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格心理學說的陰影、潛意識,就是內心深處、暗藏的,不夠了解自己的地方。它會無意識的讓人產生沮喪、覺得不如人、不幸福的負面情緒。但是對治子奶奶來說,她卻昇華這些陰影,成為她的生命自我救贖行動。
榮格希望我們願意面對這些負面情緒,覺察到內心為何會有這些陰影,具體的把這些混濁的感受、想法、行為等都知覺清楚(提升到意識層面),並轉化成為我們獨特而珍貴的個人特質!(*1)
治子奶奶有很多「異常節儉」的行為,例如,她從不丟棄舊衣服。她把兒女的衣服統統都保存好,然後40年後還挑出合適的給孫子們穿。但是,治子卻不是「念舊」,她不是在保留「舊時的回憶」,而是在等是當的時機,再把這些舊物拿出來使用,即使用壞了也不會懷念傷感。反而是當她覺得可以用的舊東西,沒有被再利用或者任意丟棄時,她會覺得可惜。
又再如,她常常吃下已經開始變餿的剩菜剩飯,因此拉肚子,然後再去買貴貴的成藥「猴標六神丹」治療腹瀉。這些事讓子女們覺得是很不符合經濟效益,反而多此一舉的事,對治子奶奶而言,卻是她奉行一輩子的原則!
因此,她是「非常非常的節儉」,而不是「念舊」。
沒錯,治子奶奶小時候跟她的家人都餓怕了、窮怕了,以及後來她沒有能力去維護母親的家產,這些事情造成了她潛意識的陰影。她無形之中想要照顧所有家人,讓他們吃、穿無後顧之憂!因此,治子煮飯菜的時候,一定是煮一大鍋,一定要有所剩下,才會讓她感覺大家都有吃足夠。沒有多餘的錢買太多衣服,那就把舊衣服都收好,以免哪天需要時還有舊衣服可以穿!只要是可以用的,都收好不丟,那怕是家裡有非常多、超級多的碗,也要把破一角的碗保留備用。
治子奶奶想把丈夫賺的錢非常節約的使用,好好的把小時候恐懼的吃、穿這些事,都把大家照料到無後顧之憂。因此,即使住在附近的兒子已經不愁吃穿,但是治子奶奶也要堅持「煮飯」照顧兒子家人,而且是滿滿一鍋飯,確信他們有吃飽飯。
治子奶奶沒有接觸過榮格思想,但她這種無意識的節約思想,與傳統觀念,以及佛教觀念能結合,因此她的這種節約思想,也變成她的人生信念,事實上,她執行時是甘之如飴的,也沒有增添別人太多麻煩。所以,子孫們其實不用太去理會老人家的想法信念啦,那是老人家在進行自己的生命救贖啊,不用覺得老人家古板、僵化、不變通。
榮格不也說了:要把自己的陰影,變成一種對生命有價值的滋養!治子奶奶過上她心中的節約生活,她覺得她的使命是把剩餘的金錢與物資,盡量地留給下一代。她做到了!她做得心中歡喜且無罣礙!
但是奶奶的「陰影」,不要變成子孫們的「陰影」!因為現代人的生活條件變好了,講求的是經濟效用,不用的東西就要斷捨離。因此,我們理解治子奶奶的「人生陰影」,尊重她的行為,尊重她的信念,但是那不是我們的陰影,不一定要成為我們的信念。
許皓宜(*2)也說:我們理解別人的陰影的目地,是希望擺脫別人對我們的情緒勒索;是希望我們不會困在"別人對我們說的話、做的事"的在意當中;是希望我們不會"明明排斥某些人事物,卻又不自主陷入其中"!
治子奶奶,我們要跟您說:感謝您為我們一輩子付出那麼多,我們知道您的想法、知道您的陰影、知道您的救贖歷程,您放心,我們不會吃穿不濟,我們生活過得很好了。就請您安心修行,早日投胎或成佛。
(114.1.2.V1)
*1 摘自許皓宜(2018),情緒陰影。台北市:遠流出版。
*2同上。