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男人》(A Different Man)是A24推出的一部心理驚悚片,探討了外貌、自我認同以及內在價值之間的複雜糾葛。電影由賽巴斯汀·史坦飾演的Edward主角出發,他是一名患有神經纖維瘤症的普通男子,因外貌問題長期自卑,連對鄰居Ingrid(蕾娜特·瑞因斯夫飾)暗生情愫都不敢表白。
然而,在接受了一次改變人生的面部重建手術後,Edward的外貌徹底改變,他憑藉俊俏的臉龐和重拾的自信,迎來嶄新的生活。隨著自己的故事被改編為舞台劇,Edward得到了扮演主角的機會,似乎他的夢想終於開始成真。
另一位同樣患有神經纖維瘤症、性格開朗且富有魅力的男子Oswald(亞當·皮爾森飾)突然出現,徹底打破了Edward的人生軌跡。Oswald不僅輕而易舉地贏得眾人認可,還搶走了Edward渴望已久的角色。這一突如其來的挫折使Edward逐漸陷入心理危機,並展開了一場病態的較量。
隨著劇情推進,觀眾不禁要問:Oswald的出現,為什麼讓Edward如此激動甚至偏執?事實上,Edward的憤怒並非完全指向Oswald,而更像是一種自我對抗。他無法接受的是,當年的自己在患有神經纖維瘤症時,為什麼選擇隱藏自己、躲避世界,而不是像Oswald那樣自信地活出真我。對Edward而言,Oswald成了一面映照內心的鏡子,揭露出他過去的缺憾與迷失。Oswald的自信、多才多藝,無疑成為Edward內心深處的痛點,讓他質疑自己所追求的改變是否真的有意義。
面對同樣的疾病,Oswald的積極態度和Edward的逃避形成鮮明對比。Edward過於關注外貌,認為一張完美的臉龐是通向幸福的關鍵,卻忽視了自信、個性和內在價值的真正力量。他的憤怒源於內心深處的羞恥感:即便如今有了俊俏的外貌,他依然無法彌補過去的自卑與對生活的缺乏掌控感。
電影中最具深意的場景之一,出現在電影前半與中後段,通過同一事件的兩次呈現,揭示了Edward與Oswald對世界的不同態度。電影前半段,Edward在街頭遇到一名街頭藝人時,目光緊緊盯著對方的表情,似乎想要捕捉對方是否對自己的「臉龐」產生異樣反應。這種敏感且防衛的心理,反映出Edward始終無法擺脫對外貌的執念。而電影中後段,Oswald在相似的場景中,卻展現出截然不同的心態。他專注於欣賞街頭藝人的表演,目光中充滿純粹的好奇與欣賞,完全沒有將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這樣的對比,不僅凸顯了兩人內心的差異,更深化了電影對「自我關注與外界接納」的探討。Oswald的自信讓他能自由地融入世界,而Edward則始終囚禁在對外貌的恐懼與焦慮中。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視角,成為電影的核心情感衝突之一,也為觀眾提供了思考的空間:真正的改變,是否需要從內而外?
電影結尾處,Edward與Oswald及Ingrid再次重逢,一位早在電影前半段便出現的女士再次引起觀眾的注意。這位女士的伴侶,雖然表面上享有看似幸福的生活,但最終卻因無法承受內心的痛苦選擇自殺。Edward透過這名女士的故事,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追求了一生的理想生活,如:牽著伴侶的手,擁有愛情與穩定。這卻從未真正實現於Edward的人生中。隨著劇情推進,Edward逐漸意識到,這樣的目標對他而言或許只是無法觸及的幻象。這位女士孤身一人走向暮年,成為Edward對自身處境的終極警示。儘管面貌重建帶來了表面的改變,Edward內心的孤寂與空虛依舊未曾消散。這一細節,也巧妙地暗示了Edward內心的頓悟:生命的本質,從來不在於追求完美的外表或他人的認可,而在於如何與自我和解,從中尋找到真正的平靜與滿足。
當Oswald最後說出「Oh, my old friend. You haven’t changed a bit.」(哦,我的老朋友,你一點都沒變)時,Edward臉上浮現平靜的微笑,這句話看似輕描淡寫,卻道出了Edward人生的核心矛盾。即便經歷了如此巨大的改變,他依然無法擺脫過去,也無法真正改變內心對自我的懷疑。這句話不僅是Oswald對Edward的評價,更是對Edward人生的一種總結。或許,Edward終於放下了掙扎,接受了無法改變的現實。他的人生,正如這句話所揭示的那樣:即使面貌煥然一新,他的內心仍舊停留在原地。這種深層的矛盾,使Edward的故事顯得格外真實且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