論寫作 的其他內容
別被片名給騙了,這不是一個講述「女兒」或「女兒的女兒」的故事,而是關於「一個母親」,若以這個角度來看,會更明白為何由張艾嘉飾演的金艾霞,在某些處境下的反應相當收斂,當然並不是撕心裂肺就得表現得歇斯底里,而是她的情緒內隱到像是一場場的自我對話,只是,一個母親的「自我」,非得透過女兒這樣的角色才得...
開場,一顆長鏡頭,男主角欽福坐在瀑布前,一個人,沒有同伴,反倒凸顯了那個已然不在的存在,喧嘩的白瀑具體化了將人物淹沒的孤獨,不止息地快速奔流,是自然的無情、是時間的無情,對比出後續劇情揭示的命運,以及兩位主角生活中那種波瀾不興的緩慢……<春行>選擇這樣的開始,有效地為全片定了調,非得是這樣的凝視..
劇情從一個連環殺人案牽扯出台灣(上一代)長久以來紛擾、爭議的歷史事件,但當我們仔細思考這些角色關係,連環殺人案的被害者都是當年白恐加害者的下一代,這類「復仇」概念,顯然停留在刻板的「父債子償」,甚至為了讓他們死不足惜,還把他們寫成詐欺犯、遊手好閒的小混混,成了完全的工具人;相比許士節卻向身為白恐被害
幾場學校的簡短戲份,表現權威如何規範出女性該有的樣子,一個口令、一個動作,連恣意張揚的青春也能被馴服,總是皺眉的Pauline,冷冷看著眼前的一切,就算一樣穿著制服,那一頭無法拉直的蓬亂捲髮暗示這個角色的真實性格,她的不滿孤立無援,以沉默進行一個人的抗爭。轉學來的Juliet(由凱特·溫絲蕾飾演)
維基條目上寫著:「劇情暗示了女人本質便是罪惡,男人則是女人的『基督』……女主角夏洛特·甘斯柏格(Charlotte Gainsbourg)憑此片在坎城影展封后,也因為本片反女性意象濃厚,坎城評審團特別頒給此片『反獎項』(anti-award)……」,劇情中,女人的瘋魔理當算不上「暗示」了,但男人想要
多數人可能會覺得「平淡」比變化多端的生活還難以忍受。我們的生活,就像身為公車司機的Paterson每天行駛的路徑那樣循規蹈矩、按部就班,但一切真的毫無變化嗎?Paterson在現代人工作的常態裡,還堅持著自己的節奏:不需要鬧鐘就能自然醒來、不想被手機打擾分心,社會運作的規律欺瞞我們日復一日是種自體複
別被片名給騙了,這不是一個講述「女兒」或「女兒的女兒」的故事,而是關於「一個母親」,若以這個角度來看,會更明白為何由張艾嘉飾演的金艾霞,在某些處境下的反應相當收斂,當然並不是撕心裂肺就得表現得歇斯底里,而是她的情緒內隱到像是一場場的自我對話,只是,一個母親的「自我」,非得透過女兒這樣的角色才得...
開場,一顆長鏡頭,男主角欽福坐在瀑布前,一個人,沒有同伴,反倒凸顯了那個已然不在的存在,喧嘩的白瀑具體化了將人物淹沒的孤獨,不止息地快速奔流,是自然的無情、是時間的無情,對比出後續劇情揭示的命運,以及兩位主角生活中那種波瀾不興的緩慢……<春行>選擇這樣的開始,有效地為全片定了調,非得是這樣的凝視..
劇情從一個連環殺人案牽扯出台灣(上一代)長久以來紛擾、爭議的歷史事件,但當我們仔細思考這些角色關係,連環殺人案的被害者都是當年白恐加害者的下一代,這類「復仇」概念,顯然停留在刻板的「父債子償」,甚至為了讓他們死不足惜,還把他們寫成詐欺犯、遊手好閒的小混混,成了完全的工具人;相比許士節卻向身為白恐被害
幾場學校的簡短戲份,表現權威如何規範出女性該有的樣子,一個口令、一個動作,連恣意張揚的青春也能被馴服,總是皺眉的Pauline,冷冷看著眼前的一切,就算一樣穿著制服,那一頭無法拉直的蓬亂捲髮暗示這個角色的真實性格,她的不滿孤立無援,以沉默進行一個人的抗爭。轉學來的Juliet(由凱特·溫絲蕾飾演)
維基條目上寫著:「劇情暗示了女人本質便是罪惡,男人則是女人的『基督』……女主角夏洛特·甘斯柏格(Charlotte Gainsbourg)憑此片在坎城影展封后,也因為本片反女性意象濃厚,坎城評審團特別頒給此片『反獎項』(anti-award)……」,劇情中,女人的瘋魔理當算不上「暗示」了,但男人想要
多數人可能會覺得「平淡」比變化多端的生活還難以忍受。我們的生活,就像身為公車司機的Paterson每天行駛的路徑那樣循規蹈矩、按部就班,但一切真的毫無變化嗎?Paterson在現代人工作的常態裡,還堅持著自己的節奏:不需要鬧鐘就能自然醒來、不想被手機打擾分心,社會運作的規律欺瞞我們日復一日是種自體複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
如果你是間諜,那我就是間諜之妻。   聰子是誰呢?或者說優作的妻是什麼呢?這便看完《間諜之妻》後最深刻的疑問了。如同這部以兩種角色結合而成並命名的電影,如同泰半戰爭類型電影中,以戰爭下的個人映射時代之暗面的理念起點,在「間諜」與「妻子」的意義下,企求平衡是種憨傻,那企求愛也會是嗎?
千年前的歷史榮光,透過物質遺跡被挖掘,製作、使用這些器物的人,卻早已灰飛煙滅,人類的軀體多麼脆弱不堪;歷史的長河悠遠擺盪,千年的時光,只是一瞬,個人的一生,也就更遠遠相形見絀;然而「從人類在洞穴牆上留下第一個手印開始,我們都是時間延續的一部分,人不會真正死去。」
百年前戰爭下的旅行物語,跟活在現下的普羅大眾所想像的,其實很不一樣。你的旅行當然可以因戰爭而取消,但我要在烽火漫天繼續我的行程,也實屬合理,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
如果你是間諜,那我就是間諜之妻。   聰子是誰呢?或者說優作的妻是什麼呢?這便看完《間諜之妻》後最深刻的疑問了。如同這部以兩種角色結合而成並命名的電影,如同泰半戰爭類型電影中,以戰爭下的個人映射時代之暗面的理念起點,在「間諜」與「妻子」的意義下,企求平衡是種憨傻,那企求愛也會是嗎?
千年前的歷史榮光,透過物質遺跡被挖掘,製作、使用這些器物的人,卻早已灰飛煙滅,人類的軀體多麼脆弱不堪;歷史的長河悠遠擺盪,千年的時光,只是一瞬,個人的一生,也就更遠遠相形見絀;然而「從人類在洞穴牆上留下第一個手印開始,我們都是時間延續的一部分,人不會真正死去。」
百年前戰爭下的旅行物語,跟活在現下的普羅大眾所想像的,其實很不一樣。你的旅行當然可以因戰爭而取消,但我要在烽火漫天繼續我的行程,也實屬合理,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本片是伊莉莎白泰勒二度封后之作,先說結論,完全實至名歸。更甚者,它入圍了當年奧斯卡的所有13種獎項,是史上唯一達成此紀錄的電影。最後奪得5金。但它不是什麼大片,這部電影的場景99%在一間小屋的客廳內發生,劇情就是不斷的對話,由兩對夫妻的互相對話、逐漸編織故事的內容,帶領觀眾走出小屋、走出謎團。
Thumbnail
  《Midnight in Paris午夜·巴黎》(英語:)由伍迪艾倫自編自導,於2011年上映的的一部浪漫奇幻喜劇。由歐文威爾森、瑞秋麥亞當斯及瑪莉詠柯蒂亞等演員主演。本片獲得了第84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原創劇本獎。   由於伍迪艾倫習慣只給演員與他們角色有關的劇本頁面,湯姆希德斯
Thumbnail
《Amadeus阿瑪迪斯》是由米洛斯福曼執導,湯姆哈斯及莫瑞亞伯拉罕主演,於1984年上映的美國音樂傳記電影。描述音樂神童莫札特的傳奇一生。本片在第57屆奧斯卡金像獎獲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及最佳男主角等大獎,在IMDb評分排名第73名。 薩里耶利雖然在這部電影飾演反派,但反而促成他
Thumbnail
《巴頓芬克》揭露了好萊塢病態的片場體系是如何玷污了好萊塢的黃金時代,就像厄爾酒店剝落的壁紙,露出背後一堵醜陋又飄散惡臭的牆,使創作和藝術的本質的臭膿重見天日,以及對脫離現實生活的藝術家和知識份子毫不留情地嘲諷。
Thumbnail
《Intouchables逆轉人生》,是一部由奧利維那卡什與艾力克托勒達諾執導,於2011年上映的法文喜劇。由佛朗索瓦克魯塞及歐馬希主演。本片改編自真實故事,電影調性輕鬆愉快又感人肺腑,在全世界都大受歡迎,本片最後獲得了超過3億美金得票房,是法國電影史上第2賣座的電影。
Thumbnail
《Poor Things可憐的東西》是導演尤格藍西莫於2023年執導的奇幻史詩成長電影,由艾瑪史東、馬克魯法洛及威廉達佛主演。本片以其眩目的色彩,天馬行空的背景、紮實的成長劇情以及艾瑪史東超脫凡人的演技著名,是該年度最重要的電影之一。作為第80屆的威尼斯影展主競賽片,獲得最高榮譽金獅獎。
Thumbnail
導演Damien Chazelle以餘響畫燦夢,配以低彩度照明,在劇中角色身上細細描繪著無名小卒與明星間的生死詭譎,表現出人與時代相互交融的深沉寫照。
Thumbnail
看慣好萊塢電影的觀眾,肯定會覺得本片平淡緩慢,多組人物最終交會還得必然圓滿收尾的傳統敘事顯得了無新意,事實是,所謂的「高潮迭起」某程度必須違背「預期心理」,尤其觀看好萊塢以外的電影,這群不同的創作者基於各自的文化、傳統、觀點呈現出的本就是另一種世界觀,反倒我們應該自覺是以怎樣的期待做出評斷...
Thumbnail
22023年獲得金獅獎的《可憐的東西》,是該年度最重要的電影之一,甚至可以說是可以留名影史的精采電影,這部片是導演尤格藍西莫拍過時長最長的電影,最終讓艾瑪史東在35歲的年紀二度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Thumbnail
聽過少數朋友說,難以接受電影劇情進行的同時,角色卻無端端唱起歌或跳起舞來,所以這些朋友不喜歡音樂電影。當然娛樂消費全憑個人喜好,也不能因為與蔚藍是朋友,就強迫他們觀賞,但喜愛音樂的蔚藍,確實非常喜愛電影裡的各種音樂元素。 寶萊塢確實是世界上最獨特的電影型態,亦是世界上產能可媲美好萊塢的地方,每部電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本片是伊莉莎白泰勒二度封后之作,先說結論,完全實至名歸。更甚者,它入圍了當年奧斯卡的所有13種獎項,是史上唯一達成此紀錄的電影。最後奪得5金。但它不是什麼大片,這部電影的場景99%在一間小屋的客廳內發生,劇情就是不斷的對話,由兩對夫妻的互相對話、逐漸編織故事的內容,帶領觀眾走出小屋、走出謎團。
Thumbnail
  《Midnight in Paris午夜·巴黎》(英語:)由伍迪艾倫自編自導,於2011年上映的的一部浪漫奇幻喜劇。由歐文威爾森、瑞秋麥亞當斯及瑪莉詠柯蒂亞等演員主演。本片獲得了第84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原創劇本獎。   由於伍迪艾倫習慣只給演員與他們角色有關的劇本頁面,湯姆希德斯
Thumbnail
《Amadeus阿瑪迪斯》是由米洛斯福曼執導,湯姆哈斯及莫瑞亞伯拉罕主演,於1984年上映的美國音樂傳記電影。描述音樂神童莫札特的傳奇一生。本片在第57屆奧斯卡金像獎獲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及最佳男主角等大獎,在IMDb評分排名第73名。 薩里耶利雖然在這部電影飾演反派,但反而促成他
Thumbnail
《巴頓芬克》揭露了好萊塢病態的片場體系是如何玷污了好萊塢的黃金時代,就像厄爾酒店剝落的壁紙,露出背後一堵醜陋又飄散惡臭的牆,使創作和藝術的本質的臭膿重見天日,以及對脫離現實生活的藝術家和知識份子毫不留情地嘲諷。
Thumbnail
《Intouchables逆轉人生》,是一部由奧利維那卡什與艾力克托勒達諾執導,於2011年上映的法文喜劇。由佛朗索瓦克魯塞及歐馬希主演。本片改編自真實故事,電影調性輕鬆愉快又感人肺腑,在全世界都大受歡迎,本片最後獲得了超過3億美金得票房,是法國電影史上第2賣座的電影。
Thumbnail
《Poor Things可憐的東西》是導演尤格藍西莫於2023年執導的奇幻史詩成長電影,由艾瑪史東、馬克魯法洛及威廉達佛主演。本片以其眩目的色彩,天馬行空的背景、紮實的成長劇情以及艾瑪史東超脫凡人的演技著名,是該年度最重要的電影之一。作為第80屆的威尼斯影展主競賽片,獲得最高榮譽金獅獎。
Thumbnail
導演Damien Chazelle以餘響畫燦夢,配以低彩度照明,在劇中角色身上細細描繪著無名小卒與明星間的生死詭譎,表現出人與時代相互交融的深沉寫照。
Thumbnail
看慣好萊塢電影的觀眾,肯定會覺得本片平淡緩慢,多組人物最終交會還得必然圓滿收尾的傳統敘事顯得了無新意,事實是,所謂的「高潮迭起」某程度必須違背「預期心理」,尤其觀看好萊塢以外的電影,這群不同的創作者基於各自的文化、傳統、觀點呈現出的本就是另一種世界觀,反倒我們應該自覺是以怎樣的期待做出評斷...
Thumbnail
22023年獲得金獅獎的《可憐的東西》,是該年度最重要的電影之一,甚至可以說是可以留名影史的精采電影,這部片是導演尤格藍西莫拍過時長最長的電影,最終讓艾瑪史東在35歲的年紀二度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Thumbnail
聽過少數朋友說,難以接受電影劇情進行的同時,角色卻無端端唱起歌或跳起舞來,所以這些朋友不喜歡音樂電影。當然娛樂消費全憑個人喜好,也不能因為與蔚藍是朋友,就強迫他們觀賞,但喜愛音樂的蔚藍,確實非常喜愛電影裡的各種音樂元素。 寶萊塢確實是世界上最獨特的電影型態,亦是世界上產能可媲美好萊塢的地方,每部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