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統計發現,近年女性的有偶率越來越低的趨勢。2023年女性有偶率為48.37%,其中25~29歲的女性有偶率僅17%,更是創10年的新低(1)。這個現象便在網路上掀起一波小討論,一位yotuber特別蒐集了男性的怒吼,發現這些男性習慣把自己單身的焦慮,全部歸咎到女性身上,其中不乏歧視的言論(2)。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提到了直男若越認同傳統的性別角色,那麼他們越容易陷入困境之中,尤其當他們自己不符合傳統男人的標準時。這樣的情況容易帶來挫折與無力感,他們會想要試著增加自己的控制感、減少內心的不自信,而怪罪他人是一個很有效的方法。
說實在,在成長的經驗中,男性很容易學習到傳統的性別角色。這些標準透過各種日常生活,一點一滴滲透到男性的腦袋中,並且難以根除。
對,直男並不是生理上就是如此。這是一個「做性別」的過程,是社會文化所影響的。
李佩雯的研究指出,男性在學生時期容易模仿傳統的男性典範,因為只有展現得陽剛才不容易被同儕排擠。若男學生舉止陰柔,便容易被人譏笑是「娘娘腔」(3)。不只是臺灣如此,美國的校園中也充斥著各種「恐同儀式」。幾乎所有男孩都知道,無論如何都要不成為娘炮,因為一旦標籤被貼上就很難撕下來。為此男孩們會無所不用其極,嘲笑他們覺得很娘的行為(4)。藉由這樣的嘲笑、攻擊,不只證明自己很陽剛,更表達出自己不可能是娘砲。
男人不能僅憑著生理條件(白話文說法:擁有雞雞)就成為男人,他還得想盡辦法讓世人承認(自己說的不算數)自己具備男子氣概。一吳曉樂(5)
雖然說男子氣概,或者說陽剛特質也能使人們更為冷靜、理性、果斷,然而,一旦過量甚至滲透到所有的人際關係當中,或導致男性無時無刻都與自己的情感隔離,就會影響與他人建立人際關係。其實不論是誰,任何人若跟自己的情感隔離,便會大大影響到他們與人互動的能力。
如同前述,男性在學生時期會不斷「證明自己是陽剛的」。上了大學之後,則會與別人暗中比較自己有沒有女朋友(3)。遲遲交不到女友的男性,則會常常被人開玩笑「要不要試試看跟男生在一起」,這種表面上看似性別友善,有時候其實是暗諷這個男生交不到女友。甚至,在一些異男群體中,男性間還會互相比較(應該說吹噓)自己的性能力。若其中人正好是處男的話,那麼他很難逃離被開玩笑的命運。
而且弔詭的是,這些男生即便對開玩笑內心不滿,通常也不太會選擇表達不滿,因為那樣子太陰柔了、太小眼睛了。畢竟身為男生,偶爾被開玩笑應該也無傷大雅,對吧?況且若自己真的表現得非常在意,那似乎顯得太脆弱了。
對,這就是男性的生活世界。男性透過競爭來爭取榮耀,獲得其他男性的認同。其實社會上充斥著這樣的邏輯,而這樣的運作邏輯就被社會學家稱為「父權體制」。
雖然父權體制有一個核心是女性受到壓迫,不過父權體制能運作起來的重點,反倒跟男生比較有關係。《性別打結》的作者Allan Johnosn──同時也是一位白人男性──他對於父權體制有很深刻的見解:
雖然我們經常會以女人和男人的角度思考父權,但是父權更多的是男人之間發生的事。女人受到父權體制壓迫當然是重要的部分,但矛盾的是,那不是父權體制的重點(6)。
Johnson指出,男性在父權體制下其實也會感到痛苦。正因為男性身為既得利益者,他們因為參與了父權體制中,這個位置讓他們的得到了好處,卻同時也必須付出代價,這就是男性受苦的原因。
書中舉了一個鮮明的例子。
作者就讀常春藤聯盟的大學,身為大一新生的他也一同與朋友們參與了「兄弟會」的沉淪之夜活動。當天,學長學弟們一同喝個爛醉,建立彼此的兄弟情誼。
他們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傳統。
當天晚上在,學長們會把熟睡的學弟一個一個挖起來,集合在男子宿舍的大廳中。接著,學長會命令學弟們脫條褲子,在公開場合拿著尺量他們的生殖器,並大喊著:「勃起吧!」所有人都大聲嘶吼著,並且開懷大笑。沒有一個人做出任何的反抗,大家透過這樣忍受「被羞辱的儀式」,然後藉此獲得男子氣概。
雖然這樣的儀式令人反感,但大家仍然麻木自己的情感,證明自己是男人。無論是學長還是學弟,他們都一同參與到了父權體制中。假如有人試圖抗議,他在兄弟會就再也無法立足。
因為在父權體制下,試圖反抗的男性會被定義為「娘娘腔」。
我們男性參與到了父權體制,為了在這個體制中證明我們是男人,證明我們是有價值的,進而深陷在競爭與比較的泥沼中。
因此,我們對於遲遲交不到女友有很深的恐懼。
因為,女性的拒絕似乎證明了,我們男性內心最害怕的事。我們不夠像男人,我們在這場男性競爭之中輸給了其他男性。這樣的感受非常真實,讓我們男性認為自己一直都是輸家,而沒有注意到這股挫折與憤怒其實跟女性沒有太大的關係。
令人感嘆的是,男性就算已經順利交到女朋友,在公眾場合也不太能展現出自己依賴女友,如果做了就會被認為不夠男人,甚至被其他人笑稱是「馬子狗」。這些說法似乎忽略了,正是因為這位男性情感豐富、溫柔體貼,才獲得了女性的青睞。
雖然,父權體制很難被撼動,這個制度深深影響著體制中的每一個人,就如同美國社會的「種族歧視」。但是,Pascoe的研究也指出,大部份男性成群結對的時候,才會刻意特別表現得陽剛,刻意去貶低別人是娘砲。倘若能單獨與男性對談,他們就比較容易坦露自己的感受與情緒(4)。
我自己猜測是,當男性減少與一群男性鬼混,自然就不需要刻意展現陽剛,也用不著為了得到他們的認同,而一直犧牲與忍耐。實際上,若能減少父權體制對男性的影響,那男性不只能更自在的表達自己的情緒,甚至,男性之間也不再需要彼此競爭。
實際上,男性也很需要人際關係,很需要跟人建立深厚的連結。這能幫助他們表達內心的情感,甚至有助於他們與異性的互動。如果認真觀察那些母胎單身多年的男性,會發現他們不只不善於與女性互動而已,也不太知道如何與人交際。或許對他們而言,最急迫的不是趕快交到女友,而是練習與朋友建立深厚的關係。
其實每一個人都很需要與人連結,但男性被父權體制受限,他們必須表現的陽剛,因此在青少年男性之間發展出一種特殊的情誼與儀式。
那就是阿魯巴……
(未完待續)
【資料來源】 註1:女性有偶率僅48.37%創新低!初婚年齡越來越高 網揭2大關鍵原因。網址:https://tw.news.yahoo.com/女性有偶率僅48-37-創新低-初婚年齡越來越高-網揭2大關鍵原因-141056257.html 註2:【崴老闆的辣雞湯】男生的求偶焦慮!其實女生根本不用追。網址:https://youtu.be/1ohvwr18GoE?si=ibqxZnWhpL6_82rM 註3:李佩雯(2021)。「男人是這樣煉成的」:各生命階段直男同性友誼中的男子氣概建構初探。
註4:C. J. Pascoe(2020)。你這個娘炮:校園與同儕如何建構青少年的男子氣概?拆解陽剛氣質、性、身體的社會學新思考。
註5:吳曉樂(2021)。「真男人」有賺有賠,投資之前請詳閱《有毒的男子氣概》。
註6:Allan G. Johnson(2008)。性別打結:拆除父權違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