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做熱愛的事,要做真實的自己》為職涯迷途指引方向,兼具工具操作及心理支持之效,從作者史塔爾的經歷裡看見原來自己不孤單,從中獲得改變的信心,而每一節的練習顯然要耗費不少時間和精力,但也能明白這些都是必經之路。有些尚未面臨到的挑戰,或許只是時候未到,也因此難以想像。然而一些挑戰依然存在、困擾著我們,否則也不會被書名吸引、翻開這本書了吧?
如果真的一步一步按照書本的規劃,完成每一階段的練習,那麼完成這本書可能會需要花一年或者更多的時間。且不論不太可能花好幾天的時間與精力沉浸在這本書裡,探索、梳理自我,另一個更直接的理由,是基於吸收與轉化與實際行動事需要沉澱與實踐,再加上奉行80/20法則及閱讀技巧的話,筆者認為在全書十一個練習中,專注在一到兩個練習並想辦法應用在日常中,或許讀者自身能從中受益更多。
至於將這十一個練習設計成連貫的形式,在瀏覽過書本後,可以大略歸納出從自我覺察->自我推銷技巧->認知思維的三個練習階段,先求有(採取行動改善現況)再求好(個人思維調整)的安排。但筆者根據自身判斷,辨別出傷害性思維與啟發性思維的能力能先練習。這將對個人職涯/人生有更根本性的影響。
每個人每天進行無數個決策,對於事件我們也有許多想法、情緒、反應,而有意識地辨別出自身的思維模式,一點一點的練習,改變的壓力會小很多,也更容易堅持下去。
基於上述的原因,筆者將針對問題十一:掌握主要和次要核心動機,進行練習和分享。
人在生活中受兩個核心動機驅動:避免痛苦或獲得快樂(p.332)。
作者歸納出人們在職業生涯中的動機可能包含以下十種(p.332):
1. 人生意義(Meaning):所做之事符合自己的精神目標。
2. 最佳健康狀態(Optional):所做之事支持你的身體健康或體能狀態。
3. 時間管理(Time):能夠給予你時間自由、或彈性的工作。
4. 影響力(Impact):所做之事能改變世界、產生影響。
5. 知名度(Visibility):所做之事為你帶來聲望或受到他人認可。
6. 成就感(Accomplishment):所做之事能帶給你圓滿達成的感覺。
7. 培訓機會(Training):能夠提供成長、學習和擴展的工作。
8. 怡然自得(Ease):讓你感到自在的工作,也就是說能幫助你避免羞愧感、恐懼、失敗、焦慮、以及身體或情感上的痛苦。
9. 開銷(Spending):能夠讓你賺錢、也能存錢的工作。
10. 自我表達(Self-expression):能夠讓你自由表達情緒和想法的工作。
按照史塔爾的說法,每個人都有其中一到兩項的主要核心動機驅使我們在生活中行事。在釐清自己的主要核心動機後,練習辨別出如何將陳述這些動機的思維,從傷害性思維轉變為啟發性思維。
你的職業選擇受到什麼動力驅使?你現在選擇的工作,是因為這份工作對你的意義、或是你能帶來的影響力而受到啟發?還是因為傷害性思維,基於外界對你的觀點、或是擔心找不到工作而做的選擇呢? (p.328)
各項動機的兩種思維範例可以見書本頁332到頁336。
書本列出了十三個問題(p.p.336-337),然而部分問題涉及書本其他內容或練習,所以會先跳過一些問題:
Q1:當你受到傷害時,你的主要核心動機是什麼?
Q2:當你受到啟發時,你的主要核心動機是什麼?
Q3:你有次要的核心動機嗎?
Q4:你的職業是否根植於你的核心動機?
Q5:你是否出現任何精疲力盡的症狀?
Q6:如果你正感到精疲力盡,最可能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Q7:你可曾自我破壞過什麼大事嗎?
Q8:在目前的「職業」中是否沉迷於希望,期待某些事情「最終」會改變、或變得更好?
Q9:你認為你可能達到的收入或成功最大程度是多少?
Q10:什麼信念或情況是你必須放手的?
閱讀,其中一項目的是為了解答生活遇到的困難,再透過書寫,進行深刻省思。
接下來將針對這幾個問題,展開練習。
謝謝你閱讀這篇文章。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訂閱追蹤按愛心!
2024/12/19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