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心肌梗塞風險與斑塊影像的應用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年輕人心肌梗塞風險與斑塊影像的應用

年輕人罹患心肌梗塞的風險

🔴 傳統風險評估模型可能低估年輕人的風險。

  • 應關注危險因子而非僅依賴風險評分。
    • 年輕人中特別重要的危險因子包括: 抽菸 肥胖 低HDL膽固醇
  • 年輕人即使有斑塊,絕對風險仍然很低, 但代表著長期風險增加。

🔵 低HDL膽固醇是年輕人心肌梗塞患者最常見的脂質異常, 比高LDL膽固醇更常見。

🟢 美國研究顯示年輕人心肌梗塞比例上升, 雖然整體心肌梗塞發生率下降, 但年輕族群比例卻上升。

斑塊影像在風險評估和預防中的作用

🔴 鈣化分數超過 300 的患者,其風險與已發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相似。

  • 建議積極採取預防措施,包括:
    • 高強度降血脂藥物
    • 阿斯匹靈(除非有出血問題)
    • 積極的血壓控制
    • GLP-1 受體促效劑
    • Colchicine

🔵 斑塊的存在和數量比狹窄程度更能預測風險。

🟢 冠狀動脈鈣化積分 是目前心臟病學中最有力的風險指標。

  • 比糖尿病和高血壓等危險因子更強。
  • 不僅預測心血管死亡,還預測全因死亡率非心血管死亡率
  • 也預測心肌梗塞、中風、血運重建或心臟衰竭的風險。

🟢 鈣化分數為零 可識別低風險個體,可以延遲藥物治療並專注於生活方式干預。

🟢 冠狀動脈電腦斷層掃描 (CTA) 能夠識別非鈣化斑塊,有助於更精準的風險評估。

  • 定量斑塊分析 可能有助於改善風險評估和患者篩選。
  • 圍血管脂肪衰減指數 可作為血管發炎的生物指標。

未來研究方向

🟢 Lp(a) 降低療法 是未來預防年輕人動脈粥樣硬化的潛力方向。

🟢 SCOT-HEART 2 臨床試驗將評估冠狀動脈 CTA 在無症狀個體中的益處。

🟢 ARCH-CAP 研究將評估積極危險因子控制對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

結論

🔴 斑塊影像技術的發展,有助於識別高風險患者, 並採取積極的預防措施來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不定期發布與心臟學相關之醫學新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主動脈瓣膜逆流 (AR) 診斷與治療的 2024 年最新進展 🔴 前言 主動脈瓣膜逆流 (AR) 是一種常見的心臟瓣膜疾病,會導致血液從主動脈逆流回左心室,造成心臟負擔增加。 演講將重點介紹 AR 的檢測、治療方式以及未來發展方向。 🔵 AR 的檢測與追蹤 🟢 AR 檢測的挑戰 A
肥胖:沉默的健康殺手 🔴 肥胖,不僅僅是外觀上的困擾,它更是一種慢性疾病,如同高血壓、糖尿病般,需要我們正視並積極治療! 🔵 你或許會問,為什麼肥胖會被視為疾病? 那是因為肥胖會造成體內脂肪組織功能失調,釋放出有害物質,導致全身性的發炎反應,進而引發各種健康問題。 肥胖如何危害心臟健康
肺栓塞之風險及心臟科扮演的重要角色 🔴 肺栓塞(PE)是心血管疾病的第三大死因,僅次於心肌梗塞和中風,因此心臟病專家應積極參與肺栓塞的診斷和治療。 🔵 肺栓塞的診斷往往被延誤,高達 70% 的病例被誤診。由於肺栓塞發作後一小時內可能致命,及時診斷至關重要。 🔴 心臟病專家參與肺栓塞治
降低膽固醇新療法:超越史他汀 🔴 第一部分:認識低密度脂蛋白(LDL)和心血管疾病風險 LDL 膽固醇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風險因子,長期暴露於高濃度 LDL 會顯著增加心血管事件風險。 除了傳統的風險因子外,家族史、亞臨床動脈粥樣硬化(例如冠狀動脈鈣化積分)也是評估心血管風險的重要指標。
突破VEGF限制:糖尿病黃斑部水腫治療新篇章 🔴 糖尿病黃斑部水腫(DME)的治療已迎來新突破! 過去,治療主要集中在抑制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上,但臨床研究顯示,單純抑制 VEGF 並不足以完全控制病情,仍有提升視力的空間。 雙效合一:Faricimab 引領 DME 治療新方向
ATTR 心肌病治療新進展:從藥物選擇到未來展望 🔴 ATTR 心肌病治療現況 🟢 ATTR 心肌病是一種罕見疾病,但隨著診斷技術的進步,其患病率正在逐漸上升。 🔵 新藥研發取得突破性進展,為 ATTR 心肌病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 🔵 HELIOS-B 臨床試驗 🟢 Vutr
主動脈瓣膜逆流 (AR) 診斷與治療的 2024 年最新進展 🔴 前言 主動脈瓣膜逆流 (AR) 是一種常見的心臟瓣膜疾病,會導致血液從主動脈逆流回左心室,造成心臟負擔增加。 演講將重點介紹 AR 的檢測、治療方式以及未來發展方向。 🔵 AR 的檢測與追蹤 🟢 AR 檢測的挑戰 A
肥胖:沉默的健康殺手 🔴 肥胖,不僅僅是外觀上的困擾,它更是一種慢性疾病,如同高血壓、糖尿病般,需要我們正視並積極治療! 🔵 你或許會問,為什麼肥胖會被視為疾病? 那是因為肥胖會造成體內脂肪組織功能失調,釋放出有害物質,導致全身性的發炎反應,進而引發各種健康問題。 肥胖如何危害心臟健康
肺栓塞之風險及心臟科扮演的重要角色 🔴 肺栓塞(PE)是心血管疾病的第三大死因,僅次於心肌梗塞和中風,因此心臟病專家應積極參與肺栓塞的診斷和治療。 🔵 肺栓塞的診斷往往被延誤,高達 70% 的病例被誤診。由於肺栓塞發作後一小時內可能致命,及時診斷至關重要。 🔴 心臟病專家參與肺栓塞治
降低膽固醇新療法:超越史他汀 🔴 第一部分:認識低密度脂蛋白(LDL)和心血管疾病風險 LDL 膽固醇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風險因子,長期暴露於高濃度 LDL 會顯著增加心血管事件風險。 除了傳統的風險因子外,家族史、亞臨床動脈粥樣硬化(例如冠狀動脈鈣化積分)也是評估心血管風險的重要指標。
突破VEGF限制:糖尿病黃斑部水腫治療新篇章 🔴 糖尿病黃斑部水腫(DME)的治療已迎來新突破! 過去,治療主要集中在抑制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上,但臨床研究顯示,單純抑制 VEGF 並不足以完全控制病情,仍有提升視力的空間。 雙效合一:Faricimab 引領 DME 治療新方向
ATTR 心肌病治療新進展:從藥物選擇到未來展望 🔴 ATTR 心肌病治療現況 🟢 ATTR 心肌病是一種罕見疾病,但隨著診斷技術的進步,其患病率正在逐漸上升。 🔵 新藥研發取得突破性進展,為 ATTR 心肌病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 🔵 HELIOS-B 臨床試驗 🟢 Vutr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相信現在大家因為疫情的關係,已經經歷過在家或戶外,簡單徒手運動的過程。今天要來探討,比較輕鬆簡單的,室內或室外的徒手運動,為何對於身體抗老化的效果不佳? 一、便利生活的隱憂 : 身體退化失能潮 首先想說這個主題是因為,我們正處於一個超高齡少子化的社會,也就是說年紀超過60歲以上的長輩是越
Thumbnail
在一項針對高齡族群的研究中,進行任何訓練量的重量訓練都與降低全因 (all-cause)、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和癌症 (cancer) 的死亡風險有關。
在行走一段距離後,突然感到疼痛或無力,有可能是「間歇性跛行」。全身的動脈都有可能發生血管硬化或阻塞的事件,發生在腦血管稱為「中風」,發生在四肢周邊血管,便是周邊動脈疾病或稱「周邊動脈阻塞疾病」。 「間歇性跛行」是雙腳之「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常見的臨床表現,因動脈血管會隨年齡的增長逐漸「硬化狹窄」。間
Thumbnail
訂閱、追蹤健康網紅,常收看他們節目,對粉絲來說是好還不好呢?正面、負面影響都有,最新的研究這麼說。
Thumbnail
第三單元簡介: 人年紀大了,難免有慢性疾病,但有時候,病痛不見得要用藥來醫。有醫師就認為,藥只能治病,運動才能醫人,因此開始開立運動處方,希望透過運動,減少老年人的用藥劑量。說起運動,國內銀髮族運動健身的風氣近年越來越盛行,.....
Thumbnail
間歇性跛行,最常見是動脈粥狀硬化所造成, 周邊動脈疾病的危險因子有抽菸、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超過70歲族群等,這些危險因子易造成動脈血管粥狀硬化,與腦血管、心臟血管疾病的成因相似。周邊動脈疾病的盛行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需用超音波、測量上下肢血壓比(ankle-brachial inde
Thumbnail
適度的運動有助於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大腸癌、乳癌和憂鬱的風險,強調每天運動15分鐘,可多活3年。中醫治療也可以延緩老化
Thumbnail
運動、飲食及情緒調整都是延緩老化的重要因素。臺灣工時長、生活忙碌,導致人們難以實行均衡飲食、充足睡眠及規律運動,但只要每天積累一點點,就能看到成果。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相信現在大家因為疫情的關係,已經經歷過在家或戶外,簡單徒手運動的過程。今天要來探討,比較輕鬆簡單的,室內或室外的徒手運動,為何對於身體抗老化的效果不佳? 一、便利生活的隱憂 : 身體退化失能潮 首先想說這個主題是因為,我們正處於一個超高齡少子化的社會,也就是說年紀超過60歲以上的長輩是越
Thumbnail
在一項針對高齡族群的研究中,進行任何訓練量的重量訓練都與降低全因 (all-cause)、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和癌症 (cancer) 的死亡風險有關。
在行走一段距離後,突然感到疼痛或無力,有可能是「間歇性跛行」。全身的動脈都有可能發生血管硬化或阻塞的事件,發生在腦血管稱為「中風」,發生在四肢周邊血管,便是周邊動脈疾病或稱「周邊動脈阻塞疾病」。 「間歇性跛行」是雙腳之「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常見的臨床表現,因動脈血管會隨年齡的增長逐漸「硬化狹窄」。間
Thumbnail
訂閱、追蹤健康網紅,常收看他們節目,對粉絲來說是好還不好呢?正面、負面影響都有,最新的研究這麼說。
Thumbnail
第三單元簡介: 人年紀大了,難免有慢性疾病,但有時候,病痛不見得要用藥來醫。有醫師就認為,藥只能治病,運動才能醫人,因此開始開立運動處方,希望透過運動,減少老年人的用藥劑量。說起運動,國內銀髮族運動健身的風氣近年越來越盛行,.....
Thumbnail
間歇性跛行,最常見是動脈粥狀硬化所造成, 周邊動脈疾病的危險因子有抽菸、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超過70歲族群等,這些危險因子易造成動脈血管粥狀硬化,與腦血管、心臟血管疾病的成因相似。周邊動脈疾病的盛行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需用超音波、測量上下肢血壓比(ankle-brachial inde
Thumbnail
適度的運動有助於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大腸癌、乳癌和憂鬱的風險,強調每天運動15分鐘,可多活3年。中醫治療也可以延緩老化
Thumbnail
運動、飲食及情緒調整都是延緩老化的重要因素。臺灣工時長、生活忙碌,導致人們難以實行均衡飲食、充足睡眠及規律運動,但只要每天積累一點點,就能看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