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讀者的來信詢問,讓我回憶起寶寶頻繁吐奶的辛酸血淚,當時他幾乎每餐吐奶,很心疼他的不舒服,但想到又要洗衣服、擦地板,就覺得心好累。
詢問了許多特殊兒家長,發現大家都有對抗吐奶的共同經驗,也不吝於分享照顧上的撇步,因此我整理出對我家寶寶有效的方法,希望能幫助到同樣洗衣、擦地到很累的家長囉!
用鼻胃管灌食時,灌食針筒(Feeding syringe)的高低,可以決定奶的流速。
一般來說,只要針筒的高度高於胃,奶就會往低處流,因此手不要舉太高,讓奶的流速慢一些,可以避免寶寶因為不舒服而吐奶。
剛開始可以從略高於胃的地方開始嘗試,如果覺得流速太慢,再把針筒慢慢往上提高,以此找出適合的高度。
灌奶的過程中,寶寶有時會因為哭鬧、咳嗽等原因而腹壓變大,讓胃裡的奶擠壓出來,這些奶要嘛從嘴巴,要嘛從灌食針筒流出來。
因此,為了避免他嘴巴吐奶,我們只要觀察到他的腹壓上升,就會把針筒放低,讓胃裡的奶先回流到針筒裡面,待腹壓下降,再繼續餵奶。
也因此我們不會將針筒裝太滿,50cc的針筒,可能只裝20、30cc的奶,以保留空間讓液體回流。
在寶寶很容易吐奶的時期,我們會維持一天的總奶量不變,但是增加餵食次數,例如一天4餐變6餐,讓每餐的奶量少一些,看會不會減少吐奶。
同時,每餐的奶分兩段餵,餵奶到一半先休息20分鐘,再繼續餵剩下的奶。雖然餵奶的時間會拉長,每餐可能要餵一個小時,但真的有比較改善。
餵奶後不要讓寶寶馬上平躺,直立抱一陣子,奶比較不會逆流。
此外,因為腦傷寶寶的肌肉張力很大,有時候一個用力,胃裡的奶就被擠壓出來。因此,我們會以四肢屈曲的抱姿讓他直立一段時間,在這個姿勢下他比較不會有張力,也比較不容易溢吐奶。
(有關四肢屈曲的抱姿,請參考這篇文章)
為了改善寶寶吐奶,醫生開給我們一種叫做「胃利空」(Wempty Suspension)的藥水,餐前15分鐘服用,可以加速胃排空,緩解吐奶的情形。
使用下來的經驗,我個人覺得效果不太明顯,雖然寶寶吐奶的狀況有改善,但因為同時會搭配上述其他作法,很難說是單靠藥物的關係。不過既然醫生開了藥,我們還是乖乖服用。
我家寶寶因為長期插鼻胃管及臥床,容易生痰,每次餵奶時就會咳嗽,導致奶一起噴出來。
因此,醫生建議我們平時勤拍痰,也可以用蒸鼻器讓痰變濕潤,讓痰液容易排出,寶寶比較不會在餵奶時咳嗽。此外,我們在餵奶中間休息的時候,也會幫他拍拍背,讓他比較舒服。
因為副食品比奶濃稠,不容易因為胃食道逆流就吐出來,因此能大幅降低寶寶溢吐奶的機率。然而,鼻胃管很細,以我家寶寶當時使用的8號鼻胃管為例,光是在奶裡加入一小匙米精,就必須用灌食針筒推很久,更不用說半固體的副食品。
可能的解決方法有二,一個是等寶寶長大,換粗一點的管子,通常10號以上的鼻胃管洞才比較大,可以灌泥狀食物。另一個方法是買螺旋的灌食針筒,用轉的把食物轉進去,比較不會壓到大拇指很痠。
但須注意的是,副食品還是要磨很細,過篩,才不容易塞管;而且不能灌太快,不然針筒和管子的連接處會分離,讓食物灑滿地。
當然,後來我家寶寶因為動了胃造口手術,管徑大多了,可以更方便餵食副食品後,吐奶的狀況也就改善許多。這又是另一段故事了。
我的孩子三個月大時,因為被保母兒虐,因而有了一輩子無法復原的腦傷。這段與眾不同的育兒經歷,讓我流了不只一公升的眼淚,也灌溉出「後莎琳 陪腦傷兒飛翔」這個秘密花園。
希望我的經歷能帶給在痛苦中的人們一些勇氣,如果有問題想詢問我,或是單純想給我支持和鼓勵,都歡迎與我聯繫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