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威儀佛教中改善學佛者的姿態儀表的四個重點。 這四個要點就是:1、「行」如風2、「立」如松3、「坐」如鐘4、「臥」如弓~~~以下略作解釋: 一、行如風: 行止如風,並非要人行走時疾步如飛,而是指一個穩重的人,在行進走路的動作之間,顯現的是輕盈自在,如同微風拂過水面,風過無痕。這不僅是一種外在的姿態,更是內心境界的寫照。行時心無旁騖,步履穩健,方能如風般自在。唯有保持一份輕盈的心態,不被外物所擾的穩重之人,才能在行走動作與生命的旅途上,顯現「行如風」的飄逸。僧人經行~行如風二、立如松:「松樹傲立風雪,不屈不撓。」「立如松」,即是希望大家在站立之時,像松樹一樣,挺直腰桿,散發著凌霜傲雪的精神,而不是彎腰駝背,倚牆靠柱。大家看忠烈祠前的三軍儀隊,就是立如松的最佳狀態。他們抬頭挺胸的在先烈英靈前威武站著,不僅身姿攝人,更是散發著堅強的精神寫照。雖然我們一般人不需要隨時隨地站的像三軍儀隊一樣,但時時觀照自己,要求自己「立如松」。久而久之,則精神上與人生態度慢慢連結,處理生活或工作的問題時,會有比較堅強的意志。站立時不彎腰駝背 三、坐如鐘: 「鐘聲悠揚,聞之令人心靜。」坐如鐘,就是希望大家不管是坐在椅子,或是盤坐在蒲團上的時候,要能像寺廟裡的大鐘一樣,穩重安然。這不僅是一種坐姿,更是一種心態的修養。坐時心無雜念,專注當下,方能端身安坐,如鐘般沈靜。繁忙的生活中,大家如果想找尋片刻的寧靜,可以試看看「坐如鐘」。不管是坐在一般的椅子,或是盤坐而坐,不妨每日靜心端坐數分鐘,安定自己的內心。 四、臥如弓: 「弓雖彎曲,卻蘊藏著巨大的能量。」釋迦牟尼佛進入湼槃之時,右脅而臥,曲身如弓,稱之為「吉祥臥」。現代醫學證明,人的心臟位在左胸,右脅而臥,可以降低心臟的壓力,放鬆身心。這不僅是一種睡姿,更是一種生命的狀態。臥時心懷感恩,放鬆身心,方能如弓般蓄勢待發。良好的生命品質,來自於良好的休養生息,在睡眠中恢復身心能量,是最佳的養生之道。右脅而臥,曲身如弓~~~所以,保持良好的四威儀,不僅僅一個外在的姿態動作,更是一種內心修養的過程。我們要如何將四威儀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呢?可以從小處做起,持之以恆,比如: 1、走路時,注意腳步的輕盈,保持身體的平衡。2、站立時,挺直腰背,目光平視。 3、坐著時,端正坐姿,保持脊椎的自然曲線。 4、睡覺時,選擇舒適的睡姿,讓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 結語:通過修習四威儀,釋迦牟尼佛及最初的「五比丘」,用他們的身體語言,成功引起了另一個教派領導人(註)的興趣,最後還讓另一個教派領導人,帶著自已全部的信徒,加入了佛教。所以釋迦牟尼佛教人重視四威儀,就是因為一個人的外在儀態變得更加優雅、自信、從容之後,由外而內,可以改善了內心世界的反映,讓有良好儀態的人,成為令他人都喜歡接近的祥和之人。~~~註:這裏說的另一教派領導人,就是釋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中,在心經裏,大名鼎鼎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他的好友兼教派副領導人,就是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舍利弗一次在街道上,見到了五比丘之一的「馬勝」比丘,托缽乞食時,威儀莊重,覺得不是普通的修道者,便詳細的問馬勝比丘:「汝是何派?師從何人?上師所傳教法為何?)馬勝比丘云:「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舍利弗聽聞這四句,深覺意義非凡,變跟著馬勝比丘,回到了佛陀禪坐的地方,向佛陀請教,何為「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聽完佛陀解釋「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深覺此人正是比自己境界更高的明師,舍利弗便帶領目犍連及自己的徒眾們,加入了釋迦牟尼佛的僧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